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1000网

【山之最】

发布时间:2020-01-06 / 作者:问答网整理 / 阅读:163次

世界山之最,各类山的世界之最问答,包括、最高的山峰、最大的山、最长的山脉、最大的火山是哪些?

目录
    山之最,最大的火山口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

    一、最大的火山口

    阿苏山(周长:120多千米)。

    二、简介
    1、经纬度
    北纬32.88、东经131.10。

    2、海拔
    1592米。

    3、外文名
    Aso-san;Aso,Mount。

    4、类型
    活火山。

    5、地点
    九州岛熊本县东北部。

    6、中文名
    阿苏火山。

    三、地理环境

    1、位置境域
    (1)、地理位置
    阿苏山(Aso-san;Aso, Mount), 世界上具有最大 破火山口的活火山。位于日本 九州岛 熊本县东北部,九州岛的中央,北纬32.88,东经131.10,海拔592米。

    (2)、火之国
    是横跨熊本县和大分县的阿苏国立公园的中心,包括周长为128公里的辽阔的外轮山,分布着7个村镇及阿苏五岳。阿苏五岳中心就是现在仍间歇喷火的中岳。阿苏山为世界上少有的活火山,也是熊本“火之国”美称的由来。

    2、地形地貌
    (1)、面积
    阿苏山略呈椭圆形,南北长24千米,东西宽18千米 ,面积250平方千米。阿苏山高1,592公尺(5,223呎),阿苏山由周长 128 公里的 外轮山包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火山口,周长114公里(71哩),南北27公里(17哩),东西16公里(10哩)。

    (2)、复式火山
    在大火山口内有10余个喷火口( 故又称复式火山),大火山口内多温泉、瀑布,风光绮丽,辟有 阿苏国立公园。其破山口为一巨碗形火山凹地,标志著原火山口的所在。

    (3)阿苏山
    阿苏山位于日本熊本县东北角,由中岳、高岳、杵岛岳、乌帽子岳、根子岳五座火山组成,并形成中央火口丘群,称为“阿苏五岳”,东西宽十八公里、南北长约廿四公里。由北端的 大观峰向南望去,有绝佳的视野一览五座外型完整的 火山锥,相当壮观。

    (4)高岳
    高岳最高,海拔1592米。中岳位于大火山口中央,是正在活动着的活火山,其喷火口南北长约1100米,东西宽约400米,火口深达160米,有7个喷火孔,西北面的第一喷火孔目前正在冒着浓烟,为一大火山奇观,现仍有火山活动。

    (5)、阿苏山大破火山口
    阿苏山大破火山口的外轮山海拔约1000米,相对高度南部为400~800米,北部为300~450米。外轮山内侧多悬崖陡壁,熔岩裸露,层次分明;外侧地势缓倾,向四周逐渐扩展,形成波状高原,多为牧场、林地和 旱田,仅河谷低处可种植水稻,登上外轮山北侧的大观峰可眺望阿苏山全景。

    3、水文特征
    火口原与外轮山之间以中央火口丘群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名阿苏谷,南名南乡谷,有 黑河和白河分别流经阿苏谷和南乡谷。两河合流前黑河有数鹿流瀑布、白河有鲇返瀑布垂悬谷壁,飞流直下,景色壮丽。在立野附近两河汇合后切穿外轮山奔腾西下,注入熊本平原。

    4、气候状况
    阿苏山年平均气温9.4℃, 1月-1.8℃,8月20.1℃,年降水量3255毫米。火山口大、喷火孔多和多温泉瀑布,风光奇异,是日本“阿苏国立公园”的核心部分,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公园除阿苏山外还包括东北面的九重火山群、别府温泉附近的鹤见岳和由布岳等钟状火山群,以及大分县的 高崎山(有野生猿猴栖息)等地区,面积共734平方公里。

    四、交通与管辖
    1、交通状况
    阿苏山有居民,公路和铁路交织如网。交通便利,有国营丰肥铁路干线和支线高森线通过,并有公共汽车和空中索车从阿苏车站和宫地车站直达阿苏山的大火山口。阿苏山缆车是活火山缆车,1958年完成。由登山游缆车终点到火山口,高低差108米,要4分钟。

    2、管辖范围
    阿苏山周围有 7 个町村,位于火口原上的宫地、内牧、高森3镇及其周围的11个村,约有8万居民,农耕、养蚕和畜牧业都很兴盛。山上牧场用於养牛和生产乳品。此火山为阿苏国立公园的主要景观。在大火山口的西面有内牧、阿苏、垂玉等多处温泉,为著名浴场。

    五、形成原因

    1、物理化学过程
    火山的形成涉及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地壳上地幔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产生部分熔融并与母岩分离,熔融体通过孔隙或裂隙向上运移,并在一定部位逐渐富集而形成岩浆囊。随着岩浆的不断补给,岩浆囊的岩浆过剩压力逐渐增大。

    2、岩浆运动
    当表壳覆盖层的强度不足以阻止岩浆继续向上运动时,岩浆通过薄弱带向地表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溶解在岩浆中挥发份逐渐溶出,形成气泡,当气泡占有的体积分数超过75%时,禁锢在液体中的气泡会迅速释放出来,导致爆炸性喷发,气体释放后岩浆粘度降到很低,流动转变成湍流性质的。

    3、宁静式溢流
    如若岩浆粘滞性数较低或挥发份较少,便仅有宁静式溢流。从部分熔融到喷发一系列的物理化学过程的差别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火山活动。

    山之最,最低的火山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上最低的火山?

    一、最低的火山

    笠山(海拔:112米)。

    二、简介
    1、中文名称
    笠山。

    2、地理位置
    日本山口县萩市。

    3、所属山系
    阿武火山群。

    4、标高
    112米。

    三、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最低的火山-笠山,位于日本山口县萩市,标高112米。属于阿武火山群,此图为从菊滨海水浴场方向照到的笠山全景。

    2、气候
    山口县的气候总体来说比较温暖,台风、洪水灾害及地震较少,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南部为濑户内型气候,温暖少雨;北部为日本海岸式气候,山区冬季积雪较多。

    3、地貌
    山口县位于日本 本州岛西端,北临日本海,南临濑户内海,西临响滩距朝鲜半岛也不远,隔关门海峡与九州相对,海岸线长达1500公里,平稳的分布着众多小岛屿的濑户内海,以北长门海岸国定公园为代表的具有壮丽的侵蚀海岸之美的日本海,沿岸、近海分布着近240个岛屿。

    山之最,最长的海底山脉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最长的海底山脉?

