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1000网

【中国十大珍稀】

发布时间:2020-06-01 / 作者:问答网整理 / 阅读:53次

中国十大珍稀事物包括中国十大珍惜动物、十大珍稀水果、十大珍稀鸟类、十大珍稀古币、十大珍稀花卉。

目录
    中国十大珍稀,中国十大珍稀药材是哪些?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中国十大珍稀药材?

    一、人参

    1、简介
    (1)、拉丁学名
    Panax ginseng C. A. Meyer。

    (2)、别名
    棒槌、棒棰、棒锤、地精、老山参、人葠、山参、神草、血参、野山参、园参、高丽参、吉林参、人衔生、晒参、野人参、圆参。

    (3)、界
    植物界。

    (4)、门
    被子植物门。

    (5)、纲
    双子叶植物纲。

    (6)、目
    伞形目。

    (7)、命名者及年代
    C. A. Meyer,1842。

    2、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芦头)短,直立或斜上,不增厚成块状。主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地上茎单生,高30-60厘米,有纵纹,无毛,基部有宿存鳞片。叶为掌状复叶,3-6枚轮生茎顶,幼株的叶数较少;叶柄长3-8厘米,有纵纹,无毛,基部无托叶。

    3、近种区别
    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inn.)与该种相似,区别在于西洋参总花梗与叶柄近等长或稍长,小叶片倒卵形,上面脉上几无刚毛,边缘的锯齿不规则且较粗大。

    4、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和朝鲜;在中国分布于辽宁东部、吉林东半部和黑龙江东部。在中国吉林、辽宁栽培甚多,河北、山西有引种;朝鲜和日本也多栽培。

    二、藏红花

    1、简介
    (1)、拉丁学名
    Crocus sativus L.。

    (2)、别称
    西红花、藏红花。

    (3)、界
    植物界。

    (4)、门
    被子植物门。

    (5)、纲
    单子叶植物纲。

    (6)、目
    百合目。

    (7)、科
    鸢尾科。

    (8)、命名者及年代
    L., 1892。

    (9)、英文名称
    Saffron。

    2、形态特征
    番红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球茎扁圆球形,直径约3厘米,外有黄褐色的膜质包被。叶基生,9-15枚,条形,灰绿色,长15-20 厘米,宽2-3毫米,边缘反卷;叶丛基部包有4-5片膜质的鞘状叶。

    3、地理分布
    原产欧洲南部,中国各地常见栽培。一般认为番红花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小亚细亚和伊朗。在伊朗和克什米尔有栽种,并认为由蒙古远征军传入中国。曾记载于中国的《本草纲目》(1552-1578)。

    4、生长习性
    为秋植球根花卉,番红花原产欧洲南部。喜冷凉湿润和半阴环境,较耐寒,宜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的沙壤土。pH值5.5-6.5。球茎夏季休眠,秋季发根、萌叶。10月下旬开花,花朵日开夜闭。

    三、雪莲花

    1、简介
    (1)、别名
    大苞雪莲、荷莲、优钵罗花等。

    (2)、拉丁学名
    Saussurea involucrata (Kar. et Kir.) Sch.-Bip.

    (3)、界
    植物界。

    (4)、门
    被子植物门。

    (5)、纲
    双子叶植物纲。

    (6)、目
    桔梗目。

    (7)、科
    菊科。

    (8)、分布区域
    中国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9)、命名者及年代
    (Kar. et Kir.) Sch.-Bip.,1846。

    2、形态特征
    雪莲花为风毛菊属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根状茎粗,颈部被多数褐色的叶围绕。茎粗壮,基部直径2-3厘米,无毛,叶密集,基生叶和茎生叶无柄,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达14厘米,宽2-3.5厘米,顶端钝或急尖,基部下延,边缘有尖齿,两面无毛;最上部叶苞叶状,膜质,淡黄色,宽卵形,长5.5-7厘米,宽2-7厘米,包围总花序,边缘有尖齿。

    3、产地生境
    雪莲花多分布在新疆天山(乌鲁木齐、博克达山、和硕)、青藏高原等地。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也有分布。 [3]  适合各种复杂气候环境,通常生长在高山雪线以下。气候多变,冷热无常,雨雪交替,最高月平均温3-5℃,最低月平均温-19至21℃,年降水量约800毫米,无霜期仅有50天左右,土壤以高山草甸土为主。生长环境海拔下限2400米,海拔上限4000米。

    4、物种现状
    雪莲现已较稀少,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前,新疆部分山区在海拔1800米左右就可以采到雪莲,二十世纪后在海拔3500米以下已经难觅其踪了。除了资源总量锐减外,雪莲花头直径也从30厘米下降到仅10厘米左右。

    四、灵芝

    1、简介
    (1)、界
    真菌界。

    (2)、纲
    层菌纲。

    (3)、目
    多孔菌目。

    (4)、科
    多孔菌科。

    (5)、分布区域
    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安徽、贵州、黑龙江、吉林等地。

    2、主要成分
    上古时期称为“瑶草”、“瑞草”;《神农本草经》称为“神芝”;秦时称为“还阳草”;东汉称为“灵草”……。药理研究证明,灵芝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应用价值
    要利用现代的工艺技术,先进的设备对灵芝的种植、加工、成品质量进行严格化、标准化把关,促进灵芝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五、燕窝

    1、简介
    (1)、外文名
    Cubilose。

    (2)、别称
    bird's nest。

    (3)、是否含防腐剂
    否。

    (4)、主要营养成分
    燕窝酸,蛋白质。

    (5)、储藏方法
    避光冷藏。

    2、概述
    燕窝是雨燕科几种金丝燕分泌的唾液及其绒羽混合粘结所筑成的巢穴。主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及我国的福建和广东沿海地带.燕窝含有丰富的糖类、有机酸、游离氨基酸以及特征物质——唾液酸,具有滋阴、润燥和补中益气等功效,作为药食两用的高档滋补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3、成份功效
    燕窝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其中有1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3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而人体需要的必需氨基酸有8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有13种。

    六、鹿茸

    1、简介
    (1)、外文名
    cornu cervi pantotrichum。

    (2)、是否处方药
    是。

    (3)、主要适用症
    壮肾阳,补精髓,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4)、主要用药禁忌
    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不宜骤然大量食用。

    (5)、剂型
    片剂、粉剂。

    (6)、药品类型
    中药材。

    (7)、用法用量
    一日2~3克,可分2~3次用。

    (8)、不良反应
    激素类物质刺激胃肠道粘膜,引起胃肠道反应。

    (9)、来源
    雄鹿的嫩角。

    2、概述
    鹿茸是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主要从梅花鹿和马鹿头上采收,前者叫花鹿茸、黄毛茸,后者叫青毛茸。雄鹿到了一定年纪头上就会长角,初发时嫩如春笋,其表面上有一层纤细茸毛的嫩角就是鹿茸了。嫩角慢慢长大,逐渐老化成为鹿角,茸毛也就随之脱落。

    3、药用
    鹿茸是名贵药材。鹿茸中含有磷脂、糖脂、胶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质及钙、磷、镁、钠等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占总成分的一半以上。鹿茸性温而不燥,具有振奋和提高机体功能,对全身虚弱、久病之后患者,有较好的强身作用。

    4、产地
    梅花鹿、马鹿是我国主要的茸用鹿。梅花鹿主产于吉林、辽宁;马鹿主产于黑龙江、吉林、青海、新疆、四川、福建等省区。

    七、海马

    1、简介
    (1)、拉丁学名
    Hippocampus。

    (2)、界
    动物界。

    (3)、门
    脊索动物门。

    (4)、纲
    硬骨鱼纲。

    (5)、目
    刺鱼目。

    (6)、科
    海龙科。

    (7)、分布区域
    大西洋、欧洲、太平洋、澳大利亚。

    2、形态特征
    海马属头侧扁,头每侧有2个鼻孔,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鱼体粗侧扁,完全包于骨环中;嘴是尖尖的管形,口不能张合,因此只能吸食水中的小动物为食物,眼睛可以分别地各自向上下、左右或前后转动;胸腹部凸出,躯干部由10~12节骨环组成,一般体长15~30厘米左右;尾部细长呈四棱形,尾端细尖,能卷曲握,常呈卷曲状;头部弯曲,与躯干部成一大钝角或直角,顶部具突出冠,冠端具小棘。

    3、栖息环境
    在自然海域中,海马通常喜欢生活在珊瑚礁的缓流中,因为它们不善于游水,故而经常用它那适宜抓握的尾部紧紧勾勒住珊瑚的枝节、海藻的叶片上,将身体固定,以使不被激流冲走。而大多数种类的海马生长在河口与海的交界处,因而,它们能适应不同浓度的海水区域,甚至在淡水中也能存活。海马和海马的嘴很小,并且只宜觅食活饵,而不善于游水的它们又不能迅捷地捕食。

