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1000网

【佛教十大】

发布时间:2020-02-20 / 作者:问答网整理 / 阅读:156次

佛教十大经书、佛教十大宗派、佛教十大弟子、佛教十大戒律、十种佛分别是哪些?

目录
    佛教十大,十种佛的类别是哪些?相关内容有哪些?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十种佛的类别,佛的门类有哪几种?
    一、正觉佛

    1、简介
    菩萨度世时分别而说的十种佛(法)之一。示现并宣讲小乘正觉的佛。小乘正觉的内涵为:一切受为苦;身及身所有一切为空;心所现一切无常;世间一切诸法无我。

    2、觉、正、净
    宣讲小乘无余涅盘正觉的佛。包括正知见,正精进,正念,正定,四谛。这个佛就是释迦牟尼佛。此处的释迦牟尼佛不取本师义,而是化佛。每一化佛的名字代表此佛的法门。释迦牟尼意为觉、正、净。

    二、愿佛

    1、简介
    菩萨度世时分别而说的十种佛(法)之一。令众发起殊胜大愿,心向道途,择法而行,化愿成誓,勇猛精进,得果得道乃至成佛。

    2、概述
    以愿来摄受启发众生道心之佛。比如劝众生修无余涅盘得究竟解脱;比如劝众生发愿得三十二相,修诸善业。以心中愿来引领众生的行,将众生摄入正道,是为愿佛。

    三、业报佛

    1、简介
    菩萨度世时分别而说的十种佛(法)之一。宣讲世间善不善诸业并方便而说诸业果报,令众生能远离恶缘,不行恶法,不起恶念,离苦得乐,乃至远离生死轮回。

    2、善恶因果之法之佛
    因为善恶因果的真实义理凡夫和声闻暂时还理解不了,要用方便来启发。所以随顺婆罗门教世界观将果报划分为六道。

    3、果报
    实际上果报有百千万亿种,百千万亿果报中复能生出百千万亿种,如是辗转乃至无量。有如身口意三业的轮转变化无有穷尽,果报亦无有穷尽。唯有通达住持佛佛法者方能究了。

    四、住持佛

    1、简介
    菩萨度世时分别而说的十种佛(法)之一。佛灭度后代佛度化世人远离诸苦生死。

    2、概述
    所谓住持佛,就是佛灭度后代替佛度众生解脱生死之佛。住持佛为十二因缘甚深法所化。因通达住持佛所说法则知生死轮回之真相,能灭无明。无明灭则生老病死一大苦蕴灭,故住持佛无有生死,以佛塔佛骨舍利这些没有生死之物来表法。

    五、化佛

    1、简介
    菩萨度世分别所讲十种佛(法)之一。为佛或菩萨应众生心念所现之法相。

    2、概述
    通达十二因缘法方能理解何为化佛。每一化佛由佛应众生心念所讲一法所化。众生能现多少种心念,便有多少化佛。故经中时常言十万亿化佛。此十万佛法皆由十二因缘甚深智慧和四谛智慧共同所生。行此法可发无上菩提之心,欲发菩提心者当修习此法。

    六、法界佛

    1、简介
    华严经所说十种佛之一。

    2、宣讲
    宣讲世间诸法真实法相、法性之佛。所有法皆出自于心,不生不灭亦无所住,佛姑且称其住于法界。因一切法性相空寂,故法界佛又称涅盘佛。

    七、心佛

    1、简介
    (1)、中文名 
    心佛 。

    (2)、拼音 
    xīn fó 。

    2、概述
    心佛,汉语词语,读音xīn fó ,依心成佛的意思。

    3、出处
    《华严经·如来出现品》:“众生心佛,还自教化众生。”引清 龚自珍 《诵得生净土陀罗尼记数簿书后》:“心佛不二门,如 大势至菩萨 说。”

    八、三昧佛

    1、简介
    菩萨度世时分别而说的十种佛(法)之一。宣讲禅定修持方法和境界的佛。禅定又分为无念禅定和清净禅定。无念禅定以灭念为法,修佛初期用于熄灭烦恼妄想。清净禅定也叫般若智慧禅定。此禅定不灭心念,以观法性空为法,以离念得自在为用。

    2、概述
    以念修定,定深生用为三昧。宣讲三昧法的佛就是三昧佛。六波罗蜜皆为三昧之法。首楞严三昧虽是功德所生,但毕竟还是心所现,所以亦是三昧法。心佛法修行的最高境界是无相,得无相三昧则不久得佛清静觉海。

    九、本性佛

    1、简介
    菩萨度世时分别而说的十种佛(法)之一。宣讲佛陀圆觉真如境界。

    2、宣讲
    宣讲佛性所具功德引菩萨入佛清静觉海,乃至宣讲佛因地本行圆觉境界令菩萨入等觉位的法为性佛之法。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所讲之“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即是性佛所讲之法。而《圆觉经》则整部经为性佛所讲。欲入佛性境界,须得先修心佛,得心佛三昧。