    一、最长的海底山脉

    中洋脊(长度:80000千米)。

    二、简介
    1、中文名
    中洋脊。

    2、别名
    大洋中脊,中隆或中央海岭。

    3、长度
    总长约8万公里。

    4、外文名
    mid-ocean ridge。

    5、板块构造
    分离型板块边界。

    三、发现

    1、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70年代,英国“挑战者”号调查中,利用测深锤测量深度,已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条南北向的山脊。1925~1927年间,德国“流星”号用电子回声测深法对大西洋中脊进行了详细的测绘。

    2、20世纪30年代末
    20世纪30年代末,又相继发现了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洋脊。50年代晚期,进一步获知这些海岭是相互连接的巨大环球山系。70年代,由法、美联合实施的法摩斯计划和法、美、墨西哥实施的里塔计划,分别对大西洋中脊和东太平洋洋脊进行了包括潜水器考察在内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对大洋中脊的地壳性质、火山活动和构造运动有了新的详细的认识。

    3、载入深潜器
    载入深潜器在东太平洋洋脊发现了正在喷涌的海底热泉和富含铜、铅、锌等多金属海底热液矿床。这些发现不仅对地质科学研究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大的经济意义。80年代国际岩石圈计划正在以大洋中脊为主要对象,积极进行海洋岩石圈性质和动力过程的研究。但关于大洋中脊形成机制及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尚待深入。

    四、分布
    1、大西洋洋脊
    大西洋洋脊在大西洋位置居中,走向与大西洋东西两岸大体平行,呈S形展布,称为大西洋中脊。

    2、印度洋洋脊
    印度洋的洋脊也大体居中,分成三支,呈入字形展布,通称印度洋中脊;三条分支分别称为:中央印度洋海岭,西南印度洋海岭和东南印度洋海岭。

    3、太平洋洋脊
    太平洋的洋脊分布则偏东,且两坡比较平缓,故称东太平洋海隆。

    4、三大洋洋脊
    三大洋洋脊的南端彼此相连,北端则伸进大陆或岛屿。大西洋中脊向北延伸,穿过冰岛,与北冰洋中脊相连接。

    五、形态
    1、大洋中脊体系
    大洋中脊体系环球绵延数万公里,宽数百至数千公里。其面积约占世界大洋总面积的33%,可与全球大陆面积相比。大洋中脊高于两侧洋底,其相对高度为2000~3000米左右。各大洋中脊顶部的平均水深大多在2500~2700米之间。局部露出水面成为岛屿(如冰岛)。

    2、沉积物
    脊顶上覆盖的沉积物极薄或缺失,其地形崎岖不平,常有次一级岭脊与谷地相间排列,并与中脊走向平行延伸。翼部多由海山群和深海丘陵组成。自脊顶向两缘地带,随着沉积层逐渐增厚,地形起伏也逐渐平缓,向下过渡为深海平原。

    3、地形
    就总体来说,大西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的地形比较崎岖,东太平洋海隆则较宽缓。大洋中脊高于两侧洋底 ,其相对高度为2000~3000米左右。脊顶上覆盖的沉积物极薄或缺失,地形崎岖不平。纵向延伸的中央裂谷和横向断裂带(又称转换断层)是大洋中脊最突出的特征。

    4、火山活动
    大洋中脊轴部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故又称活动海岭。大洋中脊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那里同时也是生成新的海洋洋壳的地方。在洋中脊火山口,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新生成的洋壳挤压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

    六、特征

    1、突出特征
    纵向延伸的中央裂谷和横向断裂带是大洋中脊最突出的特征。裂谷是沿正断层经过显著错断所形成的,伴有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巨型凹地。沿大洋中脊顶部发育的裂谷称中央裂谷。谷宽约25~50公里,深约1~3公里。裂谷两侧为突起的裂谷山脊。

    2、中央裂谷
    中央裂谷是地球上最大的张裂带。其正断层的走向与中脊及其裂谷平行;断层面多向中脊轴部倾斜;横断面呈U字或V字形。谷深和谷宽与海底扩张速度有关。慢速扩张的中脊,其裂谷深达1.5~3公里,断距约200余米,谷地外形清晰。大西洋和印度洋中脊大多发育这种裂谷。

    3、中速扩张
    中速扩张的中脊上裂谷较浅,断距仅50米。快速扩张的中脊一般不见裂谷的痕迹,只有断距小于50米的断崖,如东太平洋海隆。大洋中脊上广泛地发育与中脊走向垂直或斜交的横向断裂带(即转换断层)。

    4、断裂带
    断裂带在海底地形上表现为海槽、断崖和海岭。海槽的深度可超过相邻的中央裂谷。被断裂带截断的各段中脊呈错开状。沿断裂带的错动只限于脊顶之间的段落,其错动方向与中脊的视错开方向相反。

    七、地壳结构

    1、地壳较薄
    与洋盆的标准大洋地壳相比,大洋中脊顶部的地壳较薄,仅2~6公里。其壳下有异常地幔存在。各大洋中脊的地壳结构不尽相同。如北大西洋中脊顶部缺失层3,层2(地震纵波速度5.0~5.8公里/秒,厚度为2~3公里)直接覆盖在异常地幔上。异常地幔的纵波速度为7.2~7.6公里/秒,小于正常地幔的速度值(8.1公里/秒)。

    2、地壳构造
    大洋中脊翼部的地壳构造类似于两侧洋盆,但向着脊顶方向,有层3变薄而层2增厚的趋势。在东太平洋海隆顶部,层3连续越过海隆并覆于异常地幔之上,层3的厚度减至3公里左右;中脊处层1(沉积层)极薄或缺失,因而造成整个中脊地区地壳变薄,中脊轴部的莫霍面抬升。

    3、玄武岩
    中脊顶部及裂谷有裸露的玄武岩。它是洋壳层2(基底层)的组成岩石。沿着裂谷和断裂带的崖壁常出露洋壳深部岩石,拖网采集到大量辉长岩、辉绿岩、角闪岩、橄榄岩和蛇纹岩等。故大洋中脊是研究洋壳岩石学性质的重要场所。

    八、地质运动
    1、大洋中脊轴部
    大洋中脊轴部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故又称活动海岭,以别于不活动的无震海岭。地震分布在中脊轴部或中央裂谷,也分布在脊轴之间的断裂带活动段落,它们构成大洋中脊地震带。震级一般不大,为浅源地震,震源机制显示为垂直于中脊走向的引张作用。

    2、现代火山活动
    现代火山活动通常限于脊轴1~2公里宽的范围内。此处出露新鲜的玻璃质熔岩流,沉积盖层极薄或缺失。火山经多次喷发而形成火山链,与中脊走向平行延伸。其形态及喷发周期与海底扩张速度有关。

    3、玄武岩
    慢速扩张脊轴的中央火山链是不连续的,具新鲜枕状玄武岩,每5000~10000年喷发一次;中速扩张的脊轴,其火山链比较连续,常见席状玄武岩,每300~600年喷发一次;快速扩张的脊轴,其火山链是连续的,多半为席状玄武岩,每50年喷发一次。一般认为,中脊轴部的火山活动是中脊下岩浆房喷出岩浆的结果。

    山之最,最长的陆上山脉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最长的陆上山脉?