    4、运动方式
    海马尾部的构造和功能与其他鱼类迥异。栖止时的海马,利用尾部具有卷曲的能力,使尾端得以缠附在海藻的茎枝上。故海马多栖息在深海藻类繁茂之处。游泳的姿态也很特别,头部向上,体稍斜直立于水中,完全依靠背鳍和胸鳍来进行运动,扇形的背鳍起着波动推进的作用。

    八、麝香

    1、简介
    (1)、中文名
    麝香。

    (2)、汉语名称
    She Xiang。

    (3)、采收时间
    冬季至次春。

    (4)、拉丁文名
    Moschus。

    2、概述
    麝香,中药材名。为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berezovskiiFlerov、马麝M.sifanicusPrzewalski或原麝M.Moschiferus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闭证神昏,疮疡肿毒,瘰疬痰核,咽喉肿痛,血瘀经闭,症瘕,心腹暴痛,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3、来源
    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4、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心、脾经。

    5、功效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6、主治
    (1)、闭证神昏
    麝香辛温,气极香,走窜之性甚烈,有很强的开窍通闭、辟秽化浊作用,为醒神回苏之要药。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之闭证神昏,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

    (2)、疮疡肿毒,瘰疬痰核,咽喉肿痛
    本品辛香行散,有良好的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作用,若治上述诸症,内服、外用均有良效。

    (3)、血瘀经闭,症瘕,心腹暴痛,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
    本品辛香,开通走窜,可行血中之瘀滞,开经络之壅遏,而具活血通经、止痛之效。

    (4)、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本品活血通经,辛香走窜,力达胞宫,有催生下胎之效。 

    九、冬虫夏草

    1、简介
    (1)、中文学名
    冬虫夏草。

    (2)、拉丁学名
    Cordyceps。

    (3)、别称
    夏草冬虫、虫草、冬虫草。

    (4)、界
    真菌界。

    (5)、科
    麦角菌科。

    (6)、分布区域
    西藏,青海。

    (7)、采收时间
    夏至前后,积雪尚未融化时。

    (8)、用量用法
    煎服,5-15g。也可入丸、散。

    2、入药部位
    子座及幼虫的尸体的复合体。

    3、功效
    补肾益肺,止血化痰。

    4、主治
    (1)、阳痿遗精,腰膝酸痛
    本品补肾益精,有兴阳起痿之功。用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阳痿遗精、腰膝酸痛。

    (2)、久咳虚喘,劳嗽痰血
    本品甘平,为平补肺肾之佳品,功能补肾益肺、止血化痰、止咳平喘,尤为劳嗽痰血多用。

    十、阿胶

    1、简介
    (1)、中文名称
    阿胶。

    (2)、拉丁文名
    Asini Corii Colla。

    (3)、别名
    傅致胶、盆覆胶、驴皮胶。

    (4)、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

    (5)、药材分类
    动物。

    (6)、医保类型
    医保(阿胶珠)。

    2、功能
    补血,滋阴,润肺,止血。

    3、主治
    (1)、血虚诸证
    本品为血肉有情之品,甘平质润,为补血要药,多用治血虚诸证,尤以治疗出血而致血虚为佳。

    (2)、出血证
    本品味甘质粘,为止血要药。

    (3)、肺阴虚燥咳
    本品滋阴润肺。

    (4)、热病伤阴,心烦失眠,阴虚风动,手足瘈疭
    本品养阴以滋肾水。

    (5)、西医诊为贫血属肝血亏虚者
    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胃肠道出血、痔疮出血、支气管扩张属血虚出血、肺结核、肾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等属阴虚燥热者。

    4、用法用量
    内服:烊化兑服,5-10g;炒阿胶可入汤剂或丸、散。滋阴补血多生用,清肺化痰蛤粉炒,止血蒲黄炒。

    5、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畏大黄。

    6、注意事项
    本品黏腻,有碍消化,故脾胃虚弱者慎用。









     

    中国十大珍稀,中国十大珍稀水果是哪些?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中国十大珍稀水果
    一、鳄梨

    1、简介
    (1)、学名
    Persea americana Mill.。

    (2)、别称
    牛油果、油梨、樟梨、酪梨。

    (3)、界
    植物界。

    (4)、门
    被子植物门。

    (5)、纲
    双子叶植物纲。

    (6)、目
    毛茛目。

    (7)、科
    樟科。

    (8)、命名者及年代
    Mill.,1768。

    (9)、分布区域
    中国、菲律宾、欧洲。

    2、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耐阴植物。高约10米,树皮灰绿色,纵裂。叶互生,长椭圆形、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长8-20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极尖,基部楔形、极尖至近圆形,革质,上面绿色,下面通常稍苍白色,幼时上面疏被下面极密被黄褐色短柔毛,老时上面变无毛下面疏被微柔毛,羽状脉,中脉在上面下部凹陷上部平坦,下面明显凸出,侧脉每边5-7条,上面微隆起,下面却十分凸出,横脉及细脉在上面明显下面凸出。

    3、品种分类
    世界鳄梨品种通常分为墨西哥系、危地马拉系、西印度系三大种群。中国现已引进商业品种70余个,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品种尤为重要。中国海南省可选择适应热带的西印度系或危地马拉系和西印度系的杂交品种;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的中南部可采用危地马拉系或以危地马拉系和墨西哥系的杂交种为主;南亚热带偏北地区气候较冷,可选用墨西哥品种或其杂交种为主。

    4、分布范围
    原产于热带美洲;中国广东(广州、汕头)、海南(海口)、福建(福州、漳州)、台湾、云南(西双版纳)及四川(西昌)等地都有少量栽培。菲律宾和前苏联南部、欧洲中部等地亦有栽培。

    二、八月瓜

    1、简介
    (1)、学名
    Holboellia latifolia Wall.。

    (2)、别称
    牛腰子果、狗腰子、八月炸、九月炸、拉、通草果、熟庖等。

    (3)、界
    植物界。

    (4)、门
    被子植物门。

    (5)、纲
    双子叶植物纲。

    (6)、目
    毛茛目。

    (7)、科
    木通科。

    (8)、命名者及年代
    Wall.,1824。

    2、形态特征
    常绿木质藤本。茎与枝具明显的线纹。掌状复叶有小叶3-9片;叶柄稍纤细,长3.5-10厘米;小叶近革质,卵形、卵状长圆形、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5-14厘米,宽(2.5)3.5-5厘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或阔楔形,有时近截平,上面暗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侧脉每边5-6条,至近叶缘处网结,与中脉及纤细的网脉均于下面清晰凸起;小叶柄纤细,长2-4厘米,中间1枚最长。

    3、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印度(东北部)、不丹和尼泊尔;在中国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江西和西藏东南部(亚东、错那、林芝、波密、察隅)。生长于海拔600-2600米的山坡、山谷密林林缘。

    4、食用价值
    八月瓜果肉乳白色,口感滑嫩,口味香甜,具有与其它果品不相同的独特香味,其果实的营养成分和化学成分有待测定。种子可榨油食用。果实除鲜食外还可酿酒、制作果桨和饮料。 

    三、蛋黄果

    1、简介
    (1)、拉丁学名
    Lucuma nervosa A. DC.。

    (2)、别称
    狮头果、蛋果、桃榄、仙桃。

    (3)、界
    植物界。

    (4)、门
    被子植物门。

    (5)、纲
    双子叶植物纲。

    (6)、目
    柿树目。

    (7)、分布区域
    热带、亚热带地区。

    (8)、英文名
    Egg yolk fruit。

    2、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约6m;小枝圆柱形,灰褐色,嫩枝被褐色短绒毛。叶坚纸质,狭椭圆形,长10-15(20)cm,宽2.5-3.5 (4.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微凸,下面浑圆且十分凸起,侧脉13-16对,斜上升至叶缘弧曲上升,两面均明显,第三次脉呈网状,两面均明显;叶柄长1-2cm。

    3、生长习性
    蛋黄果喜温暖多湿气候,年均温24-27.5℃适宜。能耐短期高温及寒冷,40℃或1-2℃短时间植株不致受害。花期阴雨高温严重落花,果熟期忌低温,冬季低温果实变硬,颇能耐旱,对土壤适应性强,以沙壤土生长最好。

    4、产地分布
    蛋黄果原产古巴和北美洲热带,主要分布于中南美洲、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越南、柬埔寨、泰国、中国南部。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引入,50年代广州始有栽培。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和福建等热带南亚热带地区有零星种植。