    十、如意佛

    1、简介
    如来有自在的神力,故云如意佛。

    2、概述
    以大乘法度凡夫向善;以凡夫法度声闻增长善根;以声闻法相宣讲菩萨度众玄义;如是等于诸法相无所依着,自由神通而宣化之佛。诸法性相空寂,毕竟无碍。于一切法相无有牵挂,如意自在,是为如意佛。









    佛教十大,佛教十大宗派是哪些?相关内容有哪些?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佛教十大宗派是哪些?佛教最出名派别是什么?
    一、三论宗

    1、简介
    (1)、中文名 
    三论宗 。

    (2)、祖庭 
    西安草堂寺;南京栖霞寺 。

    2、概述
    三论宗,是中国隋唐时代佛教宗派,祖庭为西安草堂寺;南京栖霞寺。因据印度龙树 《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 《百论》三部论典创宗而得名。

    3、三论宗源起
    此宗始于鸠摩罗什译出龙树《中论》、《十二门论》与提婆的《百论》,奠基于南北朝僧肇、辽东僧朗、兴皇法朗、茅山大明、吉藏大师。因依《中论》、《十二门论》和《百论》等三论立宗,故名为三论宗,属大乘中观派。

    二、唯识宗

    1、简介
    (1)、中文名 
    法相宗。

    (2)、外文名 
    East Asian Yogācāra。

    (3)、别名 
    唯识宗 创始者玄奘。

    (4)、弟子
    窥基。

    (5)、发源地
    陕西西安大慈恩寺 。

    (6)、祖庭 
    西安大慈恩寺、洛阳香山寺。

    2、概述
    法相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发源地为陕西西安的大慈恩寺(即大雁塔和陕西长安区的兴教寺)。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和绝对真实(性)而得我。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由于创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常住大慈恩寺,故又称慈恩宗。 

    3、经典
    主要奉古印度大乘佛学瑜伽一系学说,其所依经典,即以《瑜伽师地论》为本,以《百法明门论》、《五蕴论》、《显扬圣教论》、《摄大乘论》、《杂集论》、《辨中边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大乘庄严经论》、《分别瑜伽论》等。

    4、史略
    创始人玄奘曾游学印度17年,回国后先后译出瑜伽学系的“一本十支”各论,并糅译了《成唯识论》,奠定了法相宗的理论基础。其弟子神昉、嘉尚、普光、窥基等对该宗典籍竞作注疏,在理论上各有发挥。

    5、判教
    (1)、第一时有教
    为破异生实我之执,于鹿野苑说阿含经等,昭示四谛、十二因缘、五蕴等法,是为初时我空之说。

    (2)、第二时空教
    为破除诸法实有之执,在灵鹫山等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等,开示诸法皆空之理,令中根品,悟彼法空,舍小取大,是为第二时法空之说。

    (3)、第三时中道教
    为破除执着有空,于解深密等会,说一切法唯有识等,即心外法无,破初有执;内识非无,遣执皆空;离有无边,正处中道;是为第三时识外境空之说。

    三、天台宗

    1、简介
    (1)、中文名
     法华宗 。

    (2)、别名 
    天台宗 。

    (3)、分类 
    中国佛教宗派 。

    (4)、评价 
    最早的本土化的成熟佛教 。

    (5)、始祖庭 
    河南光山县净居寺 。

    2、概述
    法华宗是中国佛教宗派,又称天台宗。天台宗始于河南净居寺,盛于浙江天台山。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称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并于9世纪初被日本僧人最澄传到日本。

    3、九祖
    天台宗学统自称有九祖: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章安大师)、智威、慧威、玄朗、湛然。另有以慧文禅师为初祖,或以智顗大师为初祖。

    4、对外影响
    隋代智顗创立天台宗,在进入唐代以后,由来华求法的日本学僧最澄传入日本,以京都比睿山为中心创立日本天台宗,对日本历史文化发生深远影响。

    四、华严宗

    1、简介
    (1)、中文名 
    华严宗 。

    (2)、祖庭 
    西安华严寺 。

    (3)、性质 
    中国佛教八宗之一 。

    (4)、始祖 
    杜顺和尚 。

    (5)、实际创始人 
    法藏法师 。

    (6)、发源地 
    西安华严寺 。

    (7)、观法 
    法界观 。

    2、概述
    华严宗,为中国(大乘)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八宗之一。祖庭是西安华严寺。

    3、祖庭
    华严寺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祖庭,是唐代长安城南樊川八大寺之一,位于西安市南十五公里的少陵原半坡,居高临下,俯瞰樊川。

    4、法界缘起
    依佛教思想的发展,缘起说可有四种,分别是“业感缘起”、“赖耶缘起”、“真如缘起”及“法界缘起”。

    五、禅宗

    1、简介
    (1)、中文名 
    禅宗 。

    (2)、别名 
    佛心宗 。

    (3)、祖庭
    嵩山少林寺、安徽岳西二祖寺、天柱山三祖寺等 。

    (4)、创始人
    菩提达摩 。

    2、概述
    禅宗,中国佛教宗派。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为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众生本有之佛性为目的,所以亦称佛心宗。禅宗的祖庭有河南少林寺,安徽岳西二祖寺、天柱山三祖寺,湖北黄梅四祖寺、五祖寺以及广东南华寺等。