    一、最长的陆上山脉

    安第斯山脉(长度:8900余千米)。

    二、简介
    1、中文名
    安第斯山脉。

    2、全长
    8900余千米。

    3、西半球最高峰
    汉科乌马山,高7010米。

    4、外文名
    Andes Mountains。

    5、平均海拔
    3,660米。

    6、西班牙语
    Cordillera de Los Andes。

    三、3大部分

    1、综述
    世界上陆上最长的山脉,南美洲西部山脉大多相互平行 ,全长约8900千米。一般宽约300千米,最宽处在阿里卡(Arica)至圣他克卢斯(Santa Cruz)之间,宽约750千米。安地斯山系从南到北分为3大部分∶即南安地斯,包括火地岛和巴塔哥尼亚科迪勒拉;中安地斯,包括智利和秘鲁科迪勒拉;北安地斯,包括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加勒比)科迪勒拉!

    2、北段
    (南纬4.01°以北):山脉成条状分支 、隔以广谷和低地 ,各条山脉多代表背斜构造,通过侵蚀,轴部出露花岗岩、片麻岩等古结晶岩,两翼则残留着白垩纪、第三纪砂岩和石灰岩。位于哥伦比亚,朝北向东延伸,最后加勒比岛的岛弧相连!

    3、中段
    (南纬4.58°~27.93°):宽度和高度显著加大,东、西科迪勒拉山脉之间楔入宽阔的山原--玻利维亚高原。从秘鲁到智利,在此山脉由西北转为东北走向。此地安第斯山的宽度最大,也有最多的火山活动遗迹,据知有超过900个的火山,高度由5000到7000米南段安第斯山,从智利一直到巴塔哥尼亚海岸,这一段有相当多的活火山!

    4、南段
    (南纬27.65°以南):高度和宽度逐渐减缩,东、西科迪勒拉合二为一。由于纵横断层交错,加以第四纪冰川和流水的侵蚀作用,山地显示分割破碎的形态,普遍具有阿尔卑斯型地貌特征!

    四、地形地势
    1、阿空加瓜山
    其中阿空加瓜山(Aconcagua),海拔6962米左右。

    2、哥多伯西峰
    此外安第斯山脉中的哥多伯西峰(Cotopaxi)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之一,海拔约5897米。南美洲诸重要河流的发源地。

    3、东、西科迪勒拉
    安第斯山脉不是由众多高大的山峰沿一条单线组成,而是由许多连续不断的平行山脉和横断山脉(或科迪勒拉)组成的,其间有许多高原和洼地。分别称为东科迪勒拉和西科迪勒拉的东、西山脉界线分明,勾勒出了该山系的主体特征。

    4、南北走向
    东、西科迪勒拉总的方向是南北走向,但东科迪勒拉有几处向东凸出,形成形似半岛的孤立山脉,或像位于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和秘鲁毗连地区的阿尔蒂普拉诺那样的山间高原。

    五、地质历史

    1、新生代
    安地斯山系是基于早期地质活动的新生代(最后的6,640万年)期间地球板块运动的结果。地质上属年轻的褶皱山系,形成于白垩纪末至第三纪阿尔卑斯运动,历经多次褶皱、抬升以及断裂、岩浆侵入和火山活动,地壳活动仍在继续,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

    2、阿空加瓜山
    其中阿空加瓜山为安第斯山最高峰,海拔6959米。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山为世界最高火山,海拔6893米,南美洲多火山,它们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这里共有40多座活火山。

    3、岩石年龄
    组成科迪勒拉的岩石年龄古老,开始是亚马逊坚稳地块(或巴西地盾)受侵蚀的沉积物约于4.5亿至2.5亿年前淤积在坚稳地块的西侧。这些淤积物的重力使地壳下陷,产生的压力和热量又使淤积物成为更耐久的岩石。因此,砂岩、粉砂岩和石灰岩分别变成石英岩、页岩和大理石。

    4、2.5亿年前
    约2.5亿年前,组成地球大陆块的地壳板块结合成超级大陆──盘古大陆。后来盘古大陆及其南部贡德瓦纳古陆(Gondwanaland)发生分裂,板块向外分散,南美洲大陆板块与纳斯卡(Nazca)大洋板块互相碰撞(或会合),产生造山运动,因而形成安地斯山脉。

    5、1.7亿年以前
    约1.7亿年以前,南美洲板块随着东面大西洋展开而向西漂移;纳斯卡大洋板块的东缘在下面受到南美洲大陆板块西缘的压力,纳斯卡板块潜没,这种复杂的地质基质开始向上隆起。这种潜没-隆起过程伴随着来自地幔的大量岩浆的侵入,先是形成了南美洲大陆板块西部边缘的火山弧,后又将炽热的熔岩喷射到四周大陆的岩石中;这后一过程产生大量的岩脉和矿脉,其中含有具有经济价值的、丰富的矿物,这对后来人类移居安地斯山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6、新生代期间
    这种活动的强度在新生代期间──特别是在1,500万至600万年前──进一步加强,于是出现了科迪勒拉的外形。作为最后结果的山系垂直差极大,从太平洋海岸外的秘鲁-智利(阿塔卡马)海沟的底部,到与之水平距离不足322千米(200哩)的高山岭之间的高度差达12,192米(40,000尺)以上。

    山之最,最长的山系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最长的山系是哪里的?