    四、嘉宝果

    1、简介
    (1)、学名
    Plinia cauliflora (Mart.) Kausel。

    (2)、别称
    珍宝果、树葡萄、小硕果。

    (3)、界
    植物界。

    (4)、门
    被子植物门。

    (5)、纲
    双子叶植物纲。

    (6)、目
    科桃金娘。

    (7)、命名者及年代
    (Mart.) Kausel,1956。

    2、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成长缓慢,树高4-15米,枝梢分枝与成枝能力较强,树姿开张,树冠为自然圆头形。根系分布较浅,深度小于70厘米,以须根为主。树皮细薄,呈灰白色或浅褐色至微红色,具有缓慢脱落特性;果实采收后至萌发新芽期间,老旧树皮会剥落。叶对生,叶柄短,有茸毛,叶片革质,深绿色有光泽,披针形或椭圆形。

    3、生长环境
    嘉宝果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年降水量1200毫米的地区,适宜温度22-25℃,具有一定的耐低温特性。嘉宝果不耐盐碱和水涝,适宜于微酸性和排水性良好的土壤。

    4、分布范围
    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和阿根廷东部地区。中国台湾在20世纪60年代引进种植,福建、浙江、广东、四川、湖北、广西、江苏和云南等地均有种植。

    五、油柑子

    1、简介
    (1)、中文名
    油柑子。

    (2)、生长环境
    荒郊、丘陵地上。

    (3)、分布
    热带亚洲。

    (4)、植物名
    余柑子。

    (5)、界
    植物界。

    (6)、科
    大戟科。

    2、形态特征
    油柑子,有些地方也叫牛柑子或余柑,大戟科,落叶小乔木,单叶,条状长圆形,互生在很细的小枝上,二列状,宽线形,长椭圆形。叶绿、无柄,很象羽状复叶,花小,单顶丛生,黄色或乳白色。花期,春天,果实盛产在秋冬。

    3、生长环境
    本品为灌木或小乔木。生于荒郊、丘陵地上。

    4、分布范围
    广布于热带亚洲,我国南方普遍产之。

    六、雪莲果

    1、简介
    (1)、学名
    Smallanthus sonchifolius (Poepp.) H.Rob.。

    (2)、别称
    菊薯、雪莲薯、地参果。

    (3)、界
    植物界。

    (4)、门
    被子植物门。

    (5)、纲
    双子叶植物纲。

    (6)、目
    桔梗目。

    (7)、科
    菊科。

    (8)、命名者及年代
    (Poepp.) H.Rob.,1978。

    2、形态特征
    茎直立,圆形实心,紫红色,丛生,高2-3米。叶对生,宽心脏形,表面粗皱,稍厚,叶长25-30厘米、宽15-20厘米,叶柄长7-12厘米。头状花序簇生于茎顶,花盘3-6,舌状花、黄色。瘦果。须根系,分布于耕层5-30厘米。块根纺锤形。块茎着生于根茎部,不规则形,表皮粉红色。

    3、生长环境
    雪莲果特耐强光,喜中低温,忌涝怕旱。在年均气温18℃以下的地区都能生长。生长适温5-25℃,最适气温10-20℃,相对湿度80-85%。块茎(即种薯)在播种后约2个月萌发,温度高于16℃时,块根开始膨大,20-25℃时进入膨大高峰期。不耐寒,遇霜冻地上茎枯死,块根在0℃以下不易受冻。因此,适宜在低纬度、海拔约1000米、常年云雾缭绕的温凉山区生长。

    4、分布范围
    原产于从智利中北部到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的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中高原地带。新西兰、日本、巴西、韩国、欧洲等地均有引种栽培。中国云南(昆明嵩明县)、福建(泉州德化县、永泰县伏口乡)、贵州(威宁、瓮安、永泰、罗甸、贵阳永乐乡、六盘水)、四川(西昌攀西地区)、湖南、湖北(恩施市、建始县、宣恩县)、陕西(麟游县)、河南(郑州)、山东、河北、台湾、海南、北京、天津、辽宁大连等地都有引种栽培。

    七、莲雾

    1、简介
    (1)、中文名
    洋蒲桃。

    (2)、别名
    天桃、莲雾、琏雾、爪哇蒲桃。

    (3)、拉丁学名
    Syzygium samarangense (Bl. )Merr. et Perry。

    (4)、界
    植物界。

    (5)、门
    被子植物门。

    (6)、纲
    双子叶植物纲。

    (7)、目
    桃金娘目。

    (8)、分布区域
    马来西亚、印度、中国。

    (9)、命名者及年代
    Merr. et Perry,1938。

    2、形态特征
    乔木,高12米;嫩枝压扁。叶片薄革质,椭圆形至长圆形,长10-22厘米,宽5-8厘米,先端钝或稍尖,基部变狭,圆形或微心形,上面干后变黄褐色,下面多细小腺点,侧脉14-19对,以45度开角斜行向上,离边缘5毫米处互相结合成明显边脉,另在靠近边缘1.5毫米处有1条附加边脉,侧脉间相隔6-10毫米,有明显网脉;叶柄极短,长术过4毫米,有时近于无柄。

    3、分布范围
    原产马来西亚及印度。中国广东、台湾及广西有栽培。 

    4、生长习性
    洋蒲桃适应性强,粗生易长,性喜温暖,怕寒冷,喜好湿润的肥沃土壤,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栽培上做好整枝修剪即可。

    八、红毛丹

    1、简介
    (1)、学名
    Nephelium lappaceum L.。

    (2)、别称
    毛荔枝,韶子,红毛果,红毛胆。

    (3)、界
    植物界。

    (4)、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5)、纲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6)、目
    无患子目 Sapindales。

    (7)、科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8)、分布区域
    中国台湾,海南,云南,东南亚各国有生产,美国等地有栽培。

    2、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10余米;小枝圆柱形,有皱纹,灰褐色,仅嫩部被锈色微柔毛。叶连柄长15-45厘米,叶轴稍粗壮,干时有皱纹;小叶2或3对,很少1或4对,薄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长6-18厘米,宽4-7.5厘米,顶端钝或微圆,有时近短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侧脉7-9对,干时褐红色,仅在背面凸起,网状小脉略呈蜂巢状,干时两面可见;小叶柄长约5毫米。

    3、生长习性
    它喜欢高温多湿,没有风害,低海拔的山地环境。年平均温度在24摄氏度以上,最冷月的温度要高于17摄氏度适合红毛丹的生长发育。红毛丹幼苗期不耐旱,需要适当增加水分管理。果实生育期最需要水。所以要求栽培地的年降雨量在1800毫米以上。

    4、地理分布
    原产于马来半岛。东南亚各国,如泰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有生产,美国夏威夷和澳大利亚也有栽培。泰国红毛丹有“果王”之称。中国的台湾、海南有种植,云南西双版纳有野生红毛丹。

    九、蛇皮果

    1、简介
    (1)、拉丁学名
    Salacca zalacca (Gaertn.) Voss。

    (2)、别称
    沙叻。

    (3)、界
    植物界。

    (4)、门
    被子植物门。

    (5)、纲
    单子叶植物纲。

    (6)、目
    初生目。

    (7)、命名者及年代
    (Gaertn.) Voss,1895。

    2、形态特征
    蛇皮果植株相对较小,常雌雄异株,植株丛生,短茎或无茎,有刺;叶羽状全裂,羽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呈“s”形或镰刀状。

    3、产地生境
    蛇皮果对温度要求较高,周年生长最适宜温度范围是20-30℃。截止到2009年中国华南各地零星引进种植蛇皮果已有5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至马来群岛等亚洲热带地区。

    4、繁殖方法
    育苗方法有萌蘖条育苗和种子育苗两种。

    十、人心果

    1、简介
    (1)、拉丁学名
    Manilkara zapota (Linn.) van Royen。

    (2)、别称
    吴凤柿、赤铁果、奇果等。

    (3)、界
    植物界。

    (4)、门
    被子植物门。

    (5)、纲
    双子叶植物纲。

    (6)、目
    柿目。

    (7)、分布区域
    中美洲、墨西哥及中国海南、广东、福建、广西、云南、台湾岛等地。

    (8)、命名者及年代
    (Linn.) van Royen,1953。

    2、形态特征
    乔木,高15-20米(栽培者常较矮,且常呈灌木状),小枝茶褐色,具明显的叶痕。叶互生,密聚于枝顶,革质,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9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全缘或稀微波状,两面无毛,具光泽,中脉在上面凹入,下面很凸起,侧脉纤细,多且相互平行,网脉极细密,两面均不明显;叶柄长1.5-3厘米。

    3、生长习性
    性喜高温多湿,不耐寒,生育适温22-30摄氏度,冬季能耐2-3摄氏度低温,大树在-2.2摄氏度低温下出现寒害,-4.5摄氏度下几小时受严重冻害,幼苗在-1摄氏度时受冻枯死。土壤以肥沃深厚的砂质或粘质壤土为宜,排水,日照需良好。生长缓慢。

