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01 / 作者:问答网整理 / 阅读:192次
中国四大名臣,包括晚清四大名臣、南宋四大名臣、唐初四大名臣,他们都是杰出人物,分别是那几位呢?
一、曾国藩
1、人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2、早年经历
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曾国藩五岁启蒙,六岁入家塾“利见斋”。
3、主要影响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
4、轶事典故
曾国藩出生时,祖父曾经梦到有一只巨蟒缠在他家的柱子上,所以认为曾国藩是巨蟒转世,曾国藩出生后家中的一棵死梧桐树竟然重新焕发出了生命,让其祖父更加相信巨蟒转世这一梦语。而凑巧的是曾国藩患有类似“牛皮癣”一类的皮肤病,(有一说“火蟒藓”),浑身上下都是像蛇的鳞片一样的癣,所以曾国藩也相信了巨蟒转世这一梦语。
5、后世纪念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是曾国藩的侯府,坐落在位于湖南娄底市双峰县东部的荷叶镇富托村,与湘乡市、湘潭县、衡山县、衡阳县毗邻,总占地面帜四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近一万平方米,是典型的沿中轴线对称的明清回廊式建筑群体。富厚堂坐南朝北,背倚的半月形鳌鱼山从东南西三面把富厚堂围住。
二、左宗棠
1、人物简介
左宗棠,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2、人物生平
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由幕友而起,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又主持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并推动新疆置省,其间他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3、史书评价
《清史稿》宗棠为人多智略,内行甚笃,刚峻自天性。国籓以学问自敛抑,议外交常持和节;宗棠锋颖凛凛向敌矣,士论以此益附之。然好自矜伐,故出其门者,成德达材不及国籓之盛云。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待将士以诚信相感。善於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抚绥,众至如归。论者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信哉。
4、轶事典故
左宗棠自负,自诩为诸葛亮,常以“今亮”、“老亮”(与被称为“新亮”的郭昆焘相对)等自称,时人也常以诸葛亮比之。
三、李鸿章
1、人物简介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2、早年经历
道光三年正月初五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东乡(今瑶海区)磨店乡。父亲李文安,母亲李氏,兄弟姐妹八人,李鸿章排行老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谱名章铜。李鸿章六岁就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他少年聪慧,先后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道光二十年,中秀才。
3、书法造诣
人们在评述李鸿章功过是非的同时,逐步注意到了他的书法艺术,通过其存世的大量墨迹,我们看到了他书法的非凡功底。但很少有人提及他是位素养颇高的文化人,更是位造诣甚深的晚清书法家。
4、个人作品
李鸿章的作品,收录于桐城吴汝纶主持编纂的《李文忠公全书》(亦称《李文忠公全集》),全书一百六十五卷,六百余万字。后戴逸、顾廷龙主编《李鸿章全集》,收录李鸿章的奏折、电报、公函、私人信件、诗文等,内容较前书更为丰富。
四、张之洞
1、人物简介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祖籍直隶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 )。
2、早年经历
道光十七年(1837年)9月,张之洞出生于兴义府官舍,是张锳的第四个儿子。张之洞幼年禀赋聪慧。五岁入家塾,张之洞从小读书用功,才思敏捷,受过严格的儒家思想的教育熏陶。他先后从好几位老师就学,其中丁诵先、韩超两位老师给他的影响较大。
3、个人诗作
《读宋史》、《九曲亭》、《西山》、《登采石矶》、《哀时》、《白日一首示樊山》、《拜宝竹坡墓》、《采桑曲》、《人日游草堂寺》、《杜工部祠》、《五忠咏·石阡知府严谨叔和》、《署贵西道巴图鲁于锺岳伯英》、《思南府学训导张鸿远》、《册亨州同云骑尉刘宝善》、《送莫子偲游赵州赴陈刺史之招》。
一、房玄龄
1、人物简介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另说名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病逝,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陪葬昭陵。
2、主要成就
房玄龄在随秦王李世民(唐太宗)征战时,凡王府书檄,驻马即成,言简意尽,不需起草。曾被招为“十八学士”之一。李世民即位,封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执掌政务达二十年。
3、人物评价
后世史学家在评论唐代宰相时,无不首推房玄龄, 总是说:“唐代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
4、史书记载
《旧唐书·房玄龄传》,《新唐书·房玄龄传》,《资治通鉴·唐纪十五》,《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五卷》。
5、后世纪念
房玄龄死后,赐葬于昭陵。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陵墓,位于今天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东北部。
二、杜如晦
1、人物简介
