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1000网

【唐朝十大人物】

发布时间:2020-06-02 / 作者:问答网整理 / 阅读:113次

唐朝十大人物包括、十大名将、十大节度使、十大诗人、十大名相,他们分别是那些呢?问答网为你整理汇编。

目录
    唐朝十大人物,唐朝十大名相是哪些?相关内容有哪些?问答网小编为您整理。
    唐朝十大名相是那些?
    一、房玄龄

    1、简介
    (1)、别名 
    房梁公、房太尉 。

    (2)、字 
    玄龄(另说“字乔”) 。

    (3)、所处时代 
    唐朝 。

    (4)、民族族群 
    汉族 。

    (5)、出生地 
    齐州临淄 。

    (6)、出生日期 
    579年 。

    (7)、逝世日期 
    648年8月18日。

    2、概述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 ,齐州临淄县(今山东淄博)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史学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

    3、人物经历
    (1)、十八岁
    善诗能文,博览经史。十八岁,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

    (2)、武德九年(626年)
    谋划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史、编纂《晋书》。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累迁尚书左仆射、司空,受封梁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3)、贞观二十二年(648年)
    病逝,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陪葬昭陵。

    4、人物生平
    年少有为、乱世投主、运筹帷幄、安定社稷、精诚奉国、与世长辞。

    5、主要成就
    房玄龄在随秦王李世民(唐太宗)征战时,凡王府书檄,驻马即成,言简意尽,不需起草。曾被招为“十八学士”之一。李世民即位,封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执掌政务达二十年。

    6、人物评价
    后世史学家在评论唐代宰相时,无不首推房玄龄, 总是说:“唐代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

    二、杜如晦

    1、简介
    (1)、字号 
    字克明 。

    (2)、所处时代 
    唐朝 。

    (3)、民族族群 
    汉族 。

    (4)、出生地 
    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长安) 。

    (5)、出生时间 
    585年 。

    (6)、去世时间 
    630年5月6日。

    2、概述
    杜如晦(585-630年),字克明,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年名相,襄州刺史杜吒之子。

    3、人物经历
    初仕隋朝,授滏阳县尉。晋阳起兵后,成为唐太宗李世民幕府谋臣,授兵曹参军。迁陕州长史,从平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迁秦王府从事中郎,积极运筹帷幄,为时人所敬服。文学馆建立后,位列十八学士之首。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时,位居首功,拜太子左庶子,册封蔡国公。

    4、人物生平
    秦府高参、玄武政变、贞观之始、深受追念。

    5、人物评价
    (1)、李世民
    识量清举,神彩凝映,德宣内外,声溢庙堂。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绸缪帷帐,经纶霸图;学综经籍,德范光茂,隐犯同致,忠谠日闻。

    (2)、常衮
    武德贞观之间,有若魏徵、王珪、李靖、李勣、房玄龄、杜如晦等,扶翼大运,勤劳王家,尊主庇人,匪躬致命,咸有一德,格於皇天,缅然长怀,风烈犹在。

    三、马周

    1、简介
    (1)、字 
    宾王 。

    (2)、所处时代 
    唐朝 。

    (3)、民族族群 
    汉族 。

    (4)、出生地 
    清河茌平 。

    (5)、出生日期 
    601年。

    (6)、逝世日期 
    648年 。

    (7)、主要作品 
    《上太宗疏》《陈时政疏》《凌朝浮江旅思》《请劝赏疏》等。

    2、概述
    马周(601-648年),字宾王, [1]  清河郡茌平县(今山东聊城市茌平区茌平镇马庄)人。唐朝宰相。

    3、人物经历
    (1)、小时候
    马周小时候是孤儿,家境贫寒。喜好学习,落拓不为州里尊敬。武德年间,补任博州助教。离职游学长安,寄住中郎将常何家中。

    (2)、贞观五年(631年)
    上书谏言有功,入直门下省,历任监察御史、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治书侍御史、谏议大夫。

    (3)、深得爱戴
    接续郑国公魏征的风骨, 屡次直言进谏,匡正朝政得失,为贞观年间的政治改良以及“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延续发挥了积极作用,历任中书侍郎、太子右庶子、检校吏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令等一系列重要职务,深得唐太宗爱重。

    (4)、贞观二十二年(648年)
    正月初九,马周逝世,终年四十八岁,获赠幽州都督,陪葬于昭陵。唐高宗即位后,追赠右仆射、高唐县公,配享高宗庙庭。

    4、人物生平
    四请马周、扶摇直上、得病去世。

    5、历史评价
    (1)、李世民
    ①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

    ②马周对事情分析十分快捷,忠贞端正,对人的批评从不忌讳,每次派他办事,多使我满意。他既献出全部忠诚亲近依附于我,我要切实借助于此人,共同办好当前政事。

    (2)、岑文本
    我见马君谈论的事情很多了,引经据典,推敲古今,举要删繁,写出的文章切合情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减,听了使人舒畅,令人不知疲倦。古时的苏秦、张仪、终军、贾谊也只是这样罢了。然而高耸肩赤色脸,上升一定很快,恐怕不能长久。

    (3)、袁天罡
    马侍御伏犀贯脑,兼有玉枕,又背如负物,应该是富贵不可言状。近古以来君臣间道义互相契合的,少有像公这样的。公面色赤红,命门颜色暗淡,耳后骨没有隆起,耳朵没有根,只恐怕不是长寿之人。

    四、长孙无忌

    1、简介
    (1)、所处时代 
    隋唐时期 。

    (2)、民族族群 
    鲜卑族 。

    (3)、出生地 
    河南洛阳。

    (4)、出生日期 
    不详 。

    (5)、逝世日期 
    659年 。

    (6)、主要作品 
    《唐律疏议》 。

    (7)、主要成就 
    凌烟阁功臣第一位。

    2、概述
    长孙无忌(?—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初期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儿子,文德皇后同母兄,母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

    3、人物经历
    (1)、幼年丧父
    长孙无忌幼年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聪明鉴悟,雅有武略,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结为姻亲。晋阳起兵后,前往投效,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四方,成为心腹谋臣。颇有功勋,受封上党县公,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

    (2)、贞观年间
    历任左武侯大将军,领吏部尚书、右仆射,迁司空、司徒兼侍中、检校中书令,袭封赵国公,图形于凌烟阁,位列第一。

    (3)、立储之争时
    支持晋王李治,选为顾命大臣。唐高宗即位,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冤杀吴王李恪,反对“废王立武”。

    (4)、显庆四年(659年)
    为中书令许敬宗所诬,削爵流放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自缢而死。上元元年,追复官爵,陪葬于昭陵。

    4、人物生平
    参与兵变、担任宰相、辅佐高宗、被贬遇害。

    5、人物评价
    长孙无忌历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为唐初有名的政治家。他身为贵戚,权重而不专,对大唐皇室忠心耿耿,尽智尽力,为唐朝的典章制度的制定作出了贡献。