    4、地理分布
    人心果原产墨西哥犹卡坦州和中美洲地区,美洲热带地区、东南亚各国和印度等作商业性栽培。后陆续被引种到美国佛罗里达州、加勒比海地区及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国。中国所栽培的人心果是20世纪初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引入,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区)的南部和中部。 








    中国十大珍稀,中国十大珍稀鸟类是哪些?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中国十大珍稀鸟类
    一、黑鹳

    1、简介
    (1)、拉丁学名
    Ciconia nigra。

    (2)、别称
    黑老鹳、乌鹳、锅鹳。

    (3)、界
    动物界。

    (4)、门
    脊索动物门。

    (5)、纲
    鸟纲。

    (6)、目
    鹳形目。

    (7)、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

    (8)、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9)、英文名称
    Black Stork。

    2、形态特征
    黑鹳两性相似。成鸟嘴长而直,基部较粗,往先端逐渐变细。鼻孔小,呈裂缝状。第2和第4枚初级飞羽外翈有缺刻。尾较圆,尾羽12枚。脚甚长,胫下部裸出,前趾基部间具蹼,爪钝而短。头、颈、上体和上胸黑色,颈具辉亮的绿色光泽。背、肩和翅具紫色和青铜色光泽,胸亦有紫色和绿色光泽。前颈下部羽毛延长,形成相当蓬松的颈领,而且在求偶期间和四周温度较低时能竖直起来。

    3、栖息环境
    繁殖期间栖息在偏僻而无干扰的开阔森林及森林河谷与森林沼泽地带,也常出现在荒原和荒山附近的湖泊、水库、水渠、溪流、水塘及其沼泽地带,冬季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湖泊、河岸和沼泽地带,有时也出现在农田和草地。

    4、国内分布
    繁殖于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天山山地、阿尔泰山地、准噶尔盆地和东部盆地、青海西宁、祁连山、甘肃东北部和中部、祁连山西南部、张掖西北部、酒泉、敦煌,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伊克昭盟中部、东胜、乌梁素海、呼和浩特、巴林东北部、赤峰、阿伦河,黑龙江省哈尔滨、山河屯、牡丹江,吉林省长白山,辽宁省熊岳、朝阳、鞍山,河北省北部燕山,河南伏牛山,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延安等地。

    二、朱鹮

    1、简介
    (1)、拉丁学名
    Nipponia nippon。

    (2)、别名
    亚洲朱鹮、日本朱鹮。

    (3)、界
    动物界。

    (4)、门
    脊索动物门。

    (5)、纲
    鸟纲。

    (6)、目
    鹳形目。

    (7)、科
    鹮科。

    (8)、命名者及年代
    Temminck,1835。

    (9)、保护级别
    濒危(EN) IUCN标准。

    2、形态特征
    朱鹮非繁殖期通体白色,头、羽冠、背和两翅及尾缀有粉红色。翅下和尾下亦缀有粉红色,飞翔时极明显可见。最外侧飞羽几全暗褐色,仅基部的内外缘以及羽干白色。第二枚内翈沿羽干中央部分以及羽端暗褐,第三枚仅先端沾染一些暗褐色,其余飞羽全白色。

    3、栖息环境
    朱鹮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大多邻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地带。朱鹮在野生环境中非常喜欢湿地、沼泽和水田。喜欢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的高大的树上。

    4、生活习性
    (1)、习性
    性较孤僻而沉静,除起飞时鸣叫外,一般活动时不鸣叫。常单独或成对或呈小群活动,极少与别的鸟合群。行动时步履迟缓,飞行时两翅鼓动亦较慢,头、颈向前伸直、两脚伸向后,但不突出于尾外。白天活动觅食,晚上栖于高大树上。 

    (2)、食性
    主要以小鱼、泥鳅、蛙、蟹、虾、蜗牛、蟋蟀、蚯蚓、甲虫、半翅目昆虫、甲壳类以及其他昆虫和昆虫幼虫等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为食。觅食活动在白天。通常在水边浅水处或水稻田中觅食,也见在烂泥中和地上觅食。在地上觅食时常慢步轻脚行走,两眼搜觅前面地上,发现食物,立刻用嘴啄食。

    (3)、迁徙
    原来在俄罗斯东部、朝鲜、日本北方和中国北方繁殖的种群,秋季多要迁到日本南部和中国黄河以南至长江下游、福建、台湾和海南岛越冬,也有部分留在朝鲜越冬。而在中国和日本南部繁殖的种群,通常不迁徙,为留鸟。分布于中国陕西洋县的种群亦不迁徙,繁殖期后向四周游荡。

    5、国内分布
    朱鹮在中国曾广泛分布于东北黑龙江省乌苏里江流域和兴凯湖,吉林省东部、中部和西部,辽宁省辽东半岛大连、金县和营口,河北,河南西部熊耳山,山东,山西东南部,陕西南部太白山、洋县,甘肃兰州、东南部徽县,安徽,浙江衢县,以及福州、台湾和海南岛,在中国仅见是陕西汉中洋县、城固县,陕西安康宁陕县。

    三、丹顶鹤

    1、简介
    (1)、拉丁学名
    Grus japonensis。

    (2)、别名
    仙鹤、红冠鹤。

    (3)、界
    动物界。

    (4)、门
    脊索动物门。

    (5)、纲
    鸟纲。

    (6)、目
    鹤形目。

    (7)、命名者及年代
    Müller, 1776。

    (8)、保护级别
    濒危(EN) IUCN标准。

    2、形态特征
    丹顶鹤体长约160厘米,翼展240厘米,体重约7000-10500克。全身几纯白色,头顶裸露无羽、呈朱红色,额和眼先微具黑羽,眼后方耳羽至枕白色,颊、喉和颈黑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黑色,三级飞羽长而弯曲,呈弓状,覆盖于尾上,因此,站立时尾部黑色,实际是三级飞羽,而尾、初级飞羽和整个体羽全为白色,飞翔时极明显。

    3、栖息环境
    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湖泊、草地、海边滩涂、芦苇、沼泽以及河岸沼泽地带,有时也出现于农田和耕地中,尤其是迁徙季节和冬季。 

    4、国内分布
    内蒙古达来诺尔、乌拉盖、科尔沁、呼伦湖、辉河、嘟噜河下游、迎春、小兴凯湖、兴凯湖,吉林向海、莫莫格,辽宁辽河三角洲,河北北戴河,河南黄河故道,山东长山列岛、寿光、昌邑、潍坊、青岛、平邑、汶上、费县,江苏盐城、洪泽湖、高邮湖、邵伯湖、灌江、如东,上海,河南庞寨、山东日照、云南昭通、中甸。

    四、黄腹角雉

    1、简介
    (1)、拉丁学名
    Tragopan caboti。

    (2)、别名
    角鸡、吐绶鸟、寿鸡。

    (3)、界
    动物界。

    (4)、门
    脊索动物门。

    (5)、纲
    鸟纲。

    (6)、目
    鸡形目。

    (7)、命名者及年代
    Gould, 1857。

    (8)、保护级别
    易危(VU) IUCN标准。

    2、形态特征
    黄腹角雉雄性成鸟(春羽):额和头顶均黑;头上羽冠前黑,后转为深橙红色,羽冠两侧 也为同色;后颈黑,此色经耳后向下延伸至肉裾的周围;颈的两侧亦深橙红色,向下几乎伸 到胸的中部;上体包括两翅的表面均黑,羽基具白色横斑,羽端具明显的皮黄色卵圆斑,各 羽两侧更杂以栗红色三角形斑,整体看像是栗红色,而满布以具有黑缘的皮黄色卵圆斑, 特别华丽;尾上覆羽的皮黄色斑更形扩大,占着尾羽的大部》。

    3、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600-1800米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栖息地内全年湿润温暖,年平均气温约15℃,年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年降雨量约2000毫米。其中尤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 、冬青科、山矾科 、蔷薇科 、杜鹃花科和黄山松为建群树种,林下植被较发达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较为喜欢。

    4、生活习性
    性好隐蔽,善于奔走,常在茂密的林下灌丛和草丛中活动,非迫不得已,一般不起飞。常成5-9只的小群活动。活动范围在0.02-0.3平方公里范围活动。主要在地面活动和取食,白天常以松散形式在地面觅食,晚上则在树上栖息雨天或雪天亦栖于树上或在树上取食。