    一、最长的山系

    科迪勒拉山系(长度:1.5万千米)。

    二、简介
    1、长度
    15000公里。

    2、外文名
    The Cordillera mountains。

    3、气候条件
    温带海洋性气候。

    4、最大海拔
    6194米。

    5、中文名
    科迪勒拉山系。

    6、矿产资源
    铜、铅、锌、锡、金、银、石油等。

    7、地质类型
    褶皱山系。

    8、起止地点
    北起阿拉斯加,南到火地岛。

    9、主体山脉
    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

    10、地理位置
    纵贯南北美洲大陆西部地区。

    三、成因分析

    1、板块相互作用
    科迪勒拉山系的成因,主要是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活动与大西洋的张开及南部冈瓦纳大陆的分离,特别是南美与非洲的分开,都有着密切的关联。

    2、中生代
    科迪勒拉山系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新生代。中生代前半期,科迪勒拉地槽处于沉降和堆积阶段,侏罗纪末后,地槽处曾有多次造山运动,并伴有广泛的岩浆侵入。至白垩纪末拉拉米运动,掀起了大规模造山运动,其影响范围北起阿拉斯加向南至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在南美使安第斯地槽发生强烈的造山运动,造就了整个安第斯山的褶皱构造。

    3、美洲大陆
    至此,美洲大陆的面积向西扩展了一大步。这次运动一直延续到第三纪。新生代以后,科迪勒拉山系曾进入一个以侵蚀为主的时期,使山间盆地、山前拗陷及低地处都有大量的陆相沉积,及至上新世又掀起巨大的上升运动,并一直延续到第四纪及更后,这次运动使科迪勒拉山系重新抬升、褶皱、断裂并伴随岩浆侵入,熔岩喷发和火山活动。

    4、世界上最长山体
    经过这次运动,科迪勒拉山系不仅具有年青的现代构造地貌的特征,而且通过中美地峡,使南北美沟通联系,并使它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山体。

    5、第四纪初期
    第四纪初期对科迪勒拉山系有一定的影响,从时间上看北段(北美)早于南段(南美),冰川覆盖的范围则北段大于南段。不列颠哥伦比亚高原是科迪勒拉北段的冰川中心,南段主要是高山冰川。强烈的冰蚀作用,对科迪勒拉山系的面貌进行了再蚀刻。

    四、地貌结构
    1、综述
    科迪勒拉山系的地貌结构自成一体,它是由一系列纵向山脉、山间高原、盆地和谷地组成,但其南北两段略有差异。

    2、三个纵列带
    (1)、综述
    北段(北美)大致可分为东、中、西三个纵列带。

    (2)、东部
    东部以落基山脉为主体,其北有布鲁克斯山,其南为墨西哥高原东侧的东马德雷山。落基山脉南北延5000千米,一般高2000米,南部高峰可达4000米以上。落基山构造复杂,大多以褶皱和冲断层为基础,呈现为条状山脉和间隔断层谷地为主。著名的黄石公园就位于它的中段,以温泉和喷泉著称。

    (3)、中部
    中部为山间高原盆地带。自北而南有育空高原、不列颠哥伦比亚高原、哥伦比亚高原、大盆地、科罗拉多高原和墨西哥高原。分布范围很广,其构造地形差别也大。育空高原高2000~3000米,是北美北部唯一未受冰川覆盖的地区;不列颠哥伦比亚高原与哥伦比亚高原均为熔岩高原,并有冰蚀地貌广泛分布。大盆地内有短窄断块山与干盆地交错分布,因气候干旱多沙漠和盐湖。

    (4)、西部
    西部为太平洋边缘山地。由东西两侧山地与中间的陷落谷地组成。东侧山地自北向南有阿拉斯加山、加拿大海岸山脉、喀斯喀特山、内华达山和西马德雷山,一般高2000~3000米,其中阿拉斯加山脉的麦金利山高6193米,为北美最高峰。西侧山地自北向南有阿留申山脉、楚加池山脉、厄来阿斯山脉,往南接成为岛山形式的亚历山大群岛、温哥华岛等,再南接美国海岸山脉和加利福尼亚半岛。

    3、安第斯山脉
    (1)、南段
    南段(南美)以安第斯山脉为主体,其西为沿海山脉,其东为科迪勒拉前山。安第斯山延伸于南美大陆的西岸和北岸,从特立尼达岛向西转南直达火地岛,直线距离近9000千米,平均高3000米,有许多高峰在5000米以上,个别的可超过7000米,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之一。新生代以来,安第斯山地区火山地震十分频繁,说明它至今尚处于不稳定状态。

    (2)、地形结构
    安第斯山在地形结构上北、中、南三段有所差异。北段具有山脉分支隔以幽深谷地的特点。这里的安第斯山分成东、中、西三支科迪勒拉山,它们在南纬3°以南逐渐靠拢。中段,东、中科迪勒拉山合而为一,山体逐渐开宽,最宽处可达800千米,平均海拔可达4500米,且多五、六千米以上的山峰。南纬27°30′以南的南段,东西科迪勒拉山接近,宽度收敛,逐渐合为一条山脉;其最南端因近代下沉,多岛屿及峡湾式海岸。

    (3)、沿海山脉
    沿海山脉由秘鲁中部沿海向南至火地岛,这是一个近期上升的古老蚀余块状山,西坡为陡峭的上升断崖。在沿海山脉与安第斯山之间,是智利中央纵谷。南纬42°以南,因下沉作用,沦为港湾。科迪勒拉前山,位于安第斯山以东,构造上属海西褶带,新生代时受安第斯山上升的影响,发生断层和火山喷发,在地形上呈现为一系列与安第斯山平行或略为斜交的山岭与深谷相间的特征。

    五、对美洲环境的影响

    1、科迪勒拉山系
    高大宽阔的科迪勒拉山系,不仅本身是美洲地貌结构的一个基本要素和特点,而且它对地理环境其他组成要素的分布格局也产生巨大效应。逼临太平洋南北纵列高大的科迪勒拉山,成为太平洋气流向东进程的巨大屏障,太平洋沿岸一般降水为500毫米左右,北纬40°以北是多雨带,最大可达2000毫米以上。

    2、背风位置
    但进入山间高原和盆地区后,因处于背风位置,且地形闭塞,年降水在500毫米以下,大盆地和科罗拉多高原处,甚至不足50毫米,说明由西向东不断递减。由此影响土壤和植被也由西向东演变。北纬40°以北更为明显,由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针叶林,向东进入山间高原逐步更替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和草原。山地本身,垂直分布甚为明显。

    3、美洲西海岸
    科迪勒拉山系的南北纵列,使美洲西海岸的河流短小而多独流入海,一般富水能而乏航运价值,而在山系以东却发育着源远流长的世界著名大河,如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和南美的亚马孙河,山地提供的水源补给,无疑是形成这二大水系不可缺少的条件。

    4、动物生存
    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过程中,北美西北部和亚洲东北部曾有过联系和中断,从而使两地动物互有往来,形成许多共同属和相似的动物种,如水貂、猞猁、狼和獾等。它也提供了南北美洲之间动物往来的条件,在北美东南部出现犰狳等与南美相同的种和属,南美的猫科、犬科和浣熊科等则来自北美。因此,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丰富了南北美洲的动物种类。

    5、构造活动
    由于科迪勒拉山系为一年青褶皱带,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十分强烈,它成为世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火山地震十分频繁。如安第斯山区的三大火山带,高于5700米的火山锥就有18座,阿空加瓜火山海拔6964米,是世界最高的死火山;图彭加托火山海拔6800米,是世界是上最高的活火山。