    3、主要分派
    (1)、沩仰宗
    沩山灵祐及其弟子仰山慧寂创立。其修行理论继承和发扬道一、怀海“理事如如”的精神,认为万物有情皆有佛性,人若明心见性,即可成佛。

    (2)、临济宗
    义玄创立。因义玄住镇州(治所在今河北正定)临济院而得名。提出“三玄”(三种原则)、“三要”(三种要点)、“四料简”(四种简别)、“四照用”(四种方法)等接引学人。因其机锋峭峻,别成一家。

    (3)、曹洞宗
    洞山良价及其弟子曹山本寂创立。其教法“五位君臣”说,从理事、体用关系上说明事理不二、体用无碍的道理。

    (4)、云门宗
    文偃创立。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在今广东乳源县北)光泰禅院而得名。其禅风被称为云门三句:“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常用“顾”、“鉴”、“咦”三种表示,接引学人,表现出“刚劲”的宗风。

    六、净土宗

    1、简介
    (1)、中文名 
    净土宗 。

    (2)、别名 
    莲宗 。

    3)、祖庭 
    江西庐山东林寺和陕西西安香积寺 。

    2、概述
    净土宗,中国佛教宗派,亦称“莲宗”。唐代善导创立。祖庭有江西庐山东林寺和陕西西安香积寺。

    3、三经
    (1)、《无量寿经》二卷
    曹魏康僧铠译,此经叙说阿弥陀佛因位的愿行和果上的功德。

    (2)、《观无量寿经》一卷
    刘宋畺良耶舍译,此经说示往生净土的行业。

    (3)、《阿弥陀经》一卷
    姚秦鸠摩罗什译,此经说示净土的庄严和执持名号证诚护念的利益。

    4、一论
    《往生论》,全名《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一卷,婆薮槃豆(世亲)造,元魏菩提流支译,此论总摄上三部经正明往生净土的义旨。

    5、历代祖师
    净土宗历代祖师并无前后传承法统,均为后人据其弘扬净土的贡献推戴而来。按近代印光所撰《莲宗十二祖赞》,以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祩宏、智旭、行策、实贤、际醒为莲宗十二祖。后印光被其门下推为第十三祖。

    七、律宗

    1、简介
    (1)、中文名 
    律宗 。

    (2)、性质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 。

    (3)、创始人 
    道宣 。

    (4)、朝代
    唐 。

    (5)、分类 
    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 。

    (6)、发源地 
    陕西西安净业寺 。

    2、概述
    律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发源地是陕西西安净业寺。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实际创始人为唐代道宣。复因道宣住终南山,又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称。

    3、四分律宗
    律宗的教理分成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也称四分律宗。

    4、四律五论
    以《十诵律》、《四分律》、《摩诃僧祗律》、《五分律》和《毗尼母论》、《摩得勒伽论》、《善见律毗婆沙》、《萨婆多论》、《明了论》,为基本经典,通称四律五论。

    八、密宗

    1、简介
    (1)、中文名 
    密宗 。

    (2)、类别 
    中国佛教宗派 。

    (3)、起源地
    印度 。

    (4)、祖庭 
    西安大兴善寺、青龙寺;洛阳大奉先寺、广化寺 。

    2、概述
    密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由印度传来,可分为两派,一为胎藏界,一为金刚界。密宗提倡即身成佛,乃以了生死为成佛。一班无知之人,便认做成福慧圆满之佛。

    3、十种佛身
    正觉佛、愿佛、业报佛、住持佛、化佛、法界佛(涅盘佛)、心佛、三昧佛、性佛(本性佛)、如意佛。正觉佛就是释迦牟尼本师公开所现之佛身。

    4、祖庭
    大兴善寺、青龙寺、广化寺、大奉先寺 。

    九、俱舍宗

    1、简介
    (1)、中文名 
    俱舍论 。

    (2)、外文名 
    Jushelun 。

    (3)、梵文 
    Abhidharmakośa-śāstra 。

    (4)、全称 
    《阿毗达磨俱舍论》 。

    2、概述
    全论通过五事(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内容与八品词句进行抉择,主要讲述一切万法之总相、别相、性质、类别,对世出世间法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详细阐明流转与还灭的因果法则,真实开显四谛真理,为所有希求解脱的修行人指明一条修行途径。

    3、论著目录
    分别界品第一、分别根品第二、分别世品第三、分别业品第四、分别随眠品第五、分别贤圣品第六、分别智品第七、分别定品第八、破执我品第九 。

    十、成实宗

    1、简介
    (1)、中文名 
    成实宗 。

    (2)、形成时间 
    东晋十六国 。

    (3)、代表著作 
    成实论 。

    (4)、代表人物 
    鸠摩罗什  。

    (5)、兴盛时期 
    南北朝 。

    (6)、衰落时期 
    唐朝 。

    2、概述
    成实宗即以成实论为所依之宗派。又作成论家、成实学派。为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