    5、国内分布
    产于浙江泰顺、文成、景宁、云和、丽水、遂昌、衢县、龙游;江西永新、三清山、井冈山、铅山、万年、上犹、崇义、大余;广东乳源、阳山、乐昌、曲江、连山、始兴、仁化、南雄、大埔、五华、潮州、怀集;福建武夷山;广西恭城、永福、灵川、兴安、富川、贺县、融安;湖南莽山。

    五、黑颈鹤

    1、简介
    (1)、拉丁学名
    Grus nigricollis。

    (2)、别名
    藏鹤、雁鹅、黑雁、干鹅。

    (3)、界
    动物界。

    (4)、门
    脊索动物门。

    (5)、纲
    鸟纲。

    (6)、目
    鹤形目。

    (7)、命名者及年代
    Przevalski, 1876。

    (8)、保护级别
    易危(VU) IUCN标准。

    2、形态特征
    黑颈鹤是大型飞行涉禽,全长约120厘米。全身灰白色,颈、腿比较长,头顶和眼先裸出部分呈暗红色,头顶布有稀疏发状羽。头顶的裸露的红色皮肤,阳光下看去非常鲜艳,到求偶期间更会膨胀起来,显得特别鲜红。除眼后和眼下方具一小白色或灰白色斑外,头的其余部分和颈的上部约2/3为黑色,故称黑颈鹤。

    3、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草甸、沼泽和芦苇沼泽,以及湖滨草甸沼泽和河谷沼泽地带。是在高原淡水湿地生活的鹤类,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

    4、国内分布
    中国特产种,分布于中国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北起新疆的阿尔金山并延伸到甘肃的祁连山,南至西藏的喜马拉雅山北坡和云南的横断山,西起喀喇昆仑山,东至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甘肃、青海和四川交界的松潘草地及云南与贵州交界的乌蒙山,包括青海、四川、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和贵州共7个省区。

    六、白鹤

    1、简介
    (1)、拉丁学名
    Grus leucogeranus。

    (2)、别名
    西伯利亚鹤、黑袖鹤、修女鹤、雪鹤。

    (3)、界
    动物界。

    (4)、门
    脊索动物门。

    (5)、纲
    鸟纲。

    (6)、目
    鹤形目。

    (7)、命名者及年代
    Pallas, 1773。

    (8)、保护级别
    极危(CR) IUCN标准。

    2、形态特征
    白鹤头顶和脸裸露无羽、鲜红色,体羽白色,初级飞羽黑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白色,三级飞羽延长成镰刀状,覆盖于尾上,盖住了黑色初级飞羽,因此站立时通体白色,仅飞翔时可见黑色初级飞羽。 幼鸟头被羽,上体赤褐色,下体、两胁白色而缀赤褐色;肩石板灰色,基部色淡,羽缘桂红褐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亮赤褐色而具白色羽缘;中央尾羽石板灰色,羽端赤褐色,基部白色;初级飞羽黑色。虹膜棕黄色,嘴、脚暗红色。2龄脚变红色,3龄嘴亦变为红色。

    3、栖息环境
    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草地、苔原沼泽和大的湖泊沿边及浅水沼泽地带。白鹤是对栖息地要求最特化的鹤类,对浅水湿地的依恋性很强。东部种群在俄罗斯的雅库特繁殖,不在北极苔原营巢,也不在近海河口低地和河流泛滩或高地营巢,而喜欢低地苔原,喜欢大面积的淡水和开阔的视野,其夏季主要营巢区约为82000平方公里,定期营巢范围不超过30000平方公里。

    4、国内分布
    白鹤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从东北到长江中下游,迁徙时见于河北(滦河口、北戴河),内蒙古(赤峰、达赉湖、兴安盟、哲里木盟),辽宁(双台河口、大连),吉林(莫莫格、向海),黑龙江(扎龙、林甸),安徽(武昌湖、升金湖、莱子湖),山东(黄河三角洲),河南(黄河故道、黑港口)等,越冬地主要在江西(鄱阳湖)和湖南(洞庭湖)。

    七、中华秋沙鸭

    1、简介
    (1)、拉丁学名
    Mergus squamatus。

    (2)、别称
    鳞肋秋沙鸭

    (3)、界
    动物界。

    (4)、门
    脊索动物门。

    (5)、纲
    鸟纲。

    (6)、目
    雁形目。

    (7)、英文名称
    Chinese Merganser、Scaly-sided Merganser。

    (8)、命名者及年代
    Gould, 1864。

    (9)、保护级别
    濒危(EN) IUCN标准。

    2、形态特征
    中华秋沙鸭全长约49-63厘米。嘴长而窄,呈红色;鼻孔位于嘴峰中部,羽冠长而明显,成双冠状。雄鸟的头和上背及肩羽黑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白色,杂以黑色斑纹;尾灰色;大覆羽、三级飞羽和初级飞羽组成的翼镜白色;长而窄近红色的嘴,嘴形侧扁,前端尖出,其尖端具钩,与鸭科其它种类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

    3、栖息环境
    中华秋沙鸭出没于林区内的湍急河流,有时在开阔湖泊。据在另吉林省长白山的观察,它们于每年4月中旬沿山谷河流到达山区海拔1000米的针、阔混交林带。

    4、分布范围
    繁殖地在西伯利亚、朝鲜北部及中国东北小兴安岭,带岭永翠河,汤旺河,南岔河,长白山,泰来,红花尔基。越冬地在中国的江苏沿海,洞庭湖,贵州平塘,都匀,掌布,台湾屏东。日本及朝鲜;偶见于东南亚。迁徙经于东北的沿海,偶在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和台湾越冬。

    八、赤颈鹤

    1、简介
    (1)、拉丁学名
    Ardea antigone。

    (2)、界
    动物界。

    (3)、门
    脊索动物门。

    (4)、纲
    鸟纲。

    (5)、目
    鹤形目。

    (6)、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58。

    (7)、英文名称
    Sarus Crane。

    (8)、保护级别
    易危(VU) IUCN标准。

    2、形态特征
    赤颈鹤是鹤类中体形较大的,体形比丹顶鹤略大,但小于白鹤,体长为140-152厘米,体重12千克左右。主要的特点是头、喉部和颈上部裸露无羽,皮肤为粗糙颗粒状,颜色为鲜红色,此红色在繁殖期间更显。头顶平滑,呈灰绿色;嘴的基部有一个灰白色的羽斑。眼先有少许黑色的刚毛,颈的基部有时有一个白色的颈环紧邻裸露的上颈部。

    3、栖息环境
    赤颈鹤为留鸟,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湖边浅滩,以及林缘灌丛沼泽地带,有时也出现在农田地带。

    4、生活习性
    常单独或成对和成家族群活动,秋冬季节有时亦集成数十甚至上百只的大群。性胆小而机警。主要以鱼、蛙、虾、蜥蜴、谷粒和水生植物为食,常成对或成家族群在水边和原野觅食,尤以清晨和傍晚觅食活动最为频繁;叫声:响亮而持久的喇叭声,通常成对地日夜于地面或飞行时鸣叫。叫时颈伸直,嘴朝向天空。

    5、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大利亚、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越南;地区灭绝: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旅鸟:孟加拉国。

    九、金雕

    1、简介
    (1)、拉丁学名
    Aquila chrysaetos。

    (2)、别称
    金鹫、老雕、洁白雕、鹫雕。

    (3)、界
    动物界。

    (4)、门
    脊索动物门。

    (5)、纲
    鸟纲。

    (6)、目
    隼形目。

    (7)、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8)、英文名称
    Golden Eagle。

    (9)、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

    2、形态特征
    金雕属大型猛禽。头顶黑褐色,后头至后颈羽毛尖长,呈柳叶状,羽基暗赤褐色,羽端金黄色,具黑褐色羽干纹。上体暗褐色,肩部较淡,背肩部微缀紫色光泽;尾上覆羽淡褐色,尖端近黑褐色,尾羽灰褐色,具不规则的暗灰褐色横斑或斑纹,和一宽阔的黑褐色端斑;翅上覆羽暗赤褐色,羽端较淡,为淡赤褐色,初级飞羽黑褐色,内侧初级飞羽内翈基部灰白色,缀杂乱的黑褐色横斑或斑纹;次级飞羽暗褐色,基部具灰白色斑纹,耳羽黑褐色。

    3、栖息环境
    金雕生活在草原、荒漠、河谷,特别是高山针叶林中,冬季亦常在山地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活动,最高达到海拔4000米以上.白天常见在高山岩石峭壁之巅,以及空旷地区的高大树上歇息,或在荒山坡、墓地、灌丛等处捕食。