    6、强震
    本世纪以来,仅北美加州地区发生7级或大于7级的强震9次,1992年就发生二次7.9级的强震。火山地震强烈的原因,是因为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加快速率相互碰撞的结果。

    7、矿产资源
    科迪勒拉山系的矿产资源是十分丰富的。由于其在形成过程中几经构造变动、断裂、岩浆侵入、火山喷发及多次的侵蚀,致使岩层变质和古老岩层出露,从而形成了美洲的其他地区所缺乏的多种金属矿和沉积矿。其中铜、铅、锌、铝土、钼、锑、石油、磷酸盐等的储量或产量具有全洲或世界意义。

    山之最,喷发次数最多的火山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喷发次数最多的火山

    一、喷发次数最多的火山

    埃特纳火山(喷发次数:500多次)。

    二、简介
    1、中文名
    埃特纳火山。

    2、地点
    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东岸。

    3、累计伤亡
    100万人。

    4、纬度
    37°45′N。

    5、类型
    层状火山。

    6、外文名
    Mount Etna,Aetna,Mongibello。

    7、海拔
    3323米。

    8、经度
    15°00′E。

    三、地理环境

    1、位置
    埃特纳火山位于37° 45′ 18.24″ N, 14° 59′ 42.9″ ;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东海岸的墨西拿和卡塔尼亚之间,是欧洲最高的活火山,海拔3326米,属层状火山(如1865年比20世纪末要高52米。总面积1600平方千米。基座周长约150千米),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东岸,南距卡塔尼亚29千米。

    2、地质
    (1)、地中海火山带
    埃特纳火山,周长约160千米,喷发物质覆盖面积达1165平方千米。主要喷火口海拔3323米,直径500米;常积雪。周围有200多个较小的火山锥,在剧烈活动期间,常流出大量熔岩。埃特纳火山位于地中海火山带,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2)、盾形火山
    埃特纳火山下部是一个巨大的盾形火山,上部为300米高的火山渣锥,说明在其活动历史上喷发方式发生了变化。埃特纳火山一直处于活动状态,距火山几公里远就能看到火山上不断喷出的气体呈黄色和白色的烟雾状,并伴有蒸气喷发的爆炸声。地质构造下层为古老的砂岩和石灰岩,上层为海成泥炭岩和粘土。

    3、地貌
    (1)、积雪
    埃特纳火山,因其海拔较高,山顶还有不少积雪,地下的火山灰就象铺了一层厚厚的炉渣,凝固的熔岩随处可见。站在火山之巅,能感觉到脚下的火山正在微微地颤抖,这就是典型的火山性震颤。据当地火山监测站人员观测发现,每日午后两点左右火山震颤达到最高峰。

    (2)、气体喷出
    埃特纳山上还不时地发出沉闷的声响,那是气体喷出的声音。火山的热度通过地表传到游人脚上,只觉得脚底也是温热的。在火山口的侧壁上,还可以清楚地看见一个直径约2、3米的大圆洞,形状很规则,就象是人为挖的洞一样,里面还不时地逸出气体。山上遍布各种大小的喷气孔,硫质气味很浓,喷气孔旁边常有淡黄色的硫磺沉淀下来。山顶上还分布着几条大裂缝,宽约20-50厘米,可能是地下岩浆上隆时地表发生变形造成的。

    四、自然资源
    1、海拔1300米以上
    海拔1300米以上有林带与灌丛,500米以下栽有葡萄和柑橘等果树。山麓堆积有火山灰与熔岩,有集约化的农业。山坡植被分布为3个地带。海拔915米以下为最低地带,土壤十分肥沃,布满葡萄园、橄榄林、柑橘种植园和栽培樱桃、苹果和榛树的果园,人烟稠密。

    2、海拔915-1980米
    海拔915-1980米为中间带林木葱绿,生长栗树、山毛榉、栎树、松树和桦树等。最高带海拔1980米以上,布满砂砾、石块、火山灰和火山渣等。但也有稀疏分散的灌木。

    3、海拔2990米
    甚至在接近海拔2990米的火山口气体弥漫处尚有藻类。自从19世纪中叶以来,已对埃特纳火山进行系统研究。在山坡上设有卡塔尼亚(Catania)、卡萨埃特纳(Casa Etnea)和坎顿尼拉(Cantoniera)3个观察站。

    五、喷发历史

    1、早期状况
    (1)、喷发历史悠久
    埃特纳火山处在几组断裂的交汇部位,一直活动频繁,是有史记载以来喷发历史最为悠久的火山,其喷发史可以上溯到前1500年。据文献记载,埃特纳火山已有500多次爆发历史,被称为世界上喷发次数最多的火山。

    (2)、前475年
    在前475年是它第一次已知的爆发,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而最猛烈的爆发则是在1669年,持续了4个月之久,滚滚熔岩冲入附近的卡塔尼亚市,使整个城市成为一片火海,2万人因此而丧生。

    (3)、18世纪以来
    18世纪以来,火山爆发更加频繁,本世纪已喷发10余次。1950-1951年间,火山连续喷射了372天,喷出熔岩100万立方米,又摧毁了附近几座市镇。1979年起,埃特纳火山的喷发活动持续3年,其中1981年3月17日的喷发是近几十年来最猛烈的一次,从海拔2500米的东北部火山口喷出的熔岩夹杂着岩块、砂石、火山灰等以每小时约1千米的速度向下倾泻,掩埋了数十公顷的树林和众多葡萄园,数百间房屋被摧毁。

    2、2007年
    (1)、2007年9月4日
    埃特纳火山2007年9月4日再次爆发,炽热的岩浆和浓黑的烟雾在夜晚非常耀眼。而山脚下就是当地的居民区和旅游景点。

    (2)、意大利当地政府
    虽然看上去似乎对当地居民十分危险,但意大利当地政府部门仍然认为火山爆发仍不足以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只是加强了对火山的严密监控。当地的主要机场由于火山爆发造成能见度降低而被迫关闭。此次火山喷发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前来。

    3、2011年
    (1)、2011年5月12日
    埃特纳火山于2011年5月12日又一次喷发。在喷发活动最剧烈的时间段内,距离火山数公里外的村镇都能感受到房屋门窗的晃动,埃特纳火山锅型火山口内岩浆夹杂着火山灰冲天而起,引发的巨响在邻近的一些村镇也清晰可见。与此同时,四处弥漫的火山灰则飘落到了邻近的诸多区域,埃特纳火山所在的卡塔尼亚市的机场就因为火山灰飘落到跑道上面而临时关闭。