    五、狄仁杰

    1、简介
    (1)、别名 
    狄梁公、狄国老 。

    (2)、字 
    怀英 。

    (3)、所处时代 
    唐朝→武周 。

    (4)、民族族群 
    汉族 。

    (5)、出生地 
    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 。

    (6)、出生日期 
    630年。

    (7)、逝世日期 
    700年 。

    2、概述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政治家、武周时期的宰相。

    3、人物经历
    (1)、早年
    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 ,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2)、天授二年(691年)
    九月拜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彭泽县令。他在营州之乱时被起复。

    (3)、神功元年(697年)
    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进拜纳言。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4)、久视元年(700年)
    狄仁杰进拜内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朝复辟后,追赠司空、梁国公。

    4、人物生平
    踏入仕途、累职拜相、谪贬彭泽、复居宰辅、晚年生活。

    5、轶事典故
    无暇语俗吏、沧海遗珠、白云亲舍、斗南一人、整肃纲纪、劝谏皇帝、不信妖言、囚徒哭碑、不惧凶宅、直责宰相、愧对娄公、举荐人才解梦复唐、君臣相知等。

    6、历史评价
    (1)、高适
    梁公乃贞固,勋烈垂竹帛。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待贤开相府,共理登方伯。至今青云人,犹是门下客。

    (2)、杜甫
    狄公执政在末年,浊河终不污清济。国嗣初将付诸武,公独廷诤守丹陛。禁中决册请房陵,前朝长老皆流涕。太宗社稷一朝正,汉官威仪重昭洗。

    六、张柬之

    1、简介
    (1)、别名
    张孟将、张汉阳 .

    (2)、国籍 
    唐朝 。

    (3)、民族
     汉 。

    (4)、出生地 
    襄阳 。

    (5)、出生日期 
    625年 。

    (6)、逝世日期
     706年。

    2、概述
    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襄州襄阳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唐朝名相、诗人。

    3、人物经历
    (1)、进士出身
    涉猎经史,进士出身,授清源县丞。通过贤良方正科考试,擢监察御史、中书舍人。论事得罪武则天,出任合蜀二州刺史、荆州长史。得到宰相狄仁杰举荐,迁洛州司马,拜刑部侍郎。再得姚崇推荐,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

    (2)、神龙元年(705年)
    正月,联合桓彦范、敬晖等人,乘着武则天生病,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李显复位,复辟唐朝,拜吏部尚书,受封汉阳郡公,累封汉阳郡王。

    (3)、除恶不尽
    遭韦后和武三思排挤,再贬流放泷州(在今广东罗定),气愤致死,时年八十二。追赠司徒、中书令,谥号文贞,配享唐中宗庙庭。

    4、人物生平
    大器晚成、劝谏女皇、众人举荐、神龙政变、忧愤而终。

    5、历史评价
    (1)、狄仁杰
    “荆州长史张柬之虽老,宰相材也。用之必尽节于国。” 

    (2)姚崇
    “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

    七、姚崇

    1、简介
    (1)、别称 
    姚元崇 。

    (2)、字号 
    字元之 。

    (3)、所处时代
    唐朝 。

    (4)、民族族群 
    汉族 。

    (5)、出生地 
    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 。

    (6)、出生时间 
    651年 。

    (7)、去世时间 
    721年。

    2、概述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

    3、人物经历
    (1)、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军务繁杂,檄书如雪。姚崇剖析若流,皆有条理,得到武则天赏识,擢兵部侍郎、同平章事,迁兵部尚书、名列宰相。

    (2)、神龙元年(705年)
    协助张柬之发动神龙革命,清除张易之兄弟及其党羽势力,迫使武则天还位于唐中宗,受封为梁县侯。同情武则天遭遇,出任亳州刺史。入为中书令,革除弊政,颇有作为。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贬为申州刺史。

    (3)、唐玄宗亲政后
    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封梁国公。提出《十事要说》,力主实行新政,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整顿吏治,淘汰冗职,选官得才;抑制权贵,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4)、执政三年
    誉为“救时宰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以开府仪同三司致仕。

    4、人物生平
    武周宰相、朝野互任、辅政开元、灭蝗救灾、晚年荣宠。

    5、人物评价
    (1)、李隆基
    此(房琯)非破贼才也。若姚元崇在,贼不足灭。 

    (2)、张说
    有唐元宰曰梁文贞公者,位为帝之四辅,才为国之六翮,言为代之轨物,行为人之师表:盖维岳降神,应时间出者也。

    八、宋璟

    1、简介
    (1)、别名 
    宋广平、宋文贞、宋开府 。

    (2)、所处时代 
    唐朝 。

    (3)、民族族群
     汉族 。

    (4)、出生地 
    邢州南和 。

    (5)、出生日期 
    663年 。

    (6)、逝世日期 
    737年。

    (7)、 主要作品 
    《梅花赋》。

    2、概述
    宋璟(663年—737年),字广平,邢州南和(今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人。唐朝名相,北魏吏部尚书宋弁七世孙。

    3、人物经历
    (1)、博学多才
    擅长文学。考中进士,授上党县尉,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刑部尚书。

    (2)、开元十七年(729年)
    拜尚书右丞相、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

    (3)、开元二十五年(737年)
    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五,追赠太尉,谥号文贞。

    (4)、事迹
    先后历仕武后、唐中宗、唐睿宗、唐殇帝、唐玄宗五朝,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4、人物评价
    宋璟同姚崇一样,是唐代历史上著名政治重臣。唐朝三百年间,素有“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之说。史书上一向姚宋并提,并有“崇善应变以成务,璟善守文以持正”的赞词。

    九、张说

    1、简介
    (1)、别称 
    张燕公 。

    (2)、字号 
    道济、说之 。

    (3)、所处时代 
    唐朝 。

    (4)、民族族群 
    汉族 。

    (5)、出生地 
    洛阳 。

    (6)、出生时间 
    667年 。

    (7)、去世时间
    731年。

    (8)、 主要作品 
    《张燕公集》。

    2、概述
    张说(yuè)(667-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范阳方城(今河北省固安县)人。唐朝宰相,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西晋司空张华后裔。

    3、人物经历
    (1)、参加制科考试
    张说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历任太子校书郎、左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参与编修《三教珠英》。不肯诬陷魏元忠,流放钦州。

    (2)、神龙革命后
    返回朝中,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工兵二部侍郎、中书侍郎,加任弘文馆学士。拜相后,不肯党附太平公主,贬为尚书左丞,拜中书令,册封燕国公。