    3、评论
    本宗之研究盛行于南北朝时代,尤以南朝梁代最盛,至唐代诸师判其为小乘后,研究者遂日益减少。又推测由于大乘佛教之趋势,十地经论、摄大乘论等之流布,及三论学逐渐兴起等原因,亦促使本宗之衰落。














    佛教十大,佛教十大经书是哪些?相关内容有哪些?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佛教十大经书是哪些?佛教最经典经书是什么?
    一、《华严经》

    1、简介
    (1)、中文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 。

    (2)、外文名 
    Buddhāvatamsaka -mahāvaipulya-sūtra 。

    (3)、简介
    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 。

    (4)、简称 
    《华严经》 。

    2、概述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名,或称《杂华经》。中国华严宗即依据本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等妙义为宗旨。

    3、经中之王
    简称《华严经》,由实叉难陀翻译,是华严宗的立宗之经,是华严藏世界的根本经典,与法华经、楞严经,并称为“经中之王”。它是佛陀成道后,在菩提树下为五比丘僧、文殊、普贤菩萨等诸大菩萨所宣说。

    4、末后归宗
    以善财遍参知识,末后于普贤座下,蒙其威神加被,所证者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为等觉菩萨。普贤乃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而为华严一经归宗结顶之法。

    二、《法华经》

    1、简介
    佛教经典,简称《妙法华经》《法华经》,后秦鸠摩罗什译,共七卷。是天台宗依据的主要经典。

    2、概述
    简称《法华经》,由鸠摩罗什翻译而来,是佛陀晚年在王舍城灵鹫山为众生所宣说。该经开示人人平等、不分贵贱,皆可成佛。“妙法”指一乘法、不二法,妙在,一“花果同时”,二“出淤泥而不染”,三“内敛不露”。

    3、不同译本
    异译本现存有:西晋竺法护译《正法华经》十卷二十七品;隋阇那崛多和达摩笈多重勘梵文,译为《添品妙法莲华经》七卷二十七品。鸠摩罗什译本原是七卷二十七品,其《普门品》中无重诵偈。后人将南齐法献于高昌所得《提婆达多品》、隋阇那崛多于益州译出的《普门品偈》与玄奘所译《药王菩萨咒》一起编入,构成现行流通本七卷二十八品的内容。

    4、主要思想
    此经主要思想是空无相的空性说和《般若》相摄,究竟处的归宿目标与《涅槃》沟通,指归净土、宣扬济世以及陀罗尼咒密护等,可谓集大乘思想之大成。其突出重点在于会三乘方便,入一乘真实。

    三、《楞严经》

    1、简介
    (1)、中文名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2)、外文名 
    ?ūra?gama sūtra 。

    (3)、译者 
    唐天竺沙门 般剌密帝译。

    (4)、卷数 
    十卷。

    (5)、译语 
    乌苌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

    (6)、笔受 
    菩萨戒弟子 清河房融 笔受。

    (7)、音频平台 
    蜻蜓FM 。

    2、概述
    《楞严经》全经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

    3、五十种阴魔
    经中说,若能觉知魔事,即不被其所扰。而如今末法时期,魔强法弱,种种附佛外道作邪说,当以此楞严经五十种阴魔而破之,弘扬楞严经,令正法久住,刻不容缓。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

    4、开悟的楞严
    简称《楞严经》,佛家常说“开悟的楞严”,许多高僧大德也极力推崇并为大众讲解开示该经。楞严经中包含佛教的“咒中之王”—楞严咒。楞严咒是佛教百十个咒中最长的一个,是佛教僧众上早课必诵的陀罗尼。

    5、正法的代表
    楞严咒是正法的代表,是佛法的保护神,世界上只要有一人诵持楞严咒,正法就不会毁灭。《法灭尽经》中说道: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

    四、《长阿含经》

    1、简介
    (1)、中文名 
    长阿含经 。

    (2)、外文名 
    Dirghagama-sutra 。

    (3)、译者
    佛陀耶舍、竺佛念 。

    (4)、卷数 
    22卷 。

    (5)、经数 
    30部 。

    2、概述
    长阿含经(Dirghagama-sutra)。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经篇幅较长,故名。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全经分四分四诵,22卷,共收30部经。此经梵本属法藏部。曾在中亚发现梵本残片。历代别出异译之单品约24种、58卷左右。

    3、佛教的基本教理
    是原始佛教的基本经典,篇幅较长。全经既总结了佛教的基本教理,又叙述了佛陀及其弟子们的修行及传法活动。既阐明了佛陀平生修行的经历和劫难,弘法利生,又破斥异教、弘扬正法。

    4、经书
    北传汉译《长阿含经》与南传《长部经典》大体相应。《长部经典》共收34种经。其中有四经汉译全缺;而《三十二相经》、《念处经》汉译收在《中阿含经》中;但南传《长部经典》没有《增一经》、《三聚经》和《世纪经》三经。