    (2)、罗马5.11地震
    此外,由于罗马5.11地震的传言和西班牙发生5.3级地震的事实,埃特纳火山此次规模不小的活动也一度引发了许多当地居民的恐慌,令他们以为地震来临。不过,据意大利相关机构的观察和分析,此次埃特纳火山的喷发应该只是一次常规性的活动,与地震无关。目前来看喷发活动也正在持续减缓,未来一段时间内应当不至于有极具破坏性的后果,卡塔尼亚市国家地球物理与火山研究院也一直在对埃特纳火山进行密切的监测。

    (3)、2011年7月9日
    2011年7月9日,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爆发,熔岩随即喷向东南坡,随风而至的火山灰导致卡塔尼亚的范塔纳罗沙机场短暂关闭。奇怪的是,当地许多电子钟表和电脑内部时钟等计时装置突然变快了15分钟。埃特纳火山喷发后,当地许多民众突然比正常上班时间提早十多分钟到岗,大家发现原来家里的电子钟表和计算机时间突然变快了。

    4、2012年
    当地时间2012年4月12日,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这是自1月份以来第24次喷发。

    5、2013年
    (1)、2013年10月26
    当地时间2013年10月26日欧洲最高、活动最频繁活火山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朝天空喷出灼热熔岩,并在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上空形成巨大烟柱。据卡塔尼亚机场表示,西西里岛上方空域早上曾短暂关闭。

    (2)、2013年11月28日
    当地时间2013年11月28日,被称为欧洲最高活火山的意大利卡塔尼亚埃特纳火山再度喷发熔岩。埃特纳火山可算得上是非常活跃的火山了,而上一次喷发就发生在本月23日。

    6、2015年
    (1)、2015年2月2日
    2015年2月2日,意大利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喷发,红色熔浆溢出。

    (2)、2015年3月17日
    2015年3月17日,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海岸的埃特纳火山突然喷发,距离两名露营者的营地仅500米之遥。其中一名露营者,25岁瑞典学生Marco Calandra拍下了当时惊心动魄的画面。

    (3)、2015年5月16日
    2015年5月16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喷发,熔岩涌动,如末日大片。

    (4)、2015年12月3日
    2015年12月3日,埃特纳火山喷发,现场烟柱中爆出闪电蔚为壮观。

    7、2017年
    (1)、2017年2月27日
    2017年2月27日起,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埃特纳火山是欧洲最大的活火山,又开始喷发。

    (2)、2017年3月16日
    2017年3月16日凌晨,位于意大利的埃特纳火山喷发,火焰冲天直播云霄。

    (3)、3月16日
    3月16日再次喷发,喷出的岩浆流入积雪,引起强烈爆炸,将岩石炸飞,造成10人受伤。意大利有关方面表示,埃特纳火山喷发时,山峰附近有约35名游客。

    8、2018年
    (1)、2018年07月底
    2018年07月底,火山开始新一轮“活跃期”,08月23日,火山出现猛烈喷发。

    (2)、2018年12月
    2018年12月的平安夜,火山斜坡发生猛烈喷发,未流下熔岩,机场暂时关闭,这是该火山十多年首次“横向爆发”,但不会危及人身安全。当地时间2018年12月24日,意大利卡塔尼亚,欧洲最活跃的火山埃特纳火山于当日再度喷发,大量火山灰被喷向天空,由于能见度太差当地机场已被关闭。

    六、火山价值

    1、西西里岛
    火山周围是西西里岛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尽管埃特纳火山给当地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威胁,但居民们还是不愿撤离故土,远走他乡。原因是火山喷吐出来的火山灰铺积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海拔900米以下的地区,多已被垦殖,广布着葡萄园、橄榄林、柑橘种植园和栽培樱桃、苹果、榛树的果园。

    2、葡萄酒
    由当地出产的葡萄酿成的葡萄酒更是远近闻名,使该地区成为人口稠密、经济兴旺的地区。而在埃特纳火山海拔900-1980米的地区为森林带,有栗树、山毛榉、栎树、松树、桦树等,也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木材。海拔1980米以上的地区,则遍布着火山堆积物,只有稀疏的灌木。

    3、高度危险区
    山顶还常有积雪。由于埃特纳火山是活火山,就是在停止喷发的休止期间,内部也处在持续的沸腾状态,火山口则始终冒着浓烟,因此意大利政府将它列为“高度危险区”而禁止游人登山游览参观。

    4、刺激旅游业
    但每次火山爆发时,来自意大利、欧洲各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难以计数。活火山的喷射奇景加上积雪的山峰、山坡的林带和山麓的果园、葡萄园和桔子林,给当地的旅游业增添了活力,从事旅游业的劳动力达到30万人。

    5、20世纪60年代
    为了便于游览,20世纪60年代在火山上建立起盘山公路和缆车,其中长4200米的缆车终点距主要火山口不远。此外,山上还有纪念罗马皇帝哈德良曾经攀登埃特纳火山的古迹。海拔915米以下,土壤十分肥沃,布满葡萄园、橄榄林、柑橘园等,人烟稠密。以此向上至1980米,林木葱绿,生有栗树、山毛榉、栎树、松树和桦树等。1980米以布满砂砾、石块、火山灰和火山渣和稀疏分散的灌木及藻类。

    山之最,地球上最高的火山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地球上最高的火山?

    一、地球上最高的火山

    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山(海拔:6893米)。

    二、简介
    1、中文名
    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山。

    2、外文名
    OjosdelSalado(西班牙语)。

    3、所属国家
    智利。

    4、海拔
    6893米。

    5、所属山脉
    安第斯山脉。

    6、类型
    活火山。

    7、位置地点
    阿空加瓜山以北约600千米。

    8、登顶人员
    扬·阿尔弗雷德·什切潘斯基等。

    三、地理环境

    1、海拔最高
    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山有一个很明显的英文翻译为咸眼睛,位于南美洲土库曼以西300千米,阿根廷与智利交界处,是阿根廷北部安第斯山脉的最高峰之一。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山是地球上最高的活火山,公认的海拔高度为6893米。

    2、存在争议
    1956年智利探险队测得其海拔高度约7087米,为西半球的最高峰,但仍然存在争议。

    3、气候干燥
    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山靠近阿塔卡马沙漠,气候干燥,只有接近山巅处有积雪。但该火山东侧有一直径约100米的火山口湖,海拔6390米,是世上海拔最高的湖泊。

    4、攀登历史
    首次成功攀登该山峰顶的是波兰人扬·阿尔弗雷德·什切潘斯基(JanAlfredSzczepański)和尤斯廷·沃伊什尼斯(JustynWojsznis)。

    四、最高的死火山
    1、阿空加瓜山
    世界最高的死火山是位于阿根廷与智利交界处的阿空加瓜山。阿空加瓜山海拔约6960米,是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第二高峰。阿空加瓜山由第三纪沉积岩层褶皱抬升而形成,同时伴随着岩浆侵入和火山作用,因而其顶部较为平坦。

    2、终年积雪
    东、南两侧终年积雪,雪线高4500米,冰雪厚度在90米左右,形成了多条现代冰川,其中菲茨杰拉德冰川长达11.2千米,与奥尔科内斯河相汇合,最后流入门多萨河。西侧山峰因降水较少,没有终年积雪,山麓多温泉。其中的印加桥不仅是著名的自然奇观,同时还是疗养和旅游胜地。

    山之最,世界最美的山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上最美的山峰?世界最美的山

    一、世界最美的山

    瑞士马特洪峰,来到这里,你一定会被它洁白的外表所吸引!