    (3)、姚崇拜相后
    出任相州刺史,迁岳州刺史。在宰相苏颋进言下,改任荆州长史,转并州长史、天兵军大使时,安抚同罗、拔曳固等部,讨平突厥叛将康待宾,拜兵部尚书。讨平康愿子叛乱,建议裁撤镇军,整顿府兵,出任中书令,加集贤院大学士,倡议唐玄宗封禅泰山,进封右丞相。

    4、人物生平
    流放岭南、历居要职、两登相位、贬出京师、平定叛胡、复居宰辅、被迫致仕、晚年生活。

    5、轶事典故
    品评文章、玉燕投怀、岳父泰山、死姚崇算计活张说、张说避货。

    6、人物评价
    张说曾三任宰弼,擅长文学,一生掌文学之任三十多年,有助成文治之功。颇有武略,可谓文武兼资。明于政体,改革不合时宜的政治和军事制度。故史家称赞他“发明典章,开元文物彬彬,说居力多”,是推动“开元之治”的一位重要人物。

    十、张九龄

    1、简介
    (1)、所处时代 
    唐代 。

    (2)、民族族群 
    汉人 。

    (3)、出生地 
    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 。

    (4)、出生日期 
    673年或678年 。

    (5)、逝世日期 
    740年 。

    (6)、主要作品 
    《感遇诗》十二首。

    2、概述
    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3、人物经历
    (1)、景龙初年
    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得到宰相张说奖拔,拜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开元盛世的最后名相。他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富有胆识和远见,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枉法,不附权贵,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2)、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4、人物生平
    开大庾岭、为官之道、病逝曲江。

    5、轶事典故
    民间传说、超凡天赋、动天墨砚、智谏唐明皇、凉茶命名。

    6、人物评价
    张九龄是一位诗文俱佳、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尤以诗歌艺术成就为高。在唐代诗坛上,他是继陈子昂之后,力排齐梁颓风,追踪汉魏风骨,打开盛唐局面的重要一人。可以说,他以其诗歌创作和政治地位,影响了一代诗歌的发展。


    唐朝十大人物,唐朝十大诗人是哪些?相关内容有哪些?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唐朝十大诗人是那些?

    一、陈子昂

    1、简介
    (1)、别名
     陈伯玉,陈拾遗 。

    (2)、所处时代 
    唐朝(武周)。

    (3)、民族族群 
    汉族 。

    (4)、出生地 
    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 。

    (5)、出生日期 
    659年,或说658/661年。

    (6)、逝世日期 
    700年,或说699/702年。

    2、概述
    陈子昂(659/658/661年—700/699/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1]  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3、人物经历
    (1)、文明元年(684年)
    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曾两度从军边塞,对边防事务颇有远见。

    (2)、圣历元年(698年)
    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加以迫害,最终冤死狱中。

    4、人物生平
    少年时期、步入仕途、受谗被诬。

    5、主要作品
    陈子昂今存作品,有诗127首,文110篇。有今人徐鹏校点《陈子昂集》及今人彭庆生《陈子昂诗注》。

    6、历史评价
    (1)、《新唐书·陈子昂传》
    “唐兴,文章承徐庾之风,天下尚祖,子昂始变雅正。 ”

    (2)、卢藏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
    “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

    (3)、杜甫《陈拾遗故宅》
    “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二、杜牧

    1、简介
    (1)、别名 
    杜牧之,后世称杜樊川 。

    (2)、所处时代
    唐朝 。

    (3)、民族族群 
    汉族 。

    (4)、出生地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

    (5)、出生日期 
    803年 。

    (6)、逝世日期
     约公元852年。

    2、概述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3、职务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4、人物生平
    早期仕途、迁官外放、人生暮年。

    5、史书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九十七》、《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六·列传第九十一》 、《唐才子传·杜牧传》。

    6、人物评价
    (1)、李商隐《杜司勋》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2)、《唐才子传》
    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争也。

    (3)、《宣和书谱》
    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三、王昌龄

    1、简介
    (1)、别名 
    王少伯、王龙标、王江宁 。

    (2)、民族 
    汉族 。

    (3)、出生日期 
    约武周圣历元年(698年) 。

    (4)、逝世日期 
    约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

    (5)、主要成就 
    诗歌创作 。

    (6)、代表作品 
    《出塞》、《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长信宫词》、《闺怨》等。

    2、概述
    王昌龄 (698—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3、人物经历
    (1)、开元十五年(727年)
    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2)、好友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4、人物生平
    嵩山学道、边塞留名、进士及第、左迁交友、妒才被杀。

    5、历史评价
    (1)、唐·岑参
    少伯天才流丽,音唱疏远。

    (2)、唐·殷璠
    “风骨”的代表。……王维、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

    (3)、唐·司空图
    国初,上好文章,雅风特盛,沈宋始兴之后,杰出江宁,宏思于李杜。

    四、 李商隐

    1、简介
    (1)、别名 
    李义山 。

    (2)、所处时代 
    唐朝 。

    (3)、民族族群 
    汉族 。

    (4)、出生地 
    河南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 。

    (5)、出生日期 
    约813年 。

    (6)、逝世日期 
    约858年 。

    (7)、主要作品 
    《李义山诗集》。

    2、概述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3、人物经历
    (1)、开成二年(837年)
    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约858年),病逝于郑州。

    (2)、赞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4、人物生平
    应举之路、仕宦生涯、闲居时期、幕府游历、夕阳晚景。

    5、个人作品
    李商隐诗歌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有《李义山诗集》。

    6、人物评价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五、孟浩然

    1、简介
    (1)、别名 
    诗星、孟襄阳 。

    (2)、所处时代 
    唐代(盛唐)。 

    (3)、民族族群 
    汉族 。

    (4)、出生地 
    湖北襄阳 。

    (5)、出生日期 
    689年 。

    (6)、逝世日期 
    740年。

    2、概述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3、人物经历
    (1)、早年有志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

    (2)、40岁时
    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3)、开元二十五年(737)
    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4、人物生平
    诗文少年、漫游求仕、入京不仕、隐居山水、幕府入职、终于南园。

    5、人物评价
    (1)、李白《赠孟浩然》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2)、杜甫《解闷十二首》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3)、殷璠《河岳英灵集》
    浩然诗,文采丰萁,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

    六、崔灏

    1、简介
    (1)、民族
    汉族 。

    (2)、出生日期 
    704年。

    (3)、 逝世日期 
    754年 。

    (4)、主要成就 
    创造清刚劲健之美唐代诗人,《全唐诗》录诗四十二首 。

    (5)、出生地 
    汴州(今河南开封市)。

    2、概述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  ,原籍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 ,出身“博陵崔氏”,唐朝著名诗人,儒客名家,曾担任许州扶沟县尉,官位一直不显,后游历天下,天宝九载前后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载卒。

