问答1000网

【为什么会地震】

发布时间:2020-06-03 / 作者:问答网整理 / 阅读:159次

地震(英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目录
    地震的预知及预防应急,为什么会地震,对某地几年至几十年内,甚至上百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做地震长期预报,地震的预防,地震的应急措施,小编在这为大家一一汇编总结。
    地震的预知及预防应急方法?

    一、地震的预报

    1、地震的中长期预报
    对某地几年至几十年内,甚至上百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做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长期预报,特别是地震长期预报,主要目的是预测出可能发生的地震的地区、时间范围和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烈度,并作出某一地区的地震趋势分析。

    2、地震短期预报
    对某地几天至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做地震短期预报。短期预报要以中长期预报为基础,而临震预报又是在短期预报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过,地震预报工作一环扣一环,要严格区分开也是不可能的。

    3、短期预报
    对某地几小时至几天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做临震预报。短期预报,特别是临震预报,要求迅速、纪实、准确地确定发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以便在强烈地震到来之前,采取必要的坚决的预防措施。

    二、地震的预防

    1、抗震设防要求确定
    制定区划图、开展地震小区划、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

    2、抗震设计
    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3、抗震施工
    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简单地说,就是在工程建设时设立防御地震灾害的措施,涉及到工程的规划选址、工程设计与施工,一直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三、地震的应急措施

    1、避震原则
    (1)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不要一定之规。

    (2)行动果断
    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

    (3)听从指挥
    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不要擅自行动。

    2、避震要点
    (1)震时就近躲避
    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

    (2)躲在结实的物件下
    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空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3)趴下
    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4)低头
    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5)不要随便点明火
    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35] 

    3、灾后生活
    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积极投入恢复重建工作。按规定服用预防药物,增强身体抵抗力,防疫灭病。

    地震的类型及分布,为什么会地震,根据发生的位置分类,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分类,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类,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按破坏程度分类,世界地震分布,小编在这为大家一一汇编总结。
    地震的类型及分布是什么?

    一、地震的分类

    1、根据发生的位置分类
    (1)板缘地震(板块边界地震)
    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此类。

    (2)板内地震
    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如欧亚大陆内部(包括中国)的地震多属此类。板内地震除与板块运动有关,还要受局部地质环境的影响,其发震的原因与规律比板缘地震更复杂。

    (3)火山地震
    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 

    2、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分类
    (1)天然地震
    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

    (2)人工地震
    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

    (3)脉动
    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 

    3、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类
    (1)构造地震
    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

    (2)火山地震
    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火山地震有时也相当强烈。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

    (3)陷落地震
    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

    (4)诱发地震
    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4、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
    (1)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大多数破坏性地震是浅源地震。

    (2)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

    (3)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纪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86公里。一年中,全球所有地震释放的能量约有85%来自浅源地震,12%来自中源地震,3%来自深源地震。

    5、按破坏程度分类
    (1)一般破坏性地震
    造成数人至数十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下(含一亿元)的地震。

    (2)中等破坏性地震
    造成数十人至数百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上(不含一亿元)、五亿元以下的地震。

    (3)严重破坏性地震
    人口稠密地区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大中城市发生的六级以上地震,或者造成数百至数千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五亿元以上、三十亿元以下的地震。

    (4)特大破坏性地震
    大中城市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或造成万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三十亿元以上的地震。

    二、世界地震分布

    1、环太平洋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中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2、欧亚地震带
    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中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3、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
    此地震活动带蜿蜒于各大洋中间,几乎彼此相连。总长约65000km,宽约1000~7000km,其轴部宽100km左右。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的地震活动性较之前两个带要弱得多,而且均为浅源地震,尚未发生过特大的破坏性地震。

    4、大陆裂谷地震活动带
    该带与上述三个带相比其规模最小,不连续分布于大陆内部。在地貌上常表现为深水湖,如东非裂谷、红海裂谷、贝加尔裂谷、亚丁湾裂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