    二、简介
    1、中文名
    马特洪峰。

    2、位置
    瑞士瓦莱州小镇采尔马特。

    3、别名
    切尔维诺峰。

    4、意大利语
    Monte Cervino。

    5、外文名
    Matterhorn。

    6、海拔
    4478米。

    7、地位
    阿尔卑斯的象征。

    三、地形地貌

    1、四个面的锥体
    马特峰是一个有四个面的锥体,分别面向东南西北。每一个面都非常陡峭,因此只有少量的雪黏在表面,间中发生的雪崩把过多积雪推到峰下的冰川里。登峰者惯常从东北角的Hörnli山脊上山。

    2、金属般的光芒
    策马特以马特洪峰(Matterhorn)声名大噪,从策马特市区便能望见雄伟的马特洪峰。海拔4478米的马特洪峰,原意为“平缓的草原”,以其一柱擎天之姿,直指天际,其特殊的三角锥造型,更成为阿尔卑斯山的代表,每当朝晖夕映,长年积雪的山体折射出金属般的光芒,摄人心魄。

    3、陡峭险峻
    对观光客而言,马特洪峰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美景,然而对登山家而言,马特洪峰却是一处像自己极限挑战的登山处,由于地势极为陡峭险峻,许多登山家就视马特洪峰为高难度挑战。

    四、攀登史

    1、1865年7月14日
    1865年7月14日,Edward Whymper、 Charles Hudson、 Lord Francis Douglas、 Douglas Hadow、 Michel Croz 与 Peter Taugwalders父子从策马特登山,成为首队成功登上马特洪峰的登山队。不幸地,下山期间Michel Croz、Douglas Hadow、Charles Hudson和Lord Francis Douglas四人发生意外,堕进1,400米以下的冰川里死了。
      
    2、三天后
    三天后,Jean-Antoine Carre带领的团队成功从南边登顶。Julius Elliott在1868年成为第二队从策马特登顶,同年John Tyndall、J. J. Maquinaz 与 J. P. Maquinaz成功跨越山峰。Lucy Walker和Meta Brevoort在1871年分别成为首名及次名攀登马特洪顶峰的女性。

    3、难度评级
    现在,登山者一年四季都可从马特洪峰的每个面或山脊登峰。在夏季由策马特从Hörnli上山的人骆驿不绝。登上马特洪峰需要一定技术,但对老手来说不算困难(难度评级为AD,请参阅难度评级)。

    4、危险因素
    虽然如此,每年总有数人因为缺乏经验、落石或路线太拥挤等原因而死亡。登上者通常先由策马特乘黑湖吊车(Schwarzsee Cable Car)上山,然后行上海拔3,260米的Hörnli-hütte,在大石屋里待一晚。登山者须于第二天早上4时出发登顶,以确保他们可以在下午的云雾及风暴到来前平安下山。

    5、策马特
    除策马特外,登山者可选择由意大利山脊(Italian Ridge)(难度评级为D)、Zmutt Ridge(难度评级为D)及难度最高的北面(难度评级为TD)(到1931年才被舒密特兄弟征服)。

    山之最,体积最大的山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体积最大的山,世界体积最大的山是?

    一、体积最大的山

    冒纳罗亚火山,容量75,000立方千米。

    二、简介
    1、中文名
    冒纳罗亚火山。

    2、所在地
    夏威夷海岛。

    3、容量
    75,000立方千米。

    4、海拔
    4205米。

    三、地理环境

    1、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位于美国夏威夷州的夏威夷岛上,面积929平方千米,主要包括冒纳罗业和基拉韦厄两座现代活火山。这里有茂密的热带雨林。还有蝙蝠、夏威夷雁、大鹰、乌鸦、夏威夷白腹水鸟等动物。基拉韦厄和冒纳罗亚两座现代活火山是这个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们也是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闻名遐迩的显著性标志。

    2、第一大火山
    冒纳罗亚火山是岛上第一大火山。高约4200米。不断倾泻的大量熔岩,使该山逐渐变大。人们把这些熔岩称为"伟大的建筑师"。山顶的大火山口叫莫卡维奥维奥,意思为"火烧岛"。火山爆发带来周期性和毁灭性破坏,凡岩浆流经之处,森林焚毁,房屋倒塌,交通断绝。

    3、第二大火山
    岛上第二大火山是基拉韦厄。该山高约3300米。山顶为一茶碟形火山口盆地,盆地内的赫尔莫莫火山口,意为"永恒火宫",最为著名。该火山口中的熔岩经常如潮汐般涨落。当火山爆发时,熔岩不仅从火山口,也从岩层缝中溢出,橘红色的熔岩巨流,温度高达2000摄氏度,就像一条伏卧而行的火龙。景象十分壮观。

    4、圆锥形
    它呈圆锥形,它是从水深6000米的太平洋底部耸立起来的,从海底到山顶高度超过一万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一千多米。冒纳罗亚火山约喷发过35次,至今山顶上还留着火山口”。这个火山口在1984年4月再次喷发,熔岩向夏威夷首府希洛的方向流泻了17英里。大喷发前在火山上空出现了巨大的热浪,附近的人先看到了滚滚乌云,接着是电闪雷鸣,随即下起了大雨。

    5、基拉韦厄火山
    海拔1243米的基拉韦厄火山坐落在冒纳罗亚火山的东南侧,山名的意思是“吐出许多”。基拉韦厄火山的活动极为频繁,曾经有过30年喷发50次的记录。从1983年初到1984年4月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居然发生了17次火山爆发,其活动频繁在世界上实属罕见。

    6、气势汹涌
    火山爆发的时候,其景象十分壮观。熔岩像喷泉一样翻涌奔腾,四处飞溅。金黄色的巨流像决堤的洪水,有的沿裂缝泻出,有的则从火山口喷出,气势汹涌,势不可挡。