    3、人物轶事
    “有文无行”说崔颢、闺房诗未必都浮艳、终未归隐汴州。

    七、白居易

    1、简介
    (1)、别称 
    诗王、诗魔 。

    (2)、字号 
    字乐天 。

    (3)、号
    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

    (4)、所处时代 
    唐朝 。

    (5)、民族族群
    汉族 。

    (6)、出生地 
    河南新郑 。

    (7)、出生时间 
    772年2月28日 。

    (8)、去世时间 
    846年9月8日。

    2、概述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3、人物历史
    (1)、诗歌题材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捐立石碑
    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

    4、人物生平
    出生乱世、仕官生活、贬谪江州、任职苏杭、晚年生活。

    5、他国评价
    白居易的文集在日本受到高度评价。平安时代,菅原道真写汉诗,当时渤海国的人见道真的诗,认为与白居易的诗很像,这评语令道真很高兴,还特别记载下来,引以为荣。

    6、轶事典故
    自酿美酒、素口蛮腰、藏书故事。

    八、王维

    1、简介
    (1)、别名 
    王右丞、诗佛 。

    (2)、字 
    摩诘 。

    (3)、号 
    摩诘居士 。

    (4)、所处时代 
    唐朝 。

    (5)、民族族群 
    汉族 。

    (6)、出生地 
    蒲州(今山西运城) 。

    (7)、出生日期 
    701年 。

    (8)、逝世日期 
    761年。

    2、概述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3、人物生平
    (1)、唐玄宗开元三年(715)
    王维离家赴长安。

    (2)、开元五年(717)
    在长安,间至洛阳。有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开元十七年(729年)
    始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顿教。冬孟浩然还襄阳,行前,有诗相赠。

    (4)、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迁殿中侍御史。是冬,知南选,自长安经襄阳、郢州、夏口至岭南。

    (5)、上元二年(761年)
    仍官尚书右丞。春,上《责躬荐弟表》,乞尽削己官,放归田里,使弟王缙得还京师。五月,进上谢恩状。七月卒。临终时,他仍作书向亲友辞别,完成后便安然离世。

    4、历史评价
    (1)、王缙
    臣兄文词立身,行之馀力,常持坚正,秉操孤贞,纵居要剧,不忘清静,实见时辈,许以高流。至于晚年,弥加进道,端坐虚室,念兹无生。乘兴为文,未尝废笔,或散朋友之上,或留箧笥之中。

    (2)、李豫
    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

    九、 杜甫

    1、简介
    (1)、别名 
    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杜草堂、老杜、诗圣 。

    (2)、所处时代 
    唐朝 。

    (3)、民族族群 
    汉族 。

    (4)、出生地 
    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

    (5)、出生日期 
    先天元年(712年) 。

    (6)、逝世日期 
    大历五年(770年)冬 。

    (7)、主要作品 
    《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2、概述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3、人物经历
    (1)、三十五岁以后
    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2)、天宝十四载(755年)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3)、乾元二年(759年)
    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4、人物生平
    年少优游、困守长安、战乱流离、短期任职、蜀中漂泊、舟中长逝。

    5、人物评价
    (1)、唐代韩愈
    ①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

    ②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2)、唐代白居易
    贯穿今古,缕格律,尽工尽善。

    (3)、唐代元稹
    ①杜诗浩荡津涯,处处臻到。

    ②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

    十、李白

    1、简介
    (1)、别名 
    李十二、李翰林、李供奉、李拾遗、诗仙 。

    (2)、字 
    太白 。

    (3)、号 
    青莲居士 。

    (4)、所处时代 
    唐朝 。

    (5)、民族族群 
    汉族。

    (6)、出生日期
    701年(长安元年)。

    (7)、逝世日期
     762年(宝应元年)。

    2、概述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3、主要诗集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4、代表作品
    《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侠客行》、《春思》、《子夜秋歌》等。

    5、人物评价
    (1)、杜甫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2)、辛弃疾
    “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

    唐朝十大人物,唐朝十大名将是哪些?相关内容有哪些?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唐朝十大名将是那几位?

    一、李靖

    1、简介
    (1)、别名 
    李卫公、李药师 。

    (2)、字 
    药师 。

    (3)、所处时代
    唐朝 。

    (4)、民族族群 
    汉族 。

    (5)、出生地 
    雍州三原 。

    (6)、出生日期 
    571年。

    2、概述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隋末至初唐时期杰出的军事家

    3、形态特征
    李靖仪表魁伟,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初仕隋朝,拜马邑郡丞。晋阳起兵后,效力唐朝。从平王世充和窦建德,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

    4、作战经验
    李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古代军事思想和兵法理论。著有《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多已失传。后人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为古代兵学的代表作。

    5、人物生平
    平定萧铣、安抚岭南、平定辅公祏、灵州总管、击灭东突厥、远征吐谷浑、阖门自守、生荣死哀。

    6、人物评价
    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他将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

    二、李勣(jì)

    1、简介
    (1)、别称 
    徐世勣、李世勣、李英公、英贞武公 。

    (2)、字号 
    字懋功 。

    (3)、所处时代
    隋唐 。

    (4)、民族族群 
    汉族 。

    (5)、出生地 
    曹州离狐 。

    (6)、出生时间 
    594年 。

    (7)、去世时间 
    669年12月31日。

    2、概述
    李勣(jì)(594-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县(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舒国公徐盖的儿子。

    3、人物经历
    李勣出身高平徐氏北祖上房 ,早年投身瓦岗,跟随魏公李密归降大唐,赐姓李氏。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用。追随秦王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大破东突厥、高句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出将入相,功勋卓著,成为朝廷干城,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4、人物生平
    效力瓦岗、归顺李唐、从平四方、大破突厥、开疆拓土、备受荣宠、灭高句丽、生荣死哀。

    5、主要影响
    李勣一生经历战阵无数,早在瓦岗寨时,他从李密征战,就为瓦岗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归唐后,又屡从唐太宗征讨,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后来在攻亡东突厥、平定薛延陀、击灭高句丽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6、历史评价
    (1)、贾言忠
    李勣先朝旧臣,圣鉴所悉。……诸将夙夜小心,忘身忧国,莫过于李勣者。 

    (2)、魏元忠
    李靖破突厥,侯君集灭高昌,苏定方开西域,李勣平辽东,虽奉国威灵,亦其才力所致。

    三、李孝恭

    1、简介
    (1)、字号 
    字孝恭 。


    (2)、所处时代 
    唐朝 。

    (3)、民族族群 
    汉族 。

    (4)、出生地 
    陇西成纪 。

    (5)、出生时间 
    591年 。

    (6)、去世时间 
    640年 。

    (7)、主要成就 
    灭亡萧梁 、破辅公祐、 俘获朱粲。

    2、概述
    李孝恭(591-640年),字孝恭,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名将,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

    3、人物经历
    (1)、武德元年(618年)
    拜左光禄大夫、山南道招慰大使,负责经略巴蜀,攻占三十余州,俘获朱粲。迁信州总管,攻打南方军阀萧铣,立下战功,封赵郡王。

