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1000网

【蛇类之最】

发布时间:2020-01-05 / 作者:问答网整理 / 阅读:68次

世界上最大、最小、最长、最毒、最凶猛的蛇类是哪些呢?

目录
    蛇类之最,世界上最长寿的蛇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上最长寿的蛇

    一、世界上最长寿的蛇

    目前人们公认的最长寿的蛇属于森蚺和蟒蛇,根据有官方记录的记载,寿命最长的要数蟒蛇,在养殖环境下能活25年。

    二、简介
    1、中文学名
    蟒蛇。

    2、别称
    蟒、王蛇、蚺蛇、南蛇、埋头蛇、王字蛇、琴蛇、缅甸蟒、梅花蛇。

    3、门
    脊索动物门。

    4、纲
    爬行纲。

    5、亚目
    原蛇亚目。

    6、亚科
    蟒亚科。

    7、种
    蟒蛇。

    8、分布区域
    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等。

    9、异名
    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

    10、拉丁学名
    Python bivittatus。

    11、界
    动物界。

    12、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13、目
    蛇目。

    14、科
    蟒科。

    15、属
    蟒属。

    16、亚种
    有2亚种。

    17、命名者及年代
    Kuhl,1820年。

    三、形态特征
    1、最大
    最大全长(3.17+0.386)米。头颈部背面有一暗棕色矛形斑,头侧有一条黑色纵斑从鼻孔开始,经眼前鳞、眼斜向口角。眼下亦有一黑纹向后斜向唇缘,下唇鳞略有黑褐斑,头部腹面黄白色,体背棕褐色、灰褐色或黄色,体背及两侧均有大块镶黑边云豹状斑纹,体腹黄白色。

    2、形态
    头小,吻端较平扁,吻鳞宽大于高,背面可见,鼻孔位于鼻鳞两侧,鼻间鳞长度不到宽度的1.5倍;其后为一对较大的前额鳞;额鳞成对;眼中等大,瞳孔直立,椭圆形;眼前鳞2,;眼上鳞1,较大;眼后鳞3或4;眼下鳞1。

    3、头部
    头顶、颞部均为较小的鳞片;上唇鳞11-13片,第1、2上唇鳞有唇窝;体鳞光滑无棱,颈部54-64行,中段64-72行,肛前40-44行;腹鳞窄小255-263片;肛鳞完整;泄殖肛孔两侧具爪状后肢残迹,尾下鳞63-71对。

    四、生活习性

    1、栖息区域
    栖居于热带、亚热带低山丛林中,需要常绿阔叶林或常绿阔叶藤本灌木丛,以及良好的洞穴供休息及隐蔽。垂直栖息高度为海拔10-4050米。

    2、生活习性
    (1)、善攀援
    可长期生活在水中,嗜昏睡,夜行性、杂食性。该种喜热怕冷,25℃时活动状态一般;30℃以上时很活跃;20℃时不活动或少活动;15℃时便开始呈麻木状态;温度持续在5-6℃以下时,蟒蛇即死亡。当室温上升到35℃以上时,不喜活动;在强烈阳光下曝晒过久也会死亡,取食温度要在25℃以上。

    (2)、季节性
    活动情况因季节不同而异,冬季一般不活动,气温回升到25℃以上时,仅中午之后短暂出现。在春、秋季节,日出后活动,夜间少活动。高温天气多夜间活动取食,午后常躲藏阴凉处休息。高热过后开始变得活跃。雨天活动少,刮大风时则进入洞中隐蔽。

    (3)、冬眠
    有群居冬眠的习性,冬眠期约4个月,寒冷地带约5个月。冬眠大多利用自然洞穴、兽穴及岩窟。

    (4)、捕食技巧
    捕食时常慢慢爬行接近猎物,迅速咬住后用身体缠绕致死,并压扁成长条形,然后分泌唾液,使食物润滑吞食。可吃10-15千克重的山羊、鹿、麂、猪等动物,常食鼠类、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