    五、《中阿含经》

    1、简介
    (1)、中文名
    中阿含经。

    (2)、关于
    佛教。

    (3)、地位
    佛教基本经典。

    (4)、数量
    收经222部 。

    2、概述
    简介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经篇幅适中,故名。东晋僧伽提婆与僧伽罗叉译。60卷。据传昙摩难提于前秦建元二十年(384)曾译出59卷,早佚。此经为说一切有部所传,原本已不存,近代中国新疆地区曾发现零星梵文残片。

    3、形式
    《中阿含经》收经222部,分为五诵十八品。经文分品,并无统一划分标准,大致有如下几种形式:①根据经文所述的主要教义分品。如《业相应品》有10部经,主要阐述业报轮回等教义,兼驳耆那教苦行灭业和其他宗教派别的业报学说;《未曾有法品》有10部经,主要记述佛陀的往生事迹和阿难等佛弟子的持戒修行。

    4、主要内容
    (1)、戒、 定、 慧
    详述各种修行规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达到涅盘解脱过程中的作用,这是此经的重点.如对三学( 戒、 定、 慧)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涅盘的关系,论述较多。此外,还就如何断灭“无明”,修行取得功果等,以阐明达到涅盘的修道层次。

    (2)、阐述善恶因果
    联系当时社会现实阐述善恶因果报应,鼓励在家信徒和俗人止恶行善。

    (3)、论述四谛
    八正道、缘起、十二因缘、四禅、 六界、六处、十八意行等 小乘佛教教义,阐发了无常、无我和一切皆苦的思想。大多数品论述的问题比较集中,多用日常生活事例和寓言故事阐发教理。以着重讲述各种学说之间的关系为特点。后出的许多经、律多引述其内容。

    六、《杂阿含经》

    1、简介
    (1)、中文名 
    杂阿含经 。

    (2)、原名 
    《相应阿含》 。

    (3)、时间 
    公元443 年 。

    (4)、翻译
    求那跋陀罗 。

    2、概述
    《杂阿含经》原名《相应阿含》,是原始佛教基本经典,是“四部阿含”之一。后世传诵中,误将《杂部》(南传佛教《小部》,诸经篇幅短小,事多杂碎,故名)之名称,覆译于《相应阿含》,故名《杂阿含经》。

    3、汉传版本
    (1)、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394年--- 468年)
    在杨都祇洹寺口述,宝云传译汉文,慧观笔录,共五十卷(缺两卷,待考证)。后以阿育王传补入。共收经1362部。一般认为属化地部传本。

    (2)、另有二十卷本《别译杂阿含经》
    译者失传,译出的时间可能早于五十卷本,被认为属于饮光部。

    七、《阿弥陀经》

    1、简介
    (1)、中文名 
    阿弥陀经。

    (2)、外文名 
    Sukhavati-v yuha-sutra,Amitayur-v yuha-sutra 。

    (3)、属性 
    佛教经典。

    (4)、译者 
    鸠摩罗什 。

    (5)、亦名 
    小无量寿经。

    (6)、简称 
    小经 。

    2、概述
    佛教经典。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

    3、接引众生
    该经是阿弥陀佛的因地修行,接引众生的大愿,以及极乐世界的美好景象。

    4、陀经译本
    摘自中国佛教协会《法音》2015年第7期"净土宗持名念佛的理论与修持探析”。公元402年,著名译经家鸠摩罗什译出了《佛说阿弥陀经》,该经言简义丰,事理周圆,文辞优美,经中的“执持名号”,成为了持名念佛的有力依据。

    八、《放光般若》

    1、简介
    (1)、中文名 
    放光般若经 。

    (2)、性质  
    佛经名 。

    (3)、卷数 
    20卷 。

    (4)、时期
     三国 。

    2、概述
    放光般若经 佛经名。20卷。该经梵本为三国曹魏汉族沙门朱士行西行于阗得之。晋元康元年 (291)由无叉罗(一作无罗叉)、竺叔兰等于陈留(今河南开封一带)界内的仓垣水南寺译出。翻译后风行京华,研习者奉为圭臬,借《放光》弘扬般若学说,对当时义学影响很大。

    3、历史渊源
    佛教在东汉传入中国后,支谶传大乘般若空宗思想。在支谶译出《道行般若经》后,西晋无罗叉于公元291年,译出《放光般若经》,一百多年后,罗什译出《摩诃般若经》。

    4、基本思想
    《放光般若经》的思想对中国僧人理解佛教般若思想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它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它对佛教般若的实践和理论阐述部分,下面就探索《放光般若经》中的性空,万法假有,万法如幻,方便,二谛,法性思想。

    九、《摩诃般若》

    1、简介
    (1)、中文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 。

    (2)、外文名 
    Maha prajna 。

    (3)、出处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4)、类型 
    佛家词汇 。

    2、概述
    佛学常见词汇,是佛家《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一句。般若译义是智慧,波罗蜜译义是到彼岸,般若波罗蜜是说般若如船,能将众生从生死的此岸,渡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彼岸。