    (2)、迁夔州总管
    以名将李靖为副将,攻灭萧铣,迁荆州总管,成功招抚岭南诸州,镇压辅公祏叛乱,平定江南地区,拜扬州都督、宗正卿、凉州都督、晋州刺史。

    (3)、贞观初年
    任礼部尚书、河间郡王,爱好游宴,以歌舞美人自娱,防止皇帝猜忌,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名。

    (4)、贞观十四年(640年)
    李孝恭因急病去世,时年五十岁,追赠司空、扬州大都督,陪葬献陵,谥号为元,配享唐高祖庙庭。

    4、人物生平
    攻略巴蜀、平灭萧铣、俘辅公祏、晚年生活。

    5、人物评价
    (1)、陈元靓
    “唐室之隆,时推英宗。佐佑王业,缉熙帝功。擒萧定乱,戮辅英凶。锡祀河间,茂哉厥庸。”。

    (2)、黄道周
    “孝恭唐族,智勇无双。行循巴蜀,降者相望。众请坑戮,孝恭酌量。获降则杀,谁肯复降。进围萧铣,铣镇破亡。获其战舰,尽放满江。救谓已破,不敢直当。既知再进,铣已降唐。辅公祏反,兵寇丹阳。孝恭往讨,酒浮血光。众惊恭喜,授首之祥。既而擒斩,河间封王。人虽暴戾,功实难忘。”

    四、苏定方

    1、简介
    (1)、别名 
    苏定方 。

    (2)、字 
    定方 。

    (3)、所处时代
    唐朝 。

    (4)、民族族群 
    汉族 。

    (5)、出生地 
    冀州武邑 。

    (6)、出生日期 
    592年(一说600年) 。

    (7)、逝世日期 
    667年 。

    (8)、主要成就 
    破东突厥、灭西突厥、平葱岭之乱、夷百济、伐高丽、定吐蕃。

    2、概述
    苏定方(592年/600年-667年 [1-2]  ),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冀州武邑县(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初年名将。

    3、人物经历
    (1)、苏定方少年时
    便以骁勇善战及气魄惊人闻名,曾随父征讨叛贼,安定乡里。隋朝大业末年,他投奔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屡建战功。直至唐太宗在位时,苏定方才开始为唐朝效力,并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率两百名骑兵先登陷阵,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击灭东突厥立下大功。

    (2)、显庆二年(657年)
    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开始独当一面,并以其非凡战绩和正直为人深受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

    (3)、乾封二年(667年)
    苏定方去世,年七十六(一作六十七 [1-2]  )。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

    4、人物生平
    少年悍将、北击颉利、援救新罗、五百破阵、西灭突厥、开拓西域、夷平百济、征伐高丽、病逝前线。

    5、主要影响
    (1)、讨剧贼
    苏定方年少时便随父苏邕讨伐州县盗贼,多次冲锋陷阵,连败张金称 、杨公卿等部叛军,使乡里得以保全。清人李塨称赞苏定方为“遭时团练乡村者之榜样也” 。 

    (2)、击突厥
    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苏定方随定襄道行军大总管李靖袭击东突厥颉利可汗。他率二百骑兵直捣牙帐(将帅所居的营帐),迫使颉利可汗窜逃。李靖随后领大军赶到,大破东突厥。

    (3)、御吐蕃
    显庆四年(659年),苏定方于乌海大败吐蕃副大相达延莽布支。龙朔三年(663年),苏定方出任安集大使,“节度诸军”,作为被吐蕃驱逐的吐谷浑的后援。

    6、历史评价
    (1)、许敬宗
    汉将骁健者,唯苏定方与庞孝泰耳,曹继叔、刘伯英皆出其下。

    (2)、李治
    苏定方于国有功,例合褒赠,卿等不言,遂使哀荣未及。兴言及此,不觉嗟悼。

    五、裴行俭

    1、简介
    (1)、字号 
    字守约 。

    (2)、所处时代
    唐朝 。

    (3)、民族族群 
    汉族 。

    (4)、出生地
    绛州闻喜县 。

    (5)、出生时间 
    619年 。

    (6)、去世时间 
    682年6月9日 。

    (7)、主要作品 
    《选谱》《草字杂体》等 。

    (8)、主要成就 
    计俘都支,于碎叶城立碑纪功;平定阿史德温傅、阿史那伏念之乱。

    2、概述
    裴行俭(619年-682年6月9日),字守约,绛州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朝初年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次子。

    3、人物经历
    (1)、出身
    裴行俭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于唐太宗时以明经科考试中选,并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历任左屯卫仓曹参军、西州都督府长史、安西都护等职。

    (2)、在西域时
    各国大多慕义归附。后还朝任吏部侍郎,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事十余年,甚有能名,所创长名姓历榜及铨注等法,影响后世选才授官的制度。

    (3)、上元三年(676年)
    出任洮州道左二军总管、秦州右军总管,参与防御吐蕃。调露元年(679年),计俘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功升任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身兼文武两职。

    (4)、次年
    大破东突厥阿史那德温傅及阿史那伏念所部,尽平东突厥残部。

    (5)、永淳元年(682年)
    裴行俭病逝,年六十四。累赠扬州大都督、太尉,谥号“献” 。

    4、人物生平
    主持吏部、威震西域、大破突厥、未行而逝。

    5、主要影响
    (1)、政治
    裴行俭任西域都护时,西域各国大多慕义归附 。后还朝任吏部侍郎,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事十余年,甚有能名。他始创了长名姓历榜,并引铨注等铨选之法,影响后世选才授官制度 。

    (2)、军事
    上元三年(676年),裴行俭参与防御吐蕃。调露元年(679年),计俘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次年,大破东突厥阿史德温傅及阿史那伏念所部,并以反间计逼阿史那伏念等来降,尽平东突厥残部。

    6、历史评价
    (1)、苏定方
    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

    (2)、李治
    行俭提孤军,深入万里,兵不血刃而叛党擒夷,可谓文武兼备矣,其兼授二职。

    六、薛仁贵

    1、简介
    (1)、别称 
    薛仁贵 。

    (2)、字号 
    字仁贵 。

    (3)、所处时代
    唐朝 。

    (4)、民族族群 
    汉族 。

    (5)、出生地 
    河东道绛州龙门县 。

    (6)、出生时间 
    614年 。

    (7)、去世时间 
    683年3月24日 。

    (8)、主要作品 
    《周易新注本义》。

    2、概述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3、人物功绩
    (1)、投军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于贞观末年投军,随征高句丽,受唐太宗拔擢。

    (2)、功勋卓著
    自此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至唐高宗时,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

    (3)、永淳二年(683年)
    薛仁贵去世,年七十。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今已佚。

    4、人物生平
    应征入伍、崭露头角、战功赫赫、三箭定天山、降伏高句丽、兵败大非川、再度起用。

    5、历史评价
    (1)、李世民
    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2)、宋祁
    唐所以能威振夷荒、斥大封域者,亦有虎臣为之牙距也。至师行数千万里,穷讨殊斗,猎取其国由鹿豕然,可谓选值其才欤!