    (5)、食量大
    蟒蛇食量较大,一次可吞食与体重相等重或超过体重的动物。该种消化力强,除猎获物的兽毛外,皆可消化,但饱食后可数月不食。

    (6)、特殊结构
    蟒蛇捕到猎物,无论其体型大小,都是不经咀嚼方就把猎物吞下。蟒蛇的这种吞食方式主要来源于它们下颌的特殊结构。下颌骨由彼此独立的两大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可以交替运动,为了更好的进食,蟒蛇在竖起前身同时,将嘴张大,咬住猎物,然后再闭合上下颌骨,依次让每个上下颌轮换的运动。

    (7)、逃生本领
    如果这时有其他动物来进攻,它便立即将已吞进肚的食物吐出后逃离。

    3、分布范围
    (1)、自然分布
    该种分布于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香港、云南、西藏自治区),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爪哇,苏拉威西岛),老挝,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2)、引进地区
    新加坡、美国(佛罗里达州)。

    五、繁殖方式
    1、性成熟
    蟒蛇要经过2-3年的生长,性器官才基本发育成熟,其生殖年龄一般在2.5岁以上。1条雄蟒可先后与数条雌蟒交配。

    2、成熟特征
    成熟特征为:雄蟒身躯修长,尾部瘦尖 ,生殖孔两侧的钩长,外露明显,生殖孔两侧受到按压可见生殖器官。雌蟒身躯肥胖,尾部稍丰满,生殖孔两侧的钩短,不明显外露,生殖孔两侧受到按压时不见生殖器官露出。

    3、交配期
    蟒蛇的交配期一般在3-8月份。蟒蛇发情时,雌蟒从皮肤和尾基部的腺体分泌出其特征气味以引诱雄蟒,雄蟒会跟踪气味找到雌蟒,相遇后即进行交配活动,交配过程长达1-3小时。交配后,雌蟒开始受精,孕卵约121-140天,此期间不进食。

    4、孵化时间
    孵化时间与外界气温有关,一般常温情况下为60 天左右。孵化时雌蟒用身体围绕成塔状或帽状的窝,盘伏在卵堆上,靠节律性收缩肌肉使体内发热。在整个孵化过程中,雌蟒不进食,不爬动。孵化期间雌蟒不能承受惊吓。卵被连续孵化55-61天就陆续破壳,这时卵壳失去韧性,幼蟒会用头及身体猛烈撞击并撕咬破壳而出。

    5、产卵时间
    蟒蛇产卵时间为3小时左右 , 有时持续几天,产卵数8-103枚,卵为白色,每个重100-130克,长7-10厘米, 宽5-6厘米,呈长椭圆形,似鸭蛋大小。产完卵的雌蟒,有护卵习性,一般此时期也不进食,继续消耗体内营养。

    六、主要价值

    1、商业价值
    蟒蛇皮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可用于乐器的琴膜或鼓皮,也可加工成高档皮鞋、手提包、钱包等。但正因该种价值较高,而出现较多的贩卖、走私蟒蛇皮,而从中牟取暴利的现象,因而导致蟒蛇资源遭受到极度破坏,野外残存的数量已经非常稀少。现蟒蛇皮采制依靠人工养殖。

    2、医药价值
    (1)、《本草纲目》
    “蚺蛇胆,味甘、苦、寒,有小毒。主心匿痛,下腹匿疮,目肿痛。”,“蛇脂绵裹塞耳聋,亦傅肿痛,摩着物,皆透也。”

    (2)、《名医别录》
    “蟒蛇油,主皮肤风毒、妇人产后腹痛余疾。”,“蟒肉味甘,性温,有小毒。除手足风痛,杀三虫 , 去死肌,皮肤风毒疠风,疥廯恶疮。具祛风活络,杀虫止痒功效,用于风痹,瘫痪,疠风,疥廯,恶疮。

