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1000网

【佛教六大】

发布时间:2020-03-01 / 作者:问答网整理 / 阅读:128次

佛教六大神通、六大修行、六大罪恶、六大观音是哪些?

目录
    神通一词我们时常看见,意思就是指一个人有着高深的法力,能够移山倒海,做出各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当然这些都是小说的内容,而在佛教的角度上,神通是指拥有无上的法力,在使用自身的本领的时变得更加厉害。那么佛教常说的六大神通又是什么呢?下面就来简单的
    佛教六大神通是那些?

    一,佛教六大神通
    1.六神通之天眼通
    简介:
    所谓天眼通,自然就不是凡人的肉眼,看远点就看不清,看近点就被遮挡;像佛陀菩萨他们的双眼,能够使用天眼神通,能够一目千里,任何障碍都能透视,几乎无穷无尽。

    2.六神通之天耳通
    简介:
    佛陀和菩萨的天耳通,不仅能用来听人的声音,因为他们是要救苦救难的,所以不管是不是人世,其他世界的声音一样能听到,所以才能够做到耳观众生,给予福报的地步。

    3.六神通之他心通
    简介:
    他心通很好理解,就和读心术差不多,只是这个要更迅速一些,只要别人心中一生出念头,自己立马就知道对方要做什么,知道他人的心理活动。

    4.六神通之宿命通
    简介:
    佛陀和菩萨有一个本领,可以得知别人的前世未来命运如何,其实这就是他心通的体现,能够知道自己和他人多生多劫在哪一世投生,什么名称、家族、福报、寿命。

    5.六神通之神足通
    简介:
    神足通是最基本的神通,能够让人离地飞行,踏雪无痕,只要心头一念,世间哪里都可去得。

    6.六神通之漏尽通
    简介:
    所谓漏尽通,如果前面五通外道也有的话,那证果圣人就是烦恼断尽,就不会再漏失在三界里面。

    二,佛教六大罪恶
    1.贪
    内容简介: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2.嗔
    内容简介: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3.痴
    内容简介: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4.慢
    内容简介:慢也可以解释为态度冷淡,没礼貌,不敬,傲慢,怠慢,涣散。

    5.疑
    内容简介:猜疑,犹豫,估计,畏惧等。

    6.不正见
    内容简介:对于因果道理等起不正确之知见。为身见、边见、邪见、戒禁取见、见取见。

    三,佛教六大修行
    1、布施
    内容简介:
    (1)所谓的布施,也就是布施波罗蜜。佛教中非常讲究布施,只要一个人想要修行,布施是必须要做到的。布施的主要目的,就是来祛除自我心中的贪念。一个人有多少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能执著于自己的财富,就是不能贪吝。

    (2)一个人能不能做到施舍,也可以看出他对待别人的态度。同时,布施不仅能增长自己的慈悲,也能帮助别人度过各种难关。这种利己利他的行为,一贯为佛教中所奉持。同时,布施也能与人结佛缘。接受对方的布施结下的缘分,会一直保持下去,直到对方能在缘分的作用下,进入修行的行列。所以,佛教中有这么一句偈语: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由此可见布施所带来的因果。

    2、持戒
    内容简介:
    (1)持戒波罗蜜,是当初佛陀在世时就定下来的。由最初的五戒,发展到八戒,到现在,佛教的戒律有差不多两百多条。其实,真正的戒,来自修行人的自心。戒律的好处,能让人克制自己各种不好的欲望,从而达到“菩萨行”的状态。

    (2)佛陀讲法,归根结底就是“戒定慧”,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戒,也就是控制自己的行为与思想。很多人觉得要做到戒很难,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都做到了戒。比如为了增强体质而不断地锻炼,就是克制自己去掉对其它东西的执著,将心思用在锻炼上,不做无用之功。这样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如果不“戒”,就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就达不到锻炼的那个目标了。

    3、忍辱
    内容简介:
    (1)忍辱波罗蜜,指的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做到承受各种不公平对待。不仅能忍受外部的各种痛苦,也能忍受来自内心的各种煎熬。菩萨就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心地慈悲,于内于外,都能慈悲待人。

    (2)忍辱起到的作用很大,如果修行的人不忍,会造成自己所积累的福德,最终归于虚无。嗔心一起,火烧功德林,就是这个道理。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也是忍辱的范畴。可见忍辱并不仅仅是修行人的专利。

    4、精进
    内容简介:
    (1)精进波罗蜜,其实就是一个字:勤。不但要勤于诵经、打坐、持咒,还要勤于修持其它五波罗蜜。要做到精进其实也不容易,人都有一个懒惰心理,懒能生怠。很多东西,都会毁在懒惰之下。