    七、王忠嗣 

    1、简介
    (1)、别称 
    王训 。

    (2)、所处时代 
    唐朝 。

    (3)、民族族群 
    汉族 。

    (4)、出生地 
    华州郑县 。

    (5)、出生时间 
    706年 。

    (6)、去世时间
     749年 。

    (7)、主要作品 
    《平戎十八策》。

    2、概述
    王忠嗣(706-749年),初名王训,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华州街道)人。唐朝名将,丰安军使王海宾的儿子。

    3、人物经历
    (1)、出身
    王忠嗣出身太原王氏,起家尚辇奉御。父亲战死殉国后,成为唐玄宗抚养的假子,赐名忠嗣,交好忠王李亨。

    (2)、开元十八年(730年)
    出任河西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参加玉川战役,轻骑偷袭吐蕃,导致吐蕃赞普仓皇逃走,接替王晊担任陇右节度使。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北伐契丹,参加“桑干河之战”,三战三捷,使得奚和契丹联军全军覆没。

    (3)、天宝初年
    大败突厥叶护部落,诛杀乌苏米施可汗。参加青海湖会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导致吐蕃两王子阵亡、吐谷浑依附大唐,历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册封清源县公。

    (4)、被诬陷
    反对进攻吐蕃石堡城,预言安禄山将会作乱。功勋日盛,受到宰相李林甫嫉恨,诬陷王忠嗣“欲奉太子”李亨为帝。在部将哥舒翰苦求下,贬为汉阳太守,迁汉东太守。

    (5)、天宝八年(749年)
    去世,终年四十五岁。宝应元年(762年),获赠兵部尚书、太子太师。

    4、人物生平
    养育宫内、勇猛善战、威震边疆、四镇节度、遭谗获贬。

    5、人物评价
    (1)、张预
    孙子曰:“进不求名。”忠嗣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又曰:“退不避罪。”忠嗣不忍以万人命易一官。又曰:“城有所不攻。”忠嗣谓石堡城得之不足制敌,失之未害于国是也。

    (2)、罗大经
    汉惟一赵充国,唐惟一王忠嗣,本朝惟一曹彬,有三代将帅气象。

    八、郭子仪

    1、简介
    (1)、别名 
    郭令公、郭汾阳 。

    (2)、字 
    子仪 。

    (3)、所处时代 
    唐代 。

    (4)、民族族群 
    汉族。

    (5)、出生地 
    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 。

    (6)、出生日期 
    697年 

    (7)、逝世日期 
    781年。

    2、概述
    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人。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寿州刺史郭敬之的儿子。

    3、主要作品 
    《进赐前后诏敕自陈表》《请车驾还京奏》《论吐蕃书》 。

    4、主要成就 
    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洛阳; 击败吐蕃、党项的入侵。

    5、人物生平
    早年事迹、平定安史、屡遭谗言、再复长安、抵御吐蕃、晚年生活。

    6、轶事典故
    诚感鱼朝恩、恳辞尚书令、单骑退回纥、纳俸充马价、不徇私情、囚子请罪、尽释前嫌、强藩畏服、心胸坦荡。

    7、历史评价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

    九、李光弼

    1、简介
    (1)、别名 
    李临淮、李武穆。

    (2)、所处时代
    唐朝 。

    (3)、民族族群
    契丹族 。

    (4)、出生地
    营州柳城 。

    (5)、出生日期 
    708年 。

    (6)、逝世日期 
    764年8月15日 。

    (7)、主要作品 
    将律。

    2、概述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 。

    3、主要作品 
    统军灵辖秘策 、李临淮武记 、辞疾让官表 。

    4、主要成就 
    与郭子仪等指挥平定安史之乱,中兴唐朝 。镇压浙东袁晁起义,维持东南地区稳定。

    5、人物生平
    契丹骁将、出奇制胜、太原之战、朔方节度、河阳之战、中兴第一、愧恨长逝。

    6、人物评价
    李光弼足智多谋,善于出奇制胜,以少胜多,是中唐出色的统帅、军事家,为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帅,史称其“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

    十、李晟

    1、简介
    (1)、别称 
    李西平 。

    (2)、字号 
    良器 。

    (3)、所处时代 
    唐朝 。

    (4)、民族族群 
    汉族 。

    (5)、出生地 
    洮州临潭 。

    (6)、出生时间 
    727年 。

    (7)、去世时间 
    793年 。

    (8)、主要成就 
    屡破吐蕃 、讨伐河朔 、平定朱泚、 克复京师。

    2、概述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洮人)人。唐朝中期名将,左金吾卫大将军李钦之子。 

    3、人物经历
    (1)、从军
    以良家子身份从军,跟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征讨吐蕃,号称“万人敌”。镇守西陲,屡立战功,累迁右金吾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 ,册封合川郡王。 

    (2)、大历八年
    入为右神策军都将,宿卫长安。 建中二年(781年),率军平定河朔三镇叛乱。

    (3)、建中四年(783年)
    泾原兵变之后,亲往奉天勤王,拜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 诸道兵马副元帅。

    (4)、兴元元年(784年)
    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拜司徒兼中书令 ,领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册封西平郡王,世称李西平,驻守泾州,防御吐蕃进攻。

    (5)、贞元三年(787年)
    册封太尉兼中书令,管理尚书省事务。九年(793年),去世,时年六十七,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配飨唐德宗庙廷,图形凌烟阁。

    4、人物生平
    屡建边功、征战河朔、讨平泾乱、防御吐蕃、晚年生活。

    5、人物评价
    李晟性疾恶,临下明,善知部下之长;敢犯言直谏,尽大臣之节;治军严明,赏罚必信。在作战指挥上,不畏强敌,善激励士气,团结友军,谋定后战,身先士卒,临敌应变,政治攻心与军事打击并用,因而能克复长安,立不世之功。

    唐朝十大人物,唐朝十大节度使是哪些?相关内容有哪些?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唐朝十大节度使?
    一、河西节度使

    1、简介
    (1)、中文名 
    河西节度使 。

    (2)、性质
    官职 。

    (3)、朝代 
    唐朝 。

    (4)、类别 
    历史 。

    (5)、治所 
    凉州。

    2、概述
    河西节度使,是唐朝在凉州设置的节度使,是十大节度使里军事实力最强的节度使。唐玄宗时,凉州都督贺拔延嗣作为第一位天宝十大节度使,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外任之重莫比焉。故凉州又有“天下第一节度”之称。