杜如晦(585-630年),字克明,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年名相,襄州刺史杜吒之子。
2、早年经历
自幼聪慧有悟性,喜欢与人谈论历史、文学方面的知识。隋朝大业(605年—618年)年间,杜如晦被征为预备官员。吏部侍郎高孝基非常器重杜如晦,对他说:“你有应付事态的才能,应该作为国家的栋梁,希望你能坚持住这份美德。我想先让你做个小官,就是俸禄少点。”于是用杜如晦为滏阳县尉,但不久之后,杜如晦便弃官而回。
3、房谋杜断
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同为李世民的宰相,但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不一样的。房玄龄擅长给李世民出主意,但是同一个问题,他出的主意很多,李世民也不知道采用哪个好,于是这时候杜如晦将房玄龄的主意加以分析,选出一个最适用的办法,让李世民采用。房玄龄帮李世民出主意,杜如晦帮李世民拿定主意,所以称为“房谋杜断”。二人同心同德,相互配合,辅佐李世民处理朝政。时人论及良相时,首推房玄龄与杜如晦。
三、长孙无忌
1、人物简介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2、早年经历
长孙无忌少年丧父,与母亲、妹妹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他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博通文史,而且颇有计谋,与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关系甚好。高士廉见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甥女嫁给他,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成为郎舅。
3、主要成就
长孙无忌曾主持修定《唐律疏议》,奠定唐朝两百多年的律法根本,《唐律疏议》继承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立法成就,创造性的于律条之后附上注疏,使得“疏在律后,律以疏存”,是中国法制史上的立法典范。
4、人物评价
长孙无忌历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为唐初有名的政治家。他身为贵戚,权重而不专,对大唐皇室忠心耿耿,尽智尽力,为唐朝的典章制度的制定作出了贡献。
四、褚遂良
1、人物简介
褚遂良(596年—658年或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2、出身名门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褚遂良出身于名门贵族。父亲褚亮在隋朝官至散骑常侍一职,与虞世南、欧阳询等人为好友。褚亮因与杨玄感有交情,故在杨玄感起事被镇压后左迁为西海郡司户。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薛举称帝,褚亮被任命为黄门侍郎,褚遂良则做了薛举的通事舍人,掌管诏命及呈奏案章。
3、书法艺术
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品主要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褚遂良研习多种字体并综合运用,史称他的书法初学欧阳询、史陵,然后学习舅父虞世南,终法为“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且融会贯通汉隶,自创一体,所以被称为“初唐四大楷书家”之一,“欧、虞、褚、薛”,人称“褚体”。
4、史书记载
《旧唐书·褚遂良传》,《旧唐书·宗室列传》,《新唐书·褚遂良传》。
一、李纲
1、简介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2、早年经历
李纲祖籍邵武,自祖父一辈起迁居无锡县(今江苏无锡),父亲李夔,通晓军事,随吕惠卿抵御西夏来犯有功,官至龙图阁待制、京西南路安抚使。
3、主要成就
李纲为社稷生民安危,有效地组织了东京保卫战的城防,屡次击退了金兵。虽然朝廷不用他的建议,或者用了他的建议不久又废除,可是他的忠诚义气在士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4、个人作品
李纲一生著述甚多,其遗文由其诸子编成《梁溪全集》一百八十卷,刊行于世。另著有《易传》内篇十卷、外篇十二卷,《论语详说》十卷,文章、歌诗、奏议百余卷,又有《靖康传信录》、《奉迎录》、《建炎时政记》、《建炎进退志》、《建炎制诏表札集》、《宣抚荆广记》、《制置江右录》。
二、李光
1、简介
李光 ,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词人,与李纲、赵鼎、胡铨并称“南宋四名臣”,唐朝汝阳王李琎之后。
2、人物生平
宋神宗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十日(1078年12月16日)丑时,李光出身 。李光童年时不做恶作剧,其父李高称赞他说:“我的儿子是云间之鹤,将要使我家业兴旺。”李高去世后,李光居丧尽礼如同成人,有人送来财物,他都谢绝了。到下葬时,礼节非常合乎礼法。
3、文学成就
李光有前后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八存《椒亭小集》一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有《庄简集》十八卷。李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庄筒集》为底本,参校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本,藏北京图书馆)、《椒亭小集》(简称小集)等。
4、轶事典故
李光被贬奉祠回乡后,住在新河。当时陆游的父亲陆宰建了个小亭子叫千岩亭,可以看见南山的全貌。他每次来就是一天,曾经作诗:家山好处难寻遍,日日当门只卧龙。欲尽南山岩壑胜,须来亭上少从容。每次说到当今的事情,经常愤怒叹气,把秦桧称为“咸阳”。
三、赵鼎
1、简介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阜底村)人。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宰相。
2、早年生涯