    蛇类之最,世界上最长的蛇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上最长的蛇

    一、世界上最长的蛇

    亚马逊森蚺(最长长度:10米以上;体重:250公斤以上)。

    二、简介
    1、中文学名 
    绿水蚺。

    2、亚目 
    蛇亚目。

    3、科 
    蚺科。

    4、界 
    动物界。

    5、属 
    水蚺属。

    6、种 
    森蚺。

    7、拉丁文名称 
    Eunectes murinus。

    8、繁殖方式 
    卵胎生。

    9、目 
    有鳞目。

    10、别称 
    森蚺、亚马逊森蚺。

    11、二名法 
    Eunectes barbouri。

    12、门 
    脊索动物门。

    13、纲 
    爬虫纲。

    14、分布区域 
    南美洲。

    15、命名时间 
    Linnaeus, 1758年。

    三、外貌特征

    1、卵胎生
    幼蚺是卵胎生的,有时一胎达七十条左右。许多幼蚺被凯门鳄(Caiman)吃掉。

    2、最长的蛇
    他们被认为是世界最长的蛇,喜欢生活在沼泽、浅溪和静止的河川中,是亲水性最大的巨蛇。森蚺大部分在夜间活动,但也常在大白天看到它在晒太阳。

    3、摄食特征
    森蚺的嘴巴上下可张到180度左右,4排牙齿可以独立活动,没有下巴,上腭中间的2排牙齿可以上下游动,有利于吞噬猎物,它的蛇皮可以拉伸,因此可以吞下比自己体型还大的猎物。

    4、生物感应
    森蚺的舌头是化学物探测器,鳞片可以感知猎物是否有动,眼睛是热能感应器,它们的气管在喉咙处,在吞噬猎物时,它们的气管是在外面的,所以不必担心气管堵塞。

    四、繁殖饲养

    1、卵胎生动物
    森蚺属于卵胎生动物,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体内发育的一种生殖形式。受精卵虽在母体内发育成新个体,但胚体与母体在结构及生理功能的关系并不密切。

    2、胚胎发育
    胚胎发育所需营养主要靠吸收卵自身的卵黄,胚体也可与母体输卵管进行一些物质交换。这是动物对不良环境的长期适应形成的繁殖方式,实际母体对胚胎主要起保护和孵化作用。

    3、分布范围
    仅生活于南美洲,喜水。

    五、世界纪录
    1、世界上最长的蛇
    亚马逊森蚺,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蛇,栖息于南美洲。

    2、身长体重
    最长可达10米以上,重达二百二十五公斤以上,粗如成年男子的躯干;但一般森蚺长度在5米左右。

    蛇类之最,世界上最小的蛇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上最小的蛇

    一、世界上最小的蛇

    钩盲蛇(平均体长:6-17厘米)。

    二、简介
    1、中文学名
    钩盲蛇。

    2、拉丁学名
    Ramphotyphlops braminus。

    3、别称
    入耳蛇、地鳝、铁丝蛇。

    4、界
    动物界。

    5、属
    钩盲蛇属。

    6、纲
    爬行纲。

    7、亚纲
    双孔亚纲。

    8、毒性
    无毒。

    9、目
    蛇目。

    10、亚目
    盲蛇亚目。

    11、科
    盲蛇科。

    12、门
    脊索动物门。

    13、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14、种
    钩盲蛇。

    15、分布区域
    非洲及亚洲。

    三、外形特征

    1、体型
    钩盲蛇体型细小幼长,平均体长约只有6至17厘米。它们的头部与尾巴两端外表是一样的,身体上也没有明显较为幼细的颈部,双眼已经退化成两颗小圆点。

    2、鳞片
    头部的鳞片非常细碎,而且与身体其它部位的鳞片大小相同,而尾巴末端则有一枚很细小的尖鳞。成年的钩盲蛇身体呈亮灰色或紫色。

    3、眼睛
    钩盲蛇的细小眼睛上盖有一片透明薄膜,显示其双眼已经失去视能。它们的眼睛并不能构成影像,不过仍有一定的感光能力。

    4、栖息环境
    钩盲蛇是栖息于地洞的蛇种,由于体型细小,加上善于掘洞,因此经常被误认为蚯蚓,唯一分别就是钩盲蛇的身体并没有分成明显的段节。

    四、生活习性
    1、生活环境
    钩盲蛇经常在市区及农地出没,它们生活于地下,并居于蚂蚁或白蚁的巢穴中。

    2、摄食范围
    盲蛇小时候吃蚂蚁蛋,大了吃蚂蚁。它们亦会生活于潮湿森林中的树木内,钩盲蛇的生息地带主要取决于湿度及温度。钩盲蛇以蚂蚁及白蚁为食,亦会进食它们的卵及幼虫。钩盲蛇在土壤中主要捕食蛆蝴、多足类、白蚁和其他昆虫卵、幼虫、蛹,无疑对农作物是有益无害的蛇类。