    3、内容阐释
    (1)、“摩诃”
    无边无际的大、心量广大。比喻宇宙万物大自然之间的规律与特质,约略相当于中国传统文化指称的道与广义的命。

    (2)、“般若”
    为梵语音译,指通达妙智慧。

    (3)、“波罗”
    梵语音译,指到彼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有解脱挂碍的意思。

    (4)、“蜜多”
    梵语音译,意为无极。可联想比如蜜蜂采花酿蜜,能融合众多不同来源成分而归纳为一。

    (5)、“心”
    根本、核心、精髓。一方面表示内容所探讨的主体重心,另一方面也表示全篇内容的重要性。

    (6)、“经”
    字义是线、路、径,引申为经典。代表前人走过的路途、独特而深入的经历或见解,借口述语言或文字记载来传承后世,以供人们做为参考指引。

    十、《金刚经》

    1、简介
    (1)、书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2)、又名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

    (3)、作者
    康熙。

    (4)、原版名称
     vajra cchedikā praj?ā pāramitā 。

    (5)、译者
    鸠摩罗什 。

    2、概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vajra cchedikā praj?ā pāramitā 梵文释义:以能断金刚的智慧到彼岸),简称《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法本是最早也流传最广的译本。

    3、全经纲领
    (1)、发度尽一切众生之大心。在梵文中,佛陀是觉悟者的意思。小乘以自觉为终极,而大乘的菩萨不仅要自觉,更要“觉他”,故其终极目标定位在和一切众生成就佛果的广大境界。根据佛教的哲学基础缘起论,凡因条件关系而形成的事物,都不存在绝对不变的实体(自性)。

    (2)、因此,要以空观的智慧,破除在“我”、“众生”、“佛”之间的人为分别。故要尽己所能广度众生,但不要执著于“我”在帮助众生中具有多大的功德。唯心量大者,才有大格局,方能成就大事业。

    4、其中的名句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就是因悟透其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开悟成佛。

    5、古籍级别
    2020年6月23日,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佛教十大,佛教十大戒律是哪些?相关内容有哪些?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佛教十大戒律是哪些,佛教十大清规是什么?
    第一戒、不杀生

    1、简说
    不杀害一切有情生命。

    2、概述
    禁止杀人,也不能伤害畜生、虫蚁等。不但戒直接杀害,而且也戒杀因和杀缘,如卖猎枪的人则是间接助杀者。

    第二戒、不偷盗

    1、简说
    未经物主允许不取为己有。

    2、概述
    偷盗的果报是贫穷。禁止窃取有主之物,无论是直接形式,还是间接形式,凡是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不应得的财物,都被称为偷盗。

    第三戒、不非梵行(不淫)

    1、简说
    不与人、非人等行淫事。

    2、概述
    禁止与正式配偶之外人的交合,以及非时、非处的交合,也不能涉足有邪淫因缘的娼寮妓院。

    第四戒、不妄语

    1、简说
    不说虚妄之事,尤其是大妄语--未证言证。

    2、概述
    禁止说谎、搬弄是非,也不能出口伤人、胡言乱语、花言巧语。凡是虚伪夸张,虚言掩饰,都属于妄语。

    第五戒、不饮酒

    1、简说
    不沾染麻醉神智之物品,含烟、酒、毒品。

    2、概述
    禁止饮酒,饮酒本身没有罪,但饮酒会使人心神不清醒,自律性下降,从而引发其他罪恶,触犯其他戒律。

    第六戒、不著华鬘好香涂身

    1、简说
    不可打扮华丽,不可在身上涂抹高级的香油、香水、精油等物。

    2、概述
    主要就女性而言,化装会令人执着色身。

    第七戒、不歌舞观听

    1、简说
    不可观看聆听唱歌、跳舞、戏剧等相类似的声光视听娱乐。

    2、概述
    不歌舞及旁听、不贪声音。

    第八戒、不坐高广大床上

    1、简说
    坐卧起居不可使用宽大舒适的床、椅。

    2、概述
    主要是提醒不要贪睡,不追求睡眠的舒适。

    第九戒、不非时食

    1、简说
    也称为“过午不食”,即是过了中午之后不得吃饭、用食。

    2、概述
    对于出家人来说,所有食物都是来自信徒的供养,过午不食能减轻供养者的负担。

    第十戒、不捉钱金银宝物

    1、简说
    不拥有、不追求、不藏匿金钱珍宝等财产。

    2、概述
    不蓄金银财宝、不贪财物。
















    佛教十大,佛教十大弟子是哪些?相关内容有哪些?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佛教十大弟子有哪些?佛教最知名十大弟子
    一、舍利弗

    1、简介
    (1)、本名
    梵名S/a^riputra ,巴利名Sa^riputta 。

    (2)、别名 
    舍利弗多、舍利弗罗、舍利弗怛罗、舍利弗多罗、奢利富多罗、奢利弗多罗、奢唎补怛罗、设利弗呾罗 。

    (3)、所处时代 
    佛陀时代 。

    (4)、民族族群
    婆罗门。

    (5)、出生地 
    那罗卡(Nalaka) 。

    (6)、主要作品 
    集异门足论 。

    (7)、主要成就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8)、著称
    以智慧第一著称 。

    2、概述
    舍利弗,梵名S/a^riputra ,巴利名Sa^riputta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罗、舍利弗怛罗、舍利弗多罗、奢利富多罗、奢利弗多罗、奢唎补怛罗、设利弗呾罗。