赵鼎四岁时父亲去世,经母亲樊氏教育,博通经史百家之书。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赵鼎进士及第。他在对策时,指责哲宗时宰相章惇误国。后历官洛阳县令,宰相吴敏知道他的才能,提升其为开封府士曹。
3、政治影响
赵鼎在绍兴年间,两度拜相,任内推崇洛学,巩固政权,号称“小元祐”。
4、主要作品
赵鼎有《忠正德文集》10卷(清道光年间刊本)。《直斋书录题解》有《得全居士集》3卷,已佚。《四印斋所刻词》有《得全居士词》1卷,今存词45首。《全宋诗》录有其诗。传世墨迹有《毓秀帖》《赵鼎楷书札子》。
四、胡铨
1、简介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名臣、文学家,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南宋四名臣”。
2、人物评价
胡铨的—生忠诚正直,始终不渝,正如他在《乾道三年九月宴罢》一诗中所写:“久将忠义私心许,要使奸雄怯胆寒。”胡铨被流放二十三年,但始终坚持抗金、反对议和,为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爱国者。
3、文学成就
胡铨虽颠沛流离,半生岭海,但志苦心劳,好学不厌。对经史百家之学均有所得,而且通晓绘画艺术。
4、个人作品
胡铨作品散失不少,原有今传本有《胡澹庵先生文集》32卷,《补遗》1卷,有道光十三年刊本。其词集《澹庵词》1卷另行,有《四印斋所刻词》本。清王鹏运《南宋四名臣词集》录胡铨《澹庵长短句》一卷。
一、曾国藩
1、人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2、早年经历
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曾国藩五岁启蒙,六岁入家塾“利见斋”。
3、主要影响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
4、轶事典故
曾国藩出生时,祖父曾经梦到有一只巨蟒缠在他家的柱子上,所以认为曾国藩是巨蟒转世,曾国藩出生后家中的一棵死梧桐树竟然重新焕发出了生命,让其祖父更加相信巨蟒转世这一梦语。而凑巧的是曾国藩患有类似“牛皮癣”一类的皮肤病,(有一说“火蟒藓”),浑身上下都是像蛇的鳞片一样的癣,所以曾国藩也相信了巨蟒转世这一梦语。
5、后世纪念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是曾国藩的侯府,坐落在位于湖南娄底市双峰县东部的荷叶镇富托村,与湘乡市、湘潭县、衡山县、衡阳县毗邻,总占地面帜四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近一万平方米,是典型的沿中轴线对称的明清回廊式建筑群体。富厚堂坐南朝北,背倚的半月形鳌鱼山从东南西三面把富厚堂围住。
二、左宗棠
1、人物简介
左宗棠,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2、人物生平
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由幕友而起,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又主持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并推动新疆置省,其间他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3、史书评价
《清史稿》宗棠为人多智略,内行甚笃,刚峻自天性。国籓以学问自敛抑,议外交常持和节;宗棠锋颖凛凛向敌矣,士论以此益附之。然好自矜伐,故出其门者,成德达材不及国籓之盛云。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待将士以诚信相感。善於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抚绥,众至如归。论者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信哉。
4、轶事典故
左宗棠自负,自诩为诸葛亮,常以“今亮”、“老亮”(与被称为“新亮”的郭昆焘相对)等自称,时人也常以诸葛亮比之。
三、李鸿章
1、人物简介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2、早年经历
道光三年正月初五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东乡(今瑶海区)磨店乡。父亲李文安,母亲李氏,兄弟姐妹八人,李鸿章排行老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谱名章铜。李鸿章六岁就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他少年聪慧,先后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道光二十年,中秀才。
3、书法造诣
人们在评述李鸿章功过是非的同时,逐步注意到了他的书法艺术,通过其存世的大量墨迹,我们看到了他书法的非凡功底。但很少有人提及他是位素养颇高的文化人,更是位造诣甚深的晚清书法家。
4、个人作品
李鸿章的作品,收录于桐城吴汝纶主持编纂的《李文忠公全书》(亦称《李文忠公全集》),全书一百六十五卷,六百余万字。后戴逸、顾廷龙主编《李鸿章全集》,收录李鸿章的奏折、电报、公函、私人信件、诗文等,内容较前书更为丰富。
四、张之洞
1、人物简介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祖籍直隶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 )。
2、早年经历
道光十七年(1837年)9月,张之洞出生于兴义府官舍,是张锳的第四个儿子。张之洞幼年禀赋聪慧。五岁入家塾,张之洞从小读书用功,才思敏捷,受过严格的儒家思想的教育熏陶。他先后从好几位老师就学,其中丁诵先、韩超两位老师给他的影响较大。
3、个人诗作
《读宋史》、《九曲亭》、《西山》、《登采石矶》、《哀时》、《白日一首示樊山》、《拜宝竹坡墓》、《采桑曲》、《人日游草堂寺》、《杜工部祠》、《五忠咏·石阡知府严谨叔和》、《署贵西道巴图鲁于锺岳伯英》、《思南府学训导张鸿远》、《册亨州同云骑尉刘宝善》、《送莫子偲游赵州赴陈刺史之招》。
【眼睛最美丽的美女】-眼睛最美丽的十 眼睛最美丽的十大美女,眼睛最美丽的十大美女明星...
【十大女学霸美女】--各国十大女学霸美 【十大女学霸美女】--各国十大女学霸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