    五、繁殖与栖息
    1、繁殖方式
    钩盲蛇是单性繁殖的蛇种,因此所有研究所能收集的钩盲蛇样本都是雌性的。主要会以卵生形式作繁殖,产卵2~7枚,卵径12毫米×4毫米,有时亦会直接产出幼蛇,每次的生产量约为8只左右。

    2、栖息环境
    钩盲蛇生活在腐木石头下、落叶堆、垃圾堆和岩缝间等阴暗潮湿的地方,晚上及下雨过后会到地面上活动,行动敏捷。在全省低海拔地区都有分布,数量尚可。

    六、物种分布与分类

    1、分布范围
    (1)、综述
    钩盲蛇主要分布地是非洲及亚洲,不过如今已经扩展至世界各地,在澳大利亚及美洲地均能找到它们的踪影。

    (2)、非洲
    在非洲的喀麦隆、贝宁、南非、多哥、科特迪瓦、索马里、桑给巴尔、坦桑尼亚海岸、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及塞舌尔等地都能找到钩盲蛇。

    (3)、亚洲
    在亚洲,钩盲蛇则主要出没于阿拉伯半岛、伊朗、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马尔代夫、拉克沙群岛、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琉球群岛、台湾、香港、华南地区、海南岛、马来半岛、新加坡、新几内亚、苏门答腊与及附近的岛群。

    (4)、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钩盲蛇分布于达尔文市、昆士兰北端等地。

    (5)、美洲
    而在美洲,钩盲蛇则出现于美国的麻省(马萨诸塞州)、佛罗里达等地区,亦散见于墨西哥及危地马拉等地;钩盲蛇也是拉克沙群岛上所发现的唯一蛇种。

    (6)、国内
    在中国,钩盲蛇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已知最北纪录为宜昌和重庆。

    2、物种分类
    (1)、高雄盲蛇
    仅见于台湾省。

    (2)、大盲蛇
    见于云南金沙江边和海南岛,体内曾发现14个充分发育的胚胎。

    (3)、白头钩盲蛇
    分布于香港。

    (4)、本科蛇类
    本科蛇类体型较小。

    (5)、非洲巨盲蛇
    最大的非洲巨盲蛇可达750毫米,一般种类全长在200毫米以下。吻端略扁。眼隐于眼鳞之下,口小,位于头部腹面。上颌骨横置,与头骨连结疏松,其上着生少数牙齿;前颌骨、腭骨和翼骨均无齿,少数种类的下颌齿骨前端尚有一枚牙齿。

    七、保护级别
    1、国家林业局
    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3、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

    4、注意
    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蛇类之最,世界上最奇特的蛇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上最奇特的蛇

    一、世界上最奇特的蛇

    阴茎蛇。

    二、简介
    1、中文学名
    阴茎蛇。

    2、拉丁学名
    Atretochoana eiselti。

    3、科
    真蚓科。

    4、界
    动物界。

    5、属
    闭管螈属。

    6、种
    伊氏真蚓 。

    7、目
    无足目。

    8、别称
    艾氏闭管螈、伊氏真蚓。

    9、亚科
    盲螈亚科。

    10、门
    脊索动物门。

    11、纲
    两栖纲。

    三、相关信息

    1、发现
    在巴西发现一个奇怪的蛇,它类似于阴茎整个生物学家世界惊讶的发现。特别是由于这种罕见的奇怪物种被认为是灭绝的事实。科学家发现怪异的动物马德拉河的底部在巴西,和它的稀有物种的两栖动物叫Atretochoana eiselti的。