    3、真正的老师
    年轻的舍利弗,全国人民都知道他的大名,他有颀长的身材,清秀的面容,双目有神,双手过膝,受著名学者的父亲遗传,很有学者的风度。当时的学术界,没有一人不知道这么一位后生可畏的青年。

    4、轶事
    真正的老师、监督祗园的工程、不退大乘心、不净食、叛徒畏惧者、得救之道、忍让的美德、对死的赞美、宽大胸怀、入金刚定、涅槃、精神永在人间 。

    二、目犍连

    1、简介
    (1)、本名 
    梵名Maudgalya^yana ,巴利名Moggalla^na 。

    (2)、别名 
    摩诃目犍连、 大目犍连、大目干连、大目连、目连、目揵连、目伽略、勿伽罗、目犍连延、目犍罗夜那、没特伽罗、毛伽利耶夜那 。

    (3)、所处时代
    佛陀时代 。

    (4)、民族族群
    摩揭陀国王舍城外拘律陀村人 。

    (5)、出生地
    摩揭陀国王舍城外拘律陀村 。

    (6)、主要作品
    法蕴足论 。

    (7)、主要成就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誉为神通第一、行孝第一 。

    2、概述
    梵名Maudgalya^yana ,巴利名Moggalla^na 。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又作摩诃目犍连(梵Maha^maudgalya^yana )、 大目犍连、大目乾连、大目连、目连、目揵连、目伽略、勿伽罗、目犍连延、目犍罗夜那、没特伽罗、毛伽利耶夜那。别名拘律陀(梵Kolita )、拘律、俱哩多、拘离迦、拘理迦、俱离多。意译天抱。被誉为神通第一。

    3、著称
    神通第一。

    4、相关传说
    皈依佛教、宝桥渡佛陀、定中问佛陀、神通第一、移山度梵志、降伏弊魔、美色敌不过神通、试听佛音远近、众鬼问业报因缘、盂兰盆会的由来、讲说七佛通偈、神通敌不过业力、殉教第一人 。

    三、摩诃迦叶

    1、简介
    (1)、本名 
    梵名Maha^ -ka^s/yapa ,巴利名Maha^-kassapa 。

    (2)、别名 
    迦叶波、迦摄波、大迦叶 。

    (3)、所处时代 
    佛陀时代 。

    (4)、民族族群 
    古印度人 。

    (5)、出生地
    王舍城近郊 。

    (6)、主要作品 
    集结三藏 。

    2、概述
    摩诃迦叶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梵名Maha^ -ka^s/yapa ,巴利名Maha^-kassapa 音译之略称。全名大迦叶、摩诃迦叶(‘叶’字音‘摄’)。又作迦叶波、迦摄波。意为饮光。付法藏第一祖。生于王舍城近郊之婆罗门家。

    3、著称
    头陀第一。

    4、主要成就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付法藏第一祖。为禅宗第一代祖师。

    5、人物轶事
    树下生伟人、不同床的夫妻、守约十二年、出家去修道、做了佛陀的弟子、悲哀的女子。

    四、阿那律

    1、简介
    (1)、本名 
    梵名Aniruddha ,巴利名Anuruddha 。

    (2)、别名 
    阿尼卢陀、阿楼驮、阿难律、阿楼陀 。

    (3)、所处时代 
    佛陀时代 。

    (4)、民族族群
    迦毗罗卫人 。

    (5)、出生地
    迦毗罗卫城 。

    (6)、主要成就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天眼第一 。

    2、概述
    阿尼律陀(梵名Aniruddha ,巴利名Anuruddha),又作阿尼卢陀、阿楼驮、阿难律、阿那律、阿楼陀。意译无灭、如意、无障、无贪、随顺义人、不争有无。乃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3、著称
    天眼第一。

    4、人物经历
     热心希求出家、 拒绝求婚、 爱睡眠、佛陀亲缝三衣、妇女堕落之因、林中寂静、归佛、修学八大人觉 。

    五、须菩提

    1、简介
    (1)、本名 
    梵名Subhu^ti  。

    (2)、别称 
    苏补底、须扶提、须浮帝、薮浮帝修、浮帝、须枫 。

    (3)、所处时代 
    佛陀时代 。

    (4)、民族族群 
    古代印度舍卫国人 。

    (5)、出生地
    舍卫国 。

    (6)、主要成就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誉为‘解空第一’ 。

    (7)、复证
    阿罗汉果 。

    2、概述
    须菩提出生于婆罗门教家庭。古印度拘萨罗国舍卫城长者鸠留之子,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恒乐安定、善解空义、志在空寂”著称,号称“解空第一”。曾经每次化缘都选择去有钱人家里。