    7、喷发特征
    最著名的喷发特征是壮观的熔岩抛向空中达90米,最高达503米。离开火山口的熔岩,就像一条红色河流,沿着山丘向下流动。相传在夏威夷火山居住着女神佩莉,她时常云游太平洋诸岛,基拉韦厄火山的爆发就是为了迎接女神远游归来。

    8、热带雨林
    除这两座火山外,茂密的热带雨林也生长在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内。另外,这里经常活动着如蝙蝠、大鹰、乌鸦、夏威夷白腹水鸟等动物,其中还有夏威夷州州徽图案上的夏威夷雁。

    四、形成原因

    1、岩浆库
    冒纳罗亚火山是怎么形成的?地表下面,越深温度越高。在距离地面大约32公里的深处,温度之高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岩石熔化时膨胀,需要更大的空间。世界的某些地区,山脉在隆起。这些正在上升的山脉下面的压力在变小,这些山脉下面可能形成一个熔岩(也叫岩浆库)。

    2、锥形山头
    这种物质沿着隆起造成的裂痕上升。熔岩库里的压力大于它上面的岩石顶盖的压力时,便向外迸发成为一座火山。喷发时,炽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突然冒出。这些物质堆积在开口周围,形成一座锥形山头。“火山口”是火山锥顶部的洼陷,开口处通到地表。

    3、火山岩
    实际上,火山岩是被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当岩浆上升到接近地表的高度是,它的温度和压力开始下降,发生了物理和化学变化,岩浆就变成了火山岩.火山是由什么形成的?地表下面,越深温度越高。在距离地面大约32公里的深处,温度之高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

    4、火山口
    喷发时,炽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突然冒出。这些物质堆积在开口周围,形成一座锥形山头。“火山口”是火山锥顶部的洼陷,开口处通到地表。锥形山是火山形成的产物。火山喷出的物质主要是气体,但是像渣和灰的大量火山岩和固体物质也喷了出来。

    五、火山特色
    1、夏威夷群岛
    夏威夷群岛是火山岛,也是太平洋上有名的火山活动区,因为这些岛屿正位于太平洋底地壳断裂带上,夏威夷群岛都是由地壳断裂处喷发出的岩浆形成的,直至现在,一些岛上的火山口,还经常发生火山喷发活动。如夏威夷岛上的基拉韦厄火山、冒纳罗亚火山,毛伊岛上的哈里阿卡拉火山,都是经常喷发的现代活火山。

    2、自然景色
    由于都是火山岛,夏威夷群岛各个岛屿,都是地势起伏的纵横山地、丘陵,平原很少。这也形成了夏威夷群岛美丽独特的自然景色。虽然夏威夷群岛位于热带太平洋上,但气温并不很高,也不太潮湿,一年四季气温都在14~32℃,变化很小,很适宜人们的生活。如果居住在山区,气温更加凉爽宜人。

    3、雨水充沛
    夏威夷群岛雨水充沛,许多丘陵和山地,都被浓密的森林和草地覆盖着,显现出自然景色的优美。同时,夏威夷群岛还有自己的岛花——红色的芙蓉花。在夏威夷各岛上,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盛开的鲜花。

    4、植物和花卉
    由于各种植物和花卉生长繁茂,夏威夷群岛的昆虫也是最多的。仅蝴蝶就有万种以上,而且有些品种是这个群岛上特有的。有一种蝴蝶叫“绿色人面兽身蝶”是一种世界上少见的大蝴蝶,它的翅膀展开时长达10厘米。所以,许多昆虫爱好者和研究人员,都要到这个岛上来研究和采集蝴蝶标本。

    5、海滨景色
    夏威夷群岛的海滨也非常美丽,那里有广阔的海滨沙滩和深蓝色的海洋,是供人们游泳、冲浪和各种水上活动的好地方,瓦基基海滩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海滩。在海边的林阴道旁,生长着许多椰子树,更显示出热带海岛风情。

    6、国家火山公园
    夏威夷岛上的冒纳罗亚活火山上,还有夏威夷国家火山公园。这个火山公园自冒纳罗亚山顶的火山口,一直延伸到海边。在火山公园里,可以看到世界其他地方难以见到的景观。如火山喷发时形成的硫磺堆积起来的平原、熔岩隧道等。还可看到从裂开的地面中喷发含硫的热水蒸汽。

    7、几老亚喷火口
    在冒纳罗亚活火山的几老亚喷火口,可见到沸腾的熔岩岩浆在翻滚,有时可见到断落的岩层掉进熔浆里,溅起的火炬有几十米高。在火山喷发口活动强烈时,会从火山口溢出熔融状态的岩浆,沿着山坡向下流,一直流淌到远在几十公里的太平洋里,并发出咆哮的声响,有时可延续几个月。

    六、喷发历史

    1、火神佩莉
    夏威夷当地人相信,火神佩莉被她那发怒的姐姐海神赶走后,来到了夏威夷火山居住下来,她云游了一座一座火山,最终在基拉韦厄岛的赫尔莫莫火山口找到了一个安全的家园。我们所看到了火山喷发据说是火神佩莉突发脾气的表现。

    2、1950年
    1950年冒纳罗亚火山爆发时,熔岩顺着斜坡向低处流去,流程约50余公里,一直流到海边,注入大海。当熔岩流流入海水中时,使海水沸腾,蒸汽滚滚,死鱼漂浮。1984年3月25日冒纳罗亚火山又喷发,喷出的熔岩下泻约27公里。

    坦博拉火山爆发,是有史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火山爆发喷射出1400亿吨岩浆,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投在日本广岛的那颗原子弹爆炸威力的5万倍。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火山,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火山是哪个

    一、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火山

    世界上爆发威力最大的火山爆发是坦博拉火山在1815年的一次大喷发。

    二、坦博拉火山的相关信息

    1、大喷发时间
    1815年的一次大喷发从4月5日持续到7月中旬。

    2、爆发指数
    火山爆发指数(VEI)为7。

    3、地理位置
    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北岸的休眠火山。

    三、坦博拉火山的影响
    这次火山爆发,喷入空中的火山灰和碎石估计为170万吨。其高度从4100米减为2850米。估计有60000人丧生。

    四、坦博拉火山的爆发过程

    火山喷出的火山灰总共有600亿吨之多,堆积厚度由近向远逐渐变薄,在距火山400千米的地方,火山灰仍有22厘米厚。

    五、相关信息
    1、体积最大的火山冒纳罗亚火山
    据说是世界上体积最大的一个火山,它位于美国境内,具体海拔如果不算海下的一部分的话达到了4205米。

    2、最高的火山及死火山阿空加瓜山
    据说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的一座死火山,在阿根廷,它的海拔达到了6959米。

    3、最高的活火山德尔萨拉多山
    是安第斯山脉中最高的活火山,这个火山位于阿根廷的边境也位于智利的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