    4、国内分布
    中国的黑龙江尚志、沾河、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绥化、伊春、大兴安岭,吉林白城、通化、延边、吉林,辽宁本溪、丹东、大连、锦州、朝阳,内蒙古呼伦贝尔,新疆西部昆仑山和天山,青海西宁、门源、青海湖,甘肃武威、武都、文县、甘南、河西、兰州,山西雁北、忻州、太原、吕梁、晋中、上党、临汾、运城,北京房山、怀柔、密云,陕西,湖北,贵州贵定、兴义,重庆城口、奉节、巫溪,四川巴塘、万源、金阳、康定、石渠、茂县、汶川、广元、金堂,云南西部,喜马拉雅山脉等地,留鸟或旅鸟。

    十、褐马鸡

    1、简介
    (1)、拉丁学名
    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2)、界
    动物界。

    (3)、门
    脊索动物门。

    (4)、纲
    鸟纲。

    (5)、目
    鸡形目。

    (6)、科
    雉科。

    (7)、命名者及年代
    Swinhoe, 1863。

    (8)、英文名称
    Brown Eared-pheasant。

    (9)、保护级别
    易危(VU) IUCN标准。

    2、形态特征
    褐马鸡头顶羽毛呈绒状,黑褐色,颈亦为黑褐色,枕后有一不甚明显的白色狭带,额基白色而具黑端,鼻孔后缘、耳羽白色。耳羽成束状,并向后延长和突出于头颈之上,形状像一对角;头侧裸出,赤红色,满布以细小的疣状突;上背、两肩棕褐色,并具光彩,羽端分散呈发状;下背、腰、尾上覆羽和尾羽银白色,尾羽末端黑而具金属紫蓝色光泽。

    3、栖息环境
    褐马鸡是山区森林地带的栖息性鸟类。它主要栖息在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中。它白天多活动于灌草丛中,夜间栖宿在大树枝杈上,冬季多活动于1000-1500米高山地带,夏秋两季多在1500-1800米的山谷、山坡和有清泉的山坳里活动。

    4、国内分布
    褐马鸡为中国特产鸟类,分布范围小,据有关资料显示,褐马鸡仅在我国的山西、陕西、河北、北京4个省市有分布,其中山西沁源县是褐马鸡种群主要栖息繁衍地之一。 








    中国十大珍稀,中国十大珍稀古钱币是哪些?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中国十大珍稀古钱币
    一、国宝金匮直万

    1、简介
    (1)、中文名
    国宝金匮直万。

    (2)、铸造时间
    西汉居摄二年(公元7年),一说公元14年。

    (3)、类别
    古钱币。

    (4)、地位
    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5)、特点
    字体优美、铸工精良、造型别致。

    (6)、铸造者
    王莽。

    (7)、材质
    青铜。

    2、概述
    “国宝金匮直万”是我国古钱币中的大名誉品之一,亦为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3、外貌特征
    国宝金匮直万钱铸造于西汉居摄二年(公元7年),由王莽铸造(也有说法认为它铸造于公元14年王莽第四次货币改制期间)。其形制特殊,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方孔圆钱形式,直径约2.6厘米,面文“国宝金匮”四字,旋读,悬针篆;下部为正方形,边长约2.5厘米,内有两条竖棱,中间直书悬针篆“直万”二字。

    二、天成元宝

    1、简介
    (1)、中文名
    天成元宝。

    (2)、钱径
    约2.3厘米。

    (3)、重
    3.4克左右。

    (4)、市场价格
    在235万元。

    2、文物概述
    “天成元宝”的天成为五代时期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年号。天成年间(926-929年)明宗废铝锡铸造的劣等钱币,所铸成“天成元宝”。这种钱在制作上精整,文字十分清晰,钱径约2.3厘米,重3.4克左右,"天成元宝"几个字从上往右依次旋读。“天成元宝”因所出甚少,可谓五代钱中的珍稀之品,市场价格在235万元左右。

    三、天显通宝

    1、简介
    (1)、中文名称
    天显通宝。

    (2)、出土地点
    大房山。

    (3)、所属年代
    927—936。

    (4)、特点
    钱体较厚,字体呆板,无绣或锈色。

    2、文物概述
    (1)、天显年间
    辽太宗耶律德光,天显年间(927—936年)铸。“天显通宝”四字隶书,旋读,光背无文。径2.4厘米,重约2.7克。此钱制作工整,文字自然,古朴可爱。传世仅一二品而下落不明。

    (2)、1940年
    北京骆氏曾于大房山获得一枚,经南北泉家戴葆庭、方药雨、马定祥诸氏审定为真品无疑,惜于抗战后期辗转落日本人之手。天显珍品有待新的发现。世存一种仿制品出于清末,钱体较厚,字体呆板,无绣或锈色浮泛,鉴别时应加注意。(《中国历代货币》)。

    3、铸造者之谜
    天显通宝是辽代天显年间(926-938)所铸的年号钱。因为在天显年间辽代有三个人使用这个年号,致使天显通宝的铸主成了辽代第一疑案。此外,使用同一年号的三个人,即:辽太祖(926年正月-七月)八个月;应天地皇后(926年七月-927年十一月)十六个月;辽太宗(927年十一月-938年十一月)十一年。

    四、皇统元宝

    1、简介
    (1)、中文名
    皇统元宝。

    (2)、属性
    金代钱币。

    (3)、使用时期
    皇统年间(1141-1149)年。

    (4)、书法体系
    篆书。

    2、概述
    皇统元宝:金代钱币,皇统年间(1141-1149年)铸造,制作极为精美。存世不多枚皇统元宝篆书孤品。

    五、大齐通宝

    1、简介
    (1)、中文名
    大齐通宝。

    (2)、类别
    古钱币。

    (3)、年代
    大齐。

    (4)、流通朝代
    南唐。

    2、概述
    它之所以称“大齐通宝”,是因为吴国皇帝让位给他前,已封他为齐王。所以他登皇帝位时,便国号“大齐”。由于国名“大齐”时间短,同时此钱铸量又少而精,流传至今已屈指可数,故格外珍贵难得。

    3、铸期与铸主争议
    大齐通宝钱的铸期与铸主问题,是中国货币史上的悬案之一。大齐通宝钱最早见录于晚清戴熙的著作中,并被定为黄巢建大齐政权时所铸。秦宝瓒等持不同看法,认为:此钱是十国时期吴国徐知诰受封为齐王时所铸。从而开始了两说之争。

    六、应历通宝

    1、简介
    (1)、中文名
    应历通宝。

    (2)、属于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3)、皇帝
    辽国穆宗皇帝。

    (4)、位列
    古泉五十名珍之一。

    2、特点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辽国穆宗皇帝应历年间铸造(公元951~969),钱文粗糙,制式为小平,现存世仅有数枚。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辽代应历通宝,直径23.5mm,位列古泉五十名珍之一,珍罕,美品。

    3、相关介绍
    应历通宝系辽穆宗耶律縖应历年间(951-968年)所铸。“应历通宝”四字楷、隶相杂,文字朴茂,单点通,其中“历”字省略厂部的左笔,借用内穿右廓,与“天禄通宝”的书法特征如出一辙,明显见辽钱风韵。此钱多出自辽东地区,今所见五枚“应历通宝”钱拓本,面文大小各异,说明并非出自同一板式。

    七、贞观宝钱

    1、简介
    (1)、中文名
    贞观宝钱。

    (2)、形制
    小平钱。

    2、发展历史
    西夏崇宗李乾顺,贞观年间(公元1101~1113年)铸造,形制为小平钱,直径2.5CM。钱形较大;2010年嘉德春拍出品一枚,惜品相稍弱,成交价格为11万元。

    八、崇庆元宝

    1、简介
    (1)、中文名
    崇庆元宝。

    (2)、时间
    公元1212年。

    (3)、铸造者
    金卫绍王。

    (4)、直径
    直径3.31cm。

    (5)、重
    10.5g。

    2、极其珍稀
    有“崇庆元宝”、“崇庆通宝”两种。近年发现元宝钱为楷书与篆书对钱,形制有小平,折二,折五,折拾型几种。旧谱载有当五大钱(即折五,直径在3.3--3.6厘米之间),近年折拾型大钱也面世几枚。银钱也发现不多枚。通宝有小平、折二两种,钱文仿瘦金体所制,崇庆元宝传世极少,有书籍称其为“孤品”,实际上据了解全国保存有20枚左右的真品,且有几个版别。

    九、至宁元宝

    1、简介
    (1)、中文名
    至宁元宝。

    (2)、外文名
    无。

    (3)、类型
    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4)、时间
    公元1213。

    (5)、贮藏地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2、概述
    至宁元宝原有小平、折五各一品;小平已经泉家审定为伪作。折五钱形制大小及文字风格与崇宁通宝雷同,文字遒劲,制作精好,唯铜色红紫有异。前泉家多人疑为崇宁通宝改刻,古钱学家郑家相氏以为决非赝品,并以崇庆元宝折五钱与之相互印证。