    3、著称
    解空第一。

    4、人物经历
    空生吉兆、小慈善家、归投佛陀、乞富不乞贫、涕泪悲泣、听故事长信心、什么是空、迎接佛陀、第一阿罗汉、 岩中宴坐、天人奏乐、般若会上 。

    六、富楼那

    1、简介
    (1)、本名 
    梵名Pu^rn!a ,巴利名Pun!n!a 。

    (2)、别称
     布剌拏梅但利曳尼子、分耨文陀尼子、富娄那、弥多罗尼子。 

    (3)、所处时代 
    佛陀时代 。

    (4)、民族族群
    迦毗罗卫人 。

    (5)、出生地
    迦毗罗卫 。

    (6)、主要成就 
    释尊十大弟子之一、被誉为‘说法第一’ 。

    (7)、证得
    阿罗汉果 。

    2、概述
    梵名Pu^rn!a ,巴利名Pun!n!a 。为释尊十大弟子之一。全名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梵Pu^rn!a -maitra^yan!i^putra ,巴Pun!n!a-manta^ni-putta )。又作布剌拏梅但利曳尼子、分耨文陀尼子。或略作富娄那、弥多罗尼子。意译为满慈子、满祝子、满愿子。

    3、著称
    说法第一。

    4、人物经历
    满慈子的名号、出家后的果位、佛陀为其授记、未来的佛国、谏言者、弘扬佛法、弘化态度、到处是家乡、布教、布教家的条件、大迦叶 。

    七、迦旃延

    1、简介
    (1)、出生地
    西印度阿槃提国 。

    (2)、主要成就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论议第一 。

    (3)、别称
    摩诃迦多衍那、摩诃迦底耶夜那、摩诃迦毡延 。

    (4)、民族
    西印度人 。

    (5)、主要作品
    施设足论 。

    (6)、本名
    摩诃迦旃延。

    2、概述
    迦旃延(梵语天城文:कात्यायन,梵文转写:Kātyāyana),又译为迦多衍那,迦底耶夜那,迦氎延,为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以“论议第一”为人所尊崇。

    3、著称
    论义第一。

    4、迦旃延
    释迦牟尼的 十大弟子之一,旧译迦旃子、迦旃延子、迦多衍那等;常称 摩诃迦旃延、大迦旃延。据《 佛本行集经•那罗陀出家品》、 《中阿含经》卷二十八等记载。为梵语 Katyayana 的音译, 古印度阿盘提国 婆罗门之子。

    八、优婆离

    1、简介
    (1)、本名 
    梵名Upa^li 。

    (2)、别名 
    优婆离、邬波离、忧波利 。

    (3)、所处时
    佛陀时代 。

    (4)、民族族群
    迦毗罗卫国人 。

    (5)、出生地 
    古印度迦毗罗卫国 。

    (6)、主要成就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誉为‘持律第一’ 。

    2、概述
    梵名Upa^li ,巴利名同。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又作优婆离、邬波离、忧波利。意译作近执、近取。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人。出身首陀罗种,为宫廷之理发师。佛陀成道第六年,王子跋提、阿那律、阿难等七人出家时,优波离亦随同出家。实为佛陀广开门户,四姓平等摄化之第一步。

    3、著称
    持律第一。

    4、人物经历
    出身首陀罗族、为佛陀理发、 先出家为师兄、本生谭、行化中、息诤、问戒、慰问病人法、破僧与和僧、 结集毗奈耶 。

    九、罗睺罗

    1、简介
    (1)、中文名 
    罗侯罗 。

    (2)、别名 
    罗怙罗、罗护罗、罗睺罗 。

    2、概述
    罗侯罗,释迦牟尼佛在做太子时所生的独生子。后来的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密行第一”之称。 

    3、著称
    密行第一。

    4、罗侯罗
    释迦牟尼佛的唯一的儿子,也是释迦牟尼的“四大声闻”,和“十大弟子”之一,是佛陀做太子时和妻子耶输陀罗所生。为梵语Rohula的音译。又为“罗护罗”,意为“覆障”、“障月”、“执月”的意思。

    十、阿难陀

    1、简介
    (1)、本名 
    梵名A^nanda  。

    (2)、别称 
    阿难、阿傩陀 。

    (3)、所处时代 
    佛陀时代 。

    (4)、民族族群
    迦毗罗卫人 。

    (5)、出生地
    迦毗罗卫 主要成就佛陀十大弟子,誉为多闻第一 。

    (6)、性别 
    男 。

    2、概述
    梵名A^nanda ,巴利名同。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全称阿难陀,意译为欢喜、庆喜、无染。系佛陀之堂弟,出家后二十余年间为佛陀之常随弟子,善记忆,对于佛陀之说法多能朗朗记诵,故誉为多闻第一。

    3、著称
    多闻第一。

    4、人物经历
    出家因缘、帮助女人出家、摩登伽女、对比丘尼说法、分饼、侍者、法爱、最大的憾事、梦的预言、涅槃床前 。








目录
    一、佛教十大经书
    二、佛教十大宗派
    三、佛教十大弟子
    四、佛教十大戒律
    五、十种佛的类别
    六、佛家十小咒
    七、佛家十大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