    (2)一个人,想要快速修行证果,就必须要做到精进波罗蜜。慢慢地修也行,但是会拉长证果的速度。很多人说知道修行容易,但是能做到精进的,却是少之又少。就像两个人学习,努力用功学习,和边学边玩的人,学成的速度就完全不同。

    5、禅定

    内容简介:
    (1)禅定波罗蜜,一般来说指的是打坐。但是真正的禅定,并不仅仅是打坐。而是指的修行中的状态。比如《法华经》,就是佛陀在禅定中宣说。现在的人所说的禅定,一般指的仅仅是打坐而已。

    (2)禅定的状态有高有低,随着修行的人进入不同的果位,进入禅定能证得的佛法也各有不同。对于禅定修行,也是菩萨行中的一种。在过去的小乘佛教中,并没有禅定,而是称之为出离。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只要平时能做到得知不喜、失之不忧,就已经是禅定的一种状态了。

    6、般若

    内容简介:
    (1)般若波罗蜜,通常就是指的智慧。修行人的智慧,和普通人的智慧略有不同。普通人的智慧,指的是对事物的解决之道。修行人的智慧,则是指的对心的控制之道。他们的区别,一个是为了驾驭外物,一个是为了驾驭内心。

    (2)多修习般若波罗蜜,能增长修行人的智慧。也能祛除各种无明愚痴。一个人之所以烦恼,就是因为存在各种无名愚痴。只要将愚痴破开,烦恼也就随之而解了。所以在《地藏经》中有这么一句话,叫做“用智慧剑,破烦恼贼。”就是这个原因。

    六观音指度化时的六种。略述如下:六观音是指六种名称不同和形象变化各异的观音,并成为六道众生的六种观音,认为六观音是大慈观音、大悲观音、师子无畏观音、大光普照观音、天人丈夫观音、大梵深远观音。
    佛教六大观音?

    一、圣观音

    1.简介:
    六观音之一密宗称圣观音,天台宗称大慈观音。亦称正观音,圣观自在。此尊法相为观世音菩萨本身相,是观音各种法相的总体代表,也可以说是观音菩萨的正体标准像。

    2.外貌特征:
    (1)圣观音无千手千眼,马头、十一面、十八臂等异相。圣观音菩萨是六观音、七观音的总体或正体,民间平常所说的观世音菩萨,其实指的就是圣观音和正观音。

    (2)观音菩萨其他应化身,都是从正观音形象演变的。佛教庙宇中以观音为主尊之"大士殿"、"圆通殿"多供奉此像。圣观音的形象为一首两臂的菩萨相,通常头戴天冠,冠中有阿弥陀佛像;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身上有璎珞项钏等装饰。法相表情端庄、慈祥、悲悯。其手姿印相、持物,则有以下几种不同:
    一、左手曲肘举胸前,拇指尖顶在食指尖成环圈状,其余三指直竖,作施大悲无畏印,右手托净瓶;

    二、左手持莲花,右手结大悲施无畏印;

    三、双手放在胸前腿上结法界定印或者弥陀定印;四、双手作说法印。圣观音两旁有善财童子和龙女胁侍。民间供奉的圣观音法相大多为女相,身着白色天衣,其面相颇类似中国古代仕女的造型。

    二、千手观音

    1.简介:
    六观音之一。全称千手千眼观自在。又作千手千眼观音、千眼千臂观音、千手圣观自在、千臂观音、千光观自在、千眼千首千足千舌千臂观自在。据千手千眼大悲心经载,观自在菩萨于往昔闻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为利益一切众生,乃发具足千手千眼之愿,而即刻得其身。

    2.外貌特征
    (1)诸经所载形像不一,有身作檀金色,一面千臂者;有身作黄金色,半跏坐于赤莲花上,十一面四十手,前三面呈菩萨相,本面有三眼,右三面白牙向上,左三面为忿怒相,后一面暴笑,顶上一面现如来相者;有身作金色,千臂千眼五百面者。于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为二十七面千臂,跏坐于宝莲花上,千手中有四十(或四十二)臂持器杖。又依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千手系表以四十手各济度二十五有,故千臂非必具足,但有四十手即可,乃表观音菩萨广大慈悲之化用,故多以千臂称之;且各面各手所代表之功德成就法及印言,亦随各尊本誓之不同而异。