    3、官职介绍
    河西节度使,唐朝在凉州设置的节度使。唐玄宗时,作为十大节度使之一。晚唐以后复置的河西军,是作为唐末五代时凉州一带的官军残余势力。

    4、历史沿革
    (1)、唐睿宗景云二年
    四月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河西节度使负责断隔吐蕃、突厥,治凉州(武威郡,今甘肃武威),统辖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伊州、西州等7州。

    (2)、清泰元年
    留后李文谦来请命。几年后,凉州人逐出李文谦,灵武节度使冯晖遣部下吴继勋代李文谦为留后,时为天福七年(942年)。次年(943年),后晋高祖遣泾州押牙陈延晖携诏书安抚凉州,凉州人挽留陈延晖,立为刺史。

    (3)、后汉隐帝乾祐年间
    权知凉州留后折逋嘉施遣使者入朝廷请命,受封为节度使。嘉施是当地土豪。

    5、唐朝复置
    自安史之乱后,吐蕃乘机东进,曾兵临长安城下,后遂以六盘山为界,以西为吐蕃所有,原河西节度使撤销。

    6、六谷吐蕃
    温末之后其地为号称的六谷部吐蕃所占,六谷吐蕃已经是一个独立政权,都城凉州。六谷吐蕃后期,北宋曾来请帅,当时宋朝的殿直丁惟清在凉州买马,命以领州事。

    二、范阳节度使

    1、简介
    (1)、中文名 
    幽州节度使 。

    (2)、管辖地区 
    今河北地区河北 。

    (3)、设立时间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

    (4)、朝代 
    唐朝。

    2、概述
    幽州节度使,又称范阳节度使、卢龙节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地区设置的节度使,天宝十节度使之一。安史之乱的根据地,后直到五代割据河北,为河北三镇之一。

    3、历史沿革
    (1)、玄宗设立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设置幽州节度使,幽州节度使负责防御奚、契丹,治幽州(范阳郡,今北京),初辖幽州、蓟州、妫州、檀州、易州、定州、恒州、莫州、沧州等9州。

    (2)、安史之乱
    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范阳节度使。天宝三年(744年),安禄山接替裴宽任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平卢军使等。天宝十年(751年),安禄山进宫朝拜唐玄宗,请求担任河东节度使,唐玄宗就授给了他。

    (3)、朱滔称王
    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任命康日知为深赵二州团练使,命朱滔返回幽州。朱滔没有得到深州,心中不平,又索取恒定七州的赋税以供军饷,仍没得到允许,更是怨恨。当时,田悦被马燧围困,形势窘迫,便使人离间朱滔与王武俊一同反叛。

    4、辖区
    幽州(治今北京),首府、檀州(治今北京密云)、蓟州(治当代天津蓟县)、妫州(治今河北怀来)、涿州(治今河北涿州)、莫州(治今河北任丘北)等。

    5、割据特点
    (1)、军乱频繁
    长期动荡不安,节度使反复易人。安史之乱临近尾声,安史旧将李怀仙、李宝臣、田承嗣等降唐,唐廷瓜分河北以授之,河朔三镇自此肇始。

    (2)、幽州镇
    恭顺的节度使较魏博镇、成德镇为多,程度较深。主要原因有幽州镇南邻成德,二镇长期交恶,一向关系不睦,并且成德与魏博大部分时间则亲睦友善,所以幽州镇处境相对孤立,导致幽州镇恭顺的节帅比魏博,成德二镇要多。

    三、陇右节度使

    1、简介
    (1)、中文名 
    陇右节度使 。

    (2)、年代 
    玄宗开元二年(714年) 。

    (3)、驻地
    鄯州 。

    (4)、官职 
    右骁卫将军、陇右防御副使。

    2、概述
    陇右节度使,全称是陇右节度大使,为唐代陇右地区的防务机构及代表朝廷在陇右防区行驶最高军政权力的长官。

    3、历史沿革
    (1)、首任节度大使
    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置,首任节度大使为右骁卫将军、陇右防御副使、太原郡公郭知运。

    (2)、主要任务
    使衙驻鄯州(今乐都县城)。领鄯、秦、河、渭、兰、临、武、洮、岷、廓、叠、宕12州行政,先后统临洮、河源、积石、莫门、白水、安人、振武、威武、宁塞、镇西、宁边、威胜(宛秀)、金天、曜武、武宁、天成、振威等军和绥和、平夷、合川守捉,驻军75000人,马10600匹,主要任务是防御吐蕃东侵。

    (3)、主要节度使
    继郭知运之后任陇右节度使的主要有王君廓、张忠亮、盖嘉运、皇甫惟明、王忠嗣、哥舒翰、王思礼、郭子仪等。安史之乱时,郭子仪曾兼任陇右节度使率军平叛,陇右河西驻军内撤,辖区陆续被吐蕃占领。

    四、剑南节度使

    1、简介
    (1)、中文名 
    剑南节度使 。

    (2)、设置时间
     719年。

    2、概述
    剑南节度使,唐朝在今四川省中部设立的节度使,是天宝十节度使之一,治所在益州(今四川成都)。前身为剑南支度营田处置兵马经略使,后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剑南西川节度使。

    3、建置沿革
    (1)、开元七年(719年)
    剑南支度、营田、处置、兵马经略使被升为剑南节度使。主要辖区是益州、彭州、蜀州、汉州、眉州、绵州、梓州、遂州、邛州、剑州、荣州、陵州、嘉州、普州、资州、巂州、黎州、戎州、维州、茂州、简州、龙州、雅州、泸州、合州25州和昆明军。 [1]  相当于今四川省中部。

    (2)、辖境有所扩大
    后来辖境有所扩大,增加翼州、当州、柘州、松州、恭州、姚州、悉州、奉州、霸州、保宁都护府,统辖天宝军、平戎军、昆明军、宁远军、江南军、澄川军。

    (3)、至德二载(757年)
    剑南节度使被改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增加果州。梓州、遂州、绵州、阆州、剑州、龙州、普州、陵州、泸州、荣州、资州、简州十二州划归剑南东川节度使。

    五、安西节度使

    1、简介
    (1)、中文名 
    安西节度使 。

    (2)、设立时间 
    开元六年 。

    (3)、别名 
    安西藩镇。

    2、概述
    安西节度使是唐朝在安西四镇设置的节度使,在历史上存在了一个半世纪﹐它对於唐朝政府抚慰西突厥﹐保护中西陆上交通要道﹐巩固唐的西北边防﹐都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3、历史沿革
    (1)、开元四年(716)
    唐玄宗李隆基以陕王嗣升遥领安西大都护﹐充河西道四镇诸蕃部落大使﹐实际经略四镇的为副大使郭虔瓘。