    3、馆藏
    至宁元宝为民国名家方药雨旧藏,至今仍为孤品,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十、贞佑元宝

    1、简介
    (1)、中文名
    贞祐元宝。

    (2)、发行时间
    金宣宗贞佑年间(1213-1216年)。

    (3)、现存
    一枚。

    (4)、特征
    小平,钱文真书顺读。

    2、贞祐元宝
    贞祐元宝贞祐通宝、元宝:铸期:宣宗贞佑年间(1213-1216年)特征通宝,小平,钱文真书顺读。元宝小平,钱文真书旋读。 贞佑元宝,早年流入日本(日本平岛春水藏) 国内仅发现此一枚。

    3、贞祐历史
    贞祐元宝是金宣宗(1213—1214年)年间铸,至今还是孤品,它的发现却富有传奇性:发现于印尼巴厘岛.它的发现者是日籍华人平岛春水先生,平岛原名郑添旺,祖籍台湾省台中市,经营集币多年。



















    中国十大珍稀,中国十大珍稀植物是哪些?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中国十大珍稀植物是那些?
    一、水杉

    1、简介
    (1)、拼音
    shuǐ shān。

    (2)、学名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3)、别称
    梳子杉。

    (4)、界
    植物界。

    (5)、门
    裸子植物门。

    (6)、纲
    松杉纲。

    (7)、目
    松杉目。

    (8)、分布区域
    产中国中部地区(重庆东部,湖北西部)。

    (9)、保护级别
    濒危(EN)IUCN标准。

    2、形态特征
    水杉是乔木,高达35米,胸径达2.5米;树干基部常膨大;树皮灰色、灰褐色或暗灰色,幼树裂成薄片脱落,大树裂成长条状脱落,内皮淡紫褐色;枝斜展,小枝下垂,幼树树冠尖塔形,老树树冠广圆形,枝叶稀疏;一年生枝光滑无毛,幼时绿色,后渐变成淡褐色,二、三年生枝淡褐灰色或褐灰色。

    3、生长环境
    喜气候温暖湿润,夏季凉爽,冬季有雪而不严寒,并且产地年平均温度在13℃,极端最低温-8℃,极端最高温24℃左右,无霜期230天;年降水量15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2%。土壤为酸性山地黄壤、紫色土或冲积土,pH值4.5~5.5。

    4、地理分布
    分布于湖北、重庆、湖南三省交界的利川、石柱、龙山三县的局部地区,垂直分布一般为海拔750~1500米。

    二、珙桐

    1、简介
    (1)、拉丁学名
    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

    (2)、别名
    水梨子、鸽子树、鸽子花树。

    (3)、界
    植物界。

    (4)、门
    被子植物门。

    (5)、纲
    双子叶植物纲。

    (6)、目
    山茱萸目。

    (7)、科
    蓝果树科(紫树科)。

    (8)、分布区域
    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四川以及贵州和云南两省的北部。

    (9)、保护级别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2、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15-20米,稀达25米;胸高直径约1米;树皮深灰色或深褐色,常裂成不规则的薄片而脱落。幼枝圆柱形,当年生枝紫绿色,无毛,多年生枝深褐色或深灰色;冬芽锥形,具4-5对卵形鳞片,常成覆瓦状排列。叶纸质,互生,无托叶,常密集于幼枝顶端,阔卵形或近圆形,常长9-15厘米,宽7-12厘米,顶端急尖或短急尖,具微弯曲的尖头,基部心脏形或深心脏形。

    3、生长习性
    珙桐喜欢生长在海拔1500-2200米的润湿的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多生于空气阴湿处,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质深厚的土壤,在干燥多风、日光直射之处生长不良,不耐瘠薄,不耐干旱。幼苗生长缓慢,喜阴湿,成年树趋于喜光。

    4、分布范围
    “珙桐之乡”的珙县王家镇分布着全国数量众多的珙桐。其它分布于陕西东南部镇坪、岚皋,湖北西部至西南部神农架、兴山、巴东、长阳、利川、恩施、鹤峰、五峰、宣恩,湖南西北部桑植、大庸、慈利、石门、永顺,贵州东北部至西北部松桃、梵净山、道真、绥阳、毕节、纳雍,四川东部巫山,北部平武、青川,西部至南部汶川、灌县、彭县、宝兴、天全、峨眉、马边、峨边、美姑、雷波、筠连,重庆南部南川,云南东北部巧家、绥江、永善、大关、彝良、威信、镇雄、昭通,广东省怀集县诗洞镇六龙的深山野岭里等地。

    三、金花茶

    1、简介
    (1)、别名
    黄色山茶。

    (2)、拉丁学名
    Camellia nitidissima C. W. Chi。

    (3)、二名法
    Camellia nitidissima。

    (4)、界
    植物界。

    (5)、门
    被子植物门。

    (6)、纲
    双子叶植物纲。

    (7)、目
    侧膜胎座目。

    (8)、分布区域
    广西东南,西北,西南,云南红河州。

    2、形态特征
    灌木,高2~3米,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11~16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发亮,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有黑腺点,中脉及侧脉7对,在上面陷下,在下面突起,边缘有细锯齿,齿刻相隔1~2毫米,叶柄长7~11毫米,无毛。

    3、分布范围
    金花茶是一种古老的植物,极为罕见,分布极其狭窄,全世界90%的野生金花茶仅分布于中国广西防城港市十万大山的兰山支脉一带,生长于海拔700米以下,以海拔200~500米之间的范围较常见,垂直分布的下限为海拔20米左右。如金花茶在防城县大王江附近的滨海丘陵台地仍有分布。垂直分布的上限可达海拔890米,如宁明县那陶大山仍可见到个别小瓣金花茶,数量极少,是世界上稀有的珍贵植物。

    4、药用价值
    权威机构检验表明:金花茶属无毒级、含有400多种营养物质、无毒副作用。富含茶多糖、茶多酚、总皂甙、总黄酮、茶色素、咖啡因、蛋白质、维生素B1、B2、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脂肪酸、B-胡萝卜素等多种天然营养成份;金花茶含有茶氨酸、苏氨酸等几十种氨基酸,以及富含有多种对人体具有重要保健作用的天然有机锗(Ge)、硒(Se)、钼(Mo)、锌(Zn)、钒(V)等微量元素,和钾(K)、钙(Ca)、镁(Mg)等宏量元素。

    四、台湾杉

    1、简介
    (1)、拉丁学名
    Taiwania cryptomerioides。

    (2)、别称
    秃杉、西南台杉。

    (3)、界
    植物界。

    (4)、门
    裸子植物门。

    (5)、纲
    松柏纲。

    (6)、目
    松柏目。

    (7)、分布区域
    云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台湾及缅甸北部局部地区。

    2、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60米,胸径3米;枝平展,树冠广圆形。大树之叶钻形、腹背隆起,背脊和先端向内弯曲,长3-5毫米,两侧宽2-2.5毫米,腹面宽1-1.5毫米,稀长至9毫米,宽4.5毫米,四面均有气孔线,下面每边8-10条,上面每边8-9条; 幼树及萌生枝上之叶的两侧扁的四棱钻形,微向内侧弯曲,先端锐尖,长达2.2厘米,宽约2毫米。

    3、生长习性
    台湾杉的分布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热冬凉,雨量充沛、雨日及云雾较多,光照较少,相对湿度较大。据雷公山气候资料,年均温14.3℃,7月份均温23.5℃,1月份均温3.6℃,大于等于10℃有效积温4110℃,≥10℃天数197天,凝冻约20天,年降雨量为1400毫米以上,雨量集中在4—9月,10—3较少约300毫米。

    4、地理分布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孑遗植物。曾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东部,由于第四纪冰期影响,主要残存于中国云南西部怒江流域的贡山、澜沧江流域的兰坪、湖北南部的利川、毛坎,台湾中央山脉、阿里山、玉山及太平山,贵州东南部的雷公山,缅甸北部亦有少量残存。

    五、银杉

    1、简介
    (1)、拉丁学名
    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

    (2)、别称
    衫公子。

    (3)、界
    植物界。

    (4)、门
    裸子植物门。

    (5)、纲
    松柏纲。

    (6)、目
    松杉目。

    (7)、命名者及年代
    Chun et Kuang,1958。

    (8)、保护级别
    易危(VU),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

    2、形态特征
    银杉,裸子植物,松科,是一种高十至二十几米的常绿乔木。胸径40厘米以上。树皮暗灰色,老时则裂成不规则的薄片。大枝平展,小枝节间的上端生长缓慢、较粗,或少数侧生小枝因顶芽死亡而成距状。一年生枝黄褐色,密被灰黄色短柔毛,逐渐脱落。二年生枝呈深黄色。叶枕近条形,稍隆起,顶端具近圆形、圆形或近四方状的叶痕,其色较淡。