    (2)其千眼系于千手之掌中各有一眼。然若为四十手者,则仅有四十眼。据大悲心陀罗尼经载,四十手所持之物或所呈之手相各为:施无畏、日精摩尼、月精摩尼、宝弓、宝箭、军持(瓶)、杨柳枝、白拂、宝瓶、傍牌、钺斧、髑髅宝杖、数珠、宝剑、金刚杵、俱尸铁钩、锡杖、白莲花、青莲花、紫莲花、红莲花、宝镜、宝印、顶上化佛、合掌、宝箧、五色云、宝戟、宝螺、如意宝珠、罥索、宝钵、玉环、宝铎、跋折罗、化佛、化宫殿、宝经、不退转金轮、蒲桃,另有加上甘露手而合为四十一手者。各手之功德成就法及印言等,一一具载于经轨中。

    三、马头观音

    1.简介:
    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六观音之一。以配止观所说六观音之师子无畏观音,为畜生道之教主,是无量寿之忿怒身,以观音为自性身,以马置于头,故曰马头观音,亦曰马头大士。为大忿怒威猛摧伏之形,故称为马头明王。

    2.外貌特征
    马头观音通体赤红,三面八臂,三目圆睁,獠牙外露,头发和胡须着红黄两色并向上竖起,呈狮子无畏相。马头观音的三面表示空灵悟性,八臂表示智悲双运,三目圆睁表示降伏三界恶魔,獠牙外露表示震慑一切阻碍众生运行的魔障。

    四、十一面观音

    1.简介:
    六观音之一。又作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大光普照观世音菩萨。渊源于印度婆罗门教之十一荒神,或于西元五、六世纪顷掺入佛教。其十一面之配置有种种不同,又有二臂、四臂、八臂等异。

    2.外貌特征
    (1)我国山西天龙山第九窟、炖煌千佛洞伯希和第一○二号皆有十一面观音像,前者二臂,后者八臂。有关示现十一面之意义,依十一面神咒心经义疏载,顶上之佛面表示佛果,前三面慈相,见善众生而生慈心,大慈与乐;左三面嗔面,见恶众生而生悲心,大悲救苦;右三面白牙上出相,见净业者,发希有赞,劝进佛道;最后一面暴大笑面,见善恶杂秽众生而生怪笑,改恶向道。

    (2)在密教胎藏界曼荼罗中,十一面观音位列苏悉地院之最左端。具四臂,本面两侧各一面(忿怒形),其上具五面,其上复有三面。左第一手持莲花,第二手持军持(瓶),右第一手捻小指、食指,第二手捻小指、无名指。祈求十一面观音,可望除病、灭罪。又以十一面观音为中尊建立之曼荼罗,称为十一面观音曼荼罗。

    五、不空罥索观音

    1.简介:
    不空罥索。又作不空罥索观世音菩萨、不空王观世音菩萨、不空广大明王观世音菩萨、不空悉地王观世音菩萨、不空罥索菩萨。六观音之一。位于胎藏现图曼荼罗观音院第三列第四位。此菩萨以慈悲之罥索爱护接引众生,其心愿不落空。身形呈白肉色,三面四臂,其面各具三目,左手持开敷莲华、罥索,右手执军持瓶、数珠。

    2.外貌特征
    (1)不空罥索实为观世音菩萨诸多化现之一,即见解脱观音像。此像三面四臂,顶有阿弥陀佛,左胸上覆盖著仁兽皮披肩,五衣五饰庄严。左手持不空罥索,左次手结施无畏印,右手拈邬婆罗花梗,右次手持三叉铁钩。凡见此像者既同现量观见观音圣颜及布达拉清净刹土之无量宫殿,仅睹一面既能彻底解脱包括无间地狱在内八大地狱之苦及八种怖畏乃至五无间罪。

    (2)一见此像既可清净舍法罪,谤佛菩萨等大小一切罪业,并积累如百千大梵天之福德且获致世间所有之善根。临命终时,现量目睹观音慈面,并得殊胜心之安宁,死后顿生极乐界,又远离一切障难,且能忆念五十百千宿世之事,直至菩提果间,今生乃轮回之最后一世。见像一次即具此无量不可思议之福德,更何况时常观想,作意,以至供奉。

    六、如意轮观音

    1.简介:
    如意轮,为六观音之一。全称如意轮观世音菩萨。又作如意轮菩萨、如意轮王菩萨。此菩萨持如意宝珠及法轮,以广济一切众生之苦,成就众生之愿望。如意宝珠,指世间之珍宝及出世间实相之宝,此二宝能令众生生出福德。法轮,即转法轮之意,能令众生生出智德。

    2.外貌特征
    此菩萨安置于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观音院中,密号为持宝金刚,三昧耶形为如意宝珠,种子为逳(hri^h!)。其形像有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等不同。其中,具有二臂之如意轮观音像,为密教以前之佛像,与六臂如意轮观音广为世人所崇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