    (2)、开元六年
    又任命汤嘉惠为四镇节度经略使﹐从此四镇由专设的节度使统领﹐四镇节度使或称碛西节度使。节度使常驻安西府城龟兹﹐由安西都护兼领﹐又称安西节度使。

    (3)、开元七年
    西突厥十姓可汗请居碎叶城﹐四镇节度使汤嘉惠建议以焉耆镇代替碎叶镇﹐故开元七年以後的安西四镇又是龟兹﹑于阗﹑焉耆﹑疏勒。

    4、历任长官
    (1)、高仙芝 
    747.12.28 中央任命。

    (2)、封常清 
    752.12.25 中央任命。

    (3)、李珙 
    756.7.15 中央任命。

    (4)、卫伯玉 
    759.12. 中央任命。

    (5)、马璘 
    763.11 中央任命。

    六、朔方节度使

    1、简介
    (1)、中文名 
    朔方节度使 。

    (2)、机构职责 
    捍御北狄 。

    (3)、成立时间 
    开元九年(721年) 。

    (4)、所属国家 
    中国 。

    (5)、地理位置 
    中国西北地区 。

    (6)、总部
    灵州。

    2、概述
    朔方节度使,又称灵州节度使、灵武节度使、灵盐节度使,是唐朝在今西北地区为防御后突厥汗国设置的节度使,天宝十节度使之一。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十月六日置。朔方节度使治所在灵州(故址在今宁夏灵武市境内)。

    3、文献摘要
    (1)、《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八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下:“开元……九年(辛酉、公元721年)……置朔方节度使,领单于都护府,夏、盐等六州,定远、丰安二军,三受降城”。

    (2)、《新唐书》卷
    六十四表第八方镇表:“(开元)九年,置朔方节度使,领单于大都护府,夏、盐、绥、银、丰、胜六州,定远、丰安二军,三受降城。

    (3)、《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八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下:“(开元十年)夏,四月已亥,以张说兼知朔方节度使”。

    4、历任名录
    (1)、张说 
    开元十年四月—开元十一年四月 722年四月—723年四月 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持节朔方节度大使(首任)。

    (2)、王晙 
    开元十一年五月—十一月 723年五月—十一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节度大使十四年726年 户部尚书、朔方节度大使。

    (3)、杨执一 
    开元十二年 724年 检校右金吾卫大将军、朔方节度大使兼御史大夫。

    七、河东节度使

    1、简介
    (1)、中文名 
    河东节度使 。

    (2)、朝代 
    唐,五代 。

    (3)、主要代表 
    安禄山,李克用,李存勖,石敬瑭。

    2、概述
    河东节度使 ,防御突厥,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西南晋源镇),统辖天兵军、大同军、横野军、岢岚军、云中守捉及忻州(定襄郡,今山西忻州)、代州(雁门郡,今山西代县)、岚州(楼烦郡,今山西岚县北)三州郡兵,管兵五万五千人。

    3、初立
    天宝时节度使为田仁琬、王忠嗣、韩休琳、安禄山。

    4、年表
    河东节度使(712年--923年)、薛讷2壬子712 、王晙2甲寅714 、张嘉贞4丙辰716 、张悦2庚申720 、崔日用1壬戌722 、韦凑1癸亥723 、崔隐甫1甲子724 等。

    八、北庭节度使

    1、简介
    (1)、本名 
    北庭节度使。

    (2)、出生地 
    新疆 。

    (3)、首次出现  
    712年9月 。

    (4)、历任首长  
    张嵩李珙。

    2、概述
    北庭节度使,唐朝在新疆地区设置的节度使。防制突骑施汗国(伊犁河中下游)、坚昆部落(新疆承化县),统辖:瀚海军(新疆吉木萨尔县)、天山军(新疆吐鲁番市)、伊吾军(新疆巴里坤县西北)。

    3、历史沿革
    (1)、712年9月
    首度出现北庭节度使。

    (2)、727年
    伊西、北庭节度使,分割为伊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

    (3)、731年
    伊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合并为安西四镇北庭节度使。

    (4)、741年10月
    安西四镇北庭节度使分割成北庭节度使、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总部设北庭都护府(新疆吉木萨尔县北)。                  

    4、历任首长
    (1)、张嵩 
    722.9.15。

    (2)、李珙 
    756.7.15 中央任命,亲王遥领不出阁,原名李澄。

    (3)、李元忠 
    781.6 中央任命,原名曹令忠。

    九、平卢节度使

    1、简介
    (1)、中文名 
    平卢节度使 。

    (2)、设置时间 
    唐天宝初年 。

    (3)、设置人
    唐玄宗 。

    (4)、首任官员
    安禄山 。

    (5)、历史地位
    安史之乱叛军后方,叛乱三镇之一。

    2、概述
    节度使是唐朝时期统领边疆军队的封疆大吏。唐天宝初分范阳节度使置平卢节度使,治理营州,统领卢龙军一治理河北省东部、辽宁省南部等地。

    3、历史沿革
    (1)、范阳节度使
    临制奚、契丹,治幽州(天宝时为范阳郡),统辖经略军、静塞军、威武军、清夷军、横海军、高阳军、唐兴军、恒阳军、北平军,管兵九万一千四百人。天宝时节度使为裴宽、安禄山。 

    (2)、唐天宝初
    分范阳节度使置平卢节度使,治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县治,统卢龙军一,及渝关等守捉十一,今河北省东部、河北省南部之地。平卢节度使,镇抚室韦、靺鞨,治营州(柳城郡,今辽宁朝阳),统辖平卢军、卢龙军、榆关守捉、安东都护府,管兵三万七千五百人。天宝时节度使为安禄山。 

    (3)、安史之乱后期
    侯希逸自平卢南保青州,改授青淄齐沂密海六州节度,永康初李正已代之,擅有青、淄、齐、海、登、莱、沂、密、德、棣十州,又得曹、濮、徐、兖、郓诸州,于是青淄兖郓俱有平卢之名,移治郓,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十五里,正已死,子纳叛,元和中,置平卢节度使,领青、淄、莱、齐、登五州,今山东胶东道北部历城县以东之地,中和初王敬武有其地,天佑初并于朱全忠,五代晋废军,汉复故,宋亦置镇海军节度。 

    十、岭南经略使

    1、简介
    岭南五府经略使,官名。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置岭南五府经略使,后为天宝十节度使之一。

    2、历史沿革
    (1)、至德二载(757年)
    为岭南节度使,治所在广州,直辖广管各州,即今钦山港以东除连州市、连山、连南之外的广东省。兼领桂州、邕州、容州、交州四管,所以号称五府(都督府)。

    (2)、咸通三年(862年)
    分为东西二道,广管为岭南东道节度使,邕管兼桂、容、交为岭南西道节度使。

    (3)、895年
    改为清海军节度使。

    (4)、917年
    清海军节度使刘岩建立南汉。 广22州容14州,邕13州,桂15州,交11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