    3、生长习性
    银杉生长需要一定光照,但林中银杉一般几株至20株,有的仅1株,容易被生长快的阔叶树所荫蔽,导致幼苗、幼树的死亡和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若不采取保护措施,将会被生长较快的阔叶树种更替而陷入灭绝的危险。5月开花授粉,翌年6月受精,球果10月成熟。球果卵圆形,淡褐色或绿褐色。种子暗绿色。中国特有孑遗种。

    4、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广西北部龙胜县花坪及东部金秀县大瑶山,湖南东南部资兴、桂东、雷县及西南部城步县沙角洞,重庆金佛山、柏枝山、箐竹山与武隆县白马山,贵州道真县大沙河与桐梓县白芷山。

    六、望天树

    1、简介
    (1)、拉丁学名
    Parashorea chinensis Wang Hsie。

    (2)、别称
    擎天树。

    (3)、界
    植物界。

    (4)、门
    被子植物门。

    (5)、纲
    双子叶植物纲。

    (6)、目
    侧膜胎座目。

    (7)、命名者及年代
    Wang Hsie., 1977。

    (8)、保护级别
    濒危(EN),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

    2、形态特征
    望天树是大乔木,高40(-60)米,胸径60-150厘米;树皮灰色或棕褐色,树干上部的为浅纵裂,下部呈块状剥落。幼枝被鳞片状的茸毛,具圆形皮孔。

    3、生长习性
    生于沟谷、坡地、丘陵及石灰山密林中,海拔300-1100米,在湿润沟谷、坡脚台地上,组成单优种的季节性雨林。望天树的所在地,大部分为原始沟谷雨林及山地雨林。

    4、地理分布
    望天树产中国云南(勐腊、河口)、广西(那坡,巴马,龙州等)等地,在东南亚大部分热带雨林都有分布。 

    七、桫椤

    1、简介
    (1)、别名
    台湾桫椤、蛇木、树蕨。

    (2)、拉丁学名
    Alsophila spinulosa (Wall. ex Hook.) R. M. Tryon。

    (3)、二名法
    Alsophila spinulosa。

    (4)、界
    植物界。

    (5)、门
    蕨类植物门。

    (6)、纲
    薄囊蕨纲。

    (7)、目
    真蕨目。

    (8)、命名者及年代
    R. M. Tryon.,1970。

    2、形态特征
    桫椤茎干高达6米或更高,直径10-20厘米,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被交织的不定根。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茎段端和拳卷叶以及叶柄的基部密被鳞片和糠秕状鳞毛,鳞片暗棕色,有光泽,狭披针形,先端呈褐棕色刚毛状,两侧有窄而色淡的啮齿状薄边;叶柄长30-50厘米,通常棕色或上面较淡,连同叶轴和羽轴有刺状突起,背面两侧各有一条不连续的皮孔线,向上延至叶轴。

    3、生长习性
    生于山地溪傍或疏林中,海拔260-1600米。桫椤为半荫性树种,喜温暖潮湿气候,喜生长在冲积土中或山谷溪边林下。气温在5-35℃的山区、坝区和庭院均可栽培。可地栽,也可盆栽或桶栽,但相对湿度要大。

    4、地理分布
    桫椤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和日本南部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日本、越南、柬埔寨、泰国北部、缅甸、孟加拉国、锡金、不丹、尼泊尔和印度。

    八、金钱松

    1、简介
    (1)、拼音
    jīn qián sōng。

    (2)、学名
    Pseudolarix amabilis (J. Nelson) Rehder。

    (3)、界
    植物界。

    (4)、门
    裸子植物门。

    (5)、纲
    松杉纲。

    (6)、目
    松杉目。

    (7)、科
    松科。

    2、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40米,胸径达1.7米;树干通直,树皮粗糙,灰褐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片状块片;枝平展,树冠宽塔形;一年生长枝淡红褐色或淡红黄色,无毛,有光泽,二、三年生枝淡黄灰色或淡褐灰色,稀淡紫褐色,老枝及短枝呈灰色、暗灰色或淡褐灰色;矩状短枝生长极慢,有密集成环节状的叶枕。

    3、生长习性
    (1)、海拔
    在海拔100~1500米地带散生于针叶树、阔叶树林中。金钱松生长较快,喜生于温暖、多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山区。 

    (2)、喜光
    金钱松喜光、初期稍耐荫蔽,以后需光性增强。生于年均温15.0至18.0摄氏度,绝对最低温度不到零下10摄氏度。金钱松抗火灾为害的性能较强。

    4、地理分布
    产于江苏南部(宜兴)、浙江、安徽南部、福建北部、江西、湖南、湖北利川至四川万县交界地区。

    九、银杏树

    1、简介
    (1)、拉丁学名
    Ginkgo biloba L.

    (2)、别名
    白果、公孙树、鸭脚子、鸭掌树。

    (3)、界
    植物界。

    (4)、门
    裸子植物门。

    (5)、纲
    银杏纲。

    (6)、目
    银杏目。

    (7)、命名者及年代
    L.,1771。

    (8)、保护级别
    濒危(EN)IUCN评级。

    2、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浅纵裂,大树之皮呈灰褐色,深纵裂,粗糙;幼年及壮年树冠圆锥形,老则广卵形;枝近轮生,斜上伸展(雌株的大枝常较雄株开展);一年生的长枝淡褐黄色,二年生以上变为灰色,并有细纵裂纹;短枝密被叶痕,黑灰色,短枝上亦可长出长枝;冬芽黄褐色,常为卵圆形,先端钝尖。

    3、生长环境
    银杏生于海拔500-1000米、酸性(pH值5-5.5)黄壤、排水良好地带的天然林中,常与柳杉、榧树、蓝果树等针阔叶树种混生,生长旺盛。银杏为喜光树种,深根性,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较宽,能在高温多雨及雨量稀少、冬季寒冷的地区生长,但生长缓慢或不良;能生于酸性土壤(pH值4.5)、石灰性土壤(pH值8)及中性土壤上,但不耐盐碱土及过湿的土壤。

    4、分布范围
    银杏为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系中国特产,仅浙江天目山有野生状态的树木。银杏的栽培区甚广:北自东北沈阳,南达广州,东起华东海拔40-1000米地带,西南至贵州、云南西部(腾冲)海拔2000米以下地带均有栽培,江苏省邳州市居多,以生产种子为目的,或作园林树种。朝鲜、日本及欧美各国庭园均有栽培。

    十、鹅掌揪

    1、简介
    (1)、拉丁学名
    Liriodendron chinense。

    (2)、别称
    马褂木。

    (3)、界
    植物界。

    (4)、门
    被子植物门。

    (5)、纲
    双子叶植物纲。

    (6)、目
    毛茛目。

    (7)、科
    木兰科。

    (8)、分布区域
    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的亚热带中、低山,越南也有分布。

    2、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40米,胸径1米以上,小枝灰色或灰褐色。叶马褂状,长4-12(18)厘米,近基部每边具1侧裂片,先端具2浅裂,下面苍白色,叶柄长4-8(-16)厘米。花杯状,花被9片,外轮3片绿色,萼片状,向外弯垂,内两轮6片、直立,花瓣状、倒卵形,长3-4厘米,绿色,具黄色纵条纹,花药长10-16毫米,花丝长5-6毫米,花期时雌蕊群超出花被之上,心皮黄绿色。聚合果长7-9厘米,具翅的小坚果长约6毫米,顶端钝或钝尖,具种子1-2颗。花期5月,果期9-10月。

    3、生长环境
    鹅掌揪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高温日灼,不耐干旱和水湿,稍耐荫。在酸性或偏酸性的深厚、肥沃的土壤上生长迅速,而在积水地带生长不良。深根性,根系发达,抗风力强,对 SO2 有一定抗性。

    4、分布范围
    产于陕西(镇巴)、安徽(歙县、休宁、舒城、岳西、潜山、霍山)、浙江(龙泉、遂昌、松阳)、江西(庐山)、福建(武夷山)、湖北(房县、巴东、建始、利川)、湖南(桑植、新宁)、广西(融水、临桂、龙胜、兴安、资源、灌阳、华江)、四川(万源、万县、秀山、南川、叙永、古蔺、锡连)、贵州(雷山、绥阳、息峰、黎平)、云南(彝良、大关、富宁、金平、麻栗坡),台湾有栽培。生于海拔900-1000米的山地林中。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目录
    一、中国十大珍稀植物
    二、中国十大珍稀水果
    三、中国十大珍稀鸟类
    四、中国十大珍稀古钱币
    无、中国十大珍稀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