    2、生物学家宣城
    生物学家朱利安新疆吐鲁番地区是一个负责的研究,并且他宣称:他说:“尽管阴茎蛇看起来像蛇一样,他们是不是爬行动物和更密切的关系,蝾螈和青蛙。

    3、亚马逊地区
    亚马逊是一个盒子的惊喜,当它涉及到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还有更被发现的怪异蛇类似于一个某男性的附属物是盲目的,它有没有眼球,它的呼吸通过它的皮肤,它的身体有没有肺。

    4、软盘蛇
    更重要的是,科学家相信,它是不是真正的爬行动物。媒体称,这个奇怪的动物“人水蟒”,生物学家把它当作一个软盘蛇。
     

    蛇类之最,世界上最美丽的蛇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上最美丽的蛇

    一、世界上最美丽的蛇

    绿树蟒。

    二、简介
    1、中文学名
    绿树蟒。

    2、拉丁学名。
    Chondropython viridis。

    3、界
    动物界。

    4、门
    脊索动物门。

    5、纲
    爬虫纲。

    6、目
    有鳞目。

    7、亚目
    蛇亚目。

    8、科
    蟒科

    9、属
    树蟒属。

    10、种
    绿树蟒。

    11、分布区域
    巴布亚、新几内亚等。

    三、外形特征

    1、体长
    成年的绿树蟒体长平均约有90至120厘米,最高纪录为213厘米。它们的上唇鳞片位置,有一双具备耐热功能的凹槽。

    2、体色
    绿树蟒一如其名,其身体颜色是鲜明的绿色,沿着脊柱位置有一条蓝色条纹,周身零星分布白色或黄色的鳞片。也有部分产地的绿树蟒背部中央只有黄、白色鳞片组成的线条。

    3、幼体
    (1)、颜色分类
    幼体绿树蟒主要有淡黄、鲜红和砖红几种颜色。淡黄的个体背部有黑色为主的条纹,夹杂白斑;鲜红和砖红的个体背部条纹为白色为主,夹杂黑斑。同一窝孵化的绿树蟒幼体,可能同时出现各种颜色。

    (2)、主体色
    幼体绿树蟒一般在出生后几个月至几年间,变换为成体的绿色调为主体色。个别产地的绿树蟒,成体后仍然会保持淡黄色的体色。

    四、生活习性
    1、栖息环境
    绿树蟒与一般树蟒一样,栖息于树木之上。它们会以身体环绕树枝往来回蜷,最后把头部垂在正中间位置,远看形状就像一个马鞍。这个独特的栖息姿态,与隶属蚺科并分布于南美洲的翡翠树蚺几乎是一样的,由于二者不论是外型还是栖息动作都如此相似,因此经常令人产生混淆。绿树蟒上唇的热窝较少, 集中于上唇前方。

    2、食物类型
    绿树蟒主要进食小型的哺乳类动物,例如鼠类等,有时亦会进食其它爬虫动物。虽然有很多文献指绿树蟒会进食鸟类,但事实上鸟类并不是绿树蟒的进食对象。学者史威德克曾为绿树蟒有否食用鸟类的问题作出研究,他多次把绿树蟒胃部里的食物成分作出化验,结果发现超逾一千种被绿树蟒吞食的动物里,并不包括任何鸟类。

    3、捕猎方式
    绿树蟒的捕猎方式是静待于树枝上作伏击,看准机会后,迅速张开口将猎物咬住,然后整个身体以尾巴倒挂在树枝上为着力点向后拉拽,猎物被倒吊著缠绕几圈后,慢慢窒息死亡。绿树蟒一般确定猎物不再挣扎后,找到猎物头部,倒吊著进行吞咽。

    五、繁殖与分布

    1、繁殖
    (1)、卵生
    绿树蟒是卵生动物,每次大概能生产12至25枚蛇卵。母蛇会把蛇卵放置到树洞里,继而进行孵育。

    (2)、孵化
    孵化后出生的幼蛇体色主要是浅黄色,布有淡淡的紫色及棕色的斑纹。当幼蛇逐渐成长,其体色就会慢慢地变化成鲜绿的颜色。

    2、分布范围
    (1)、区域
    绿树蟒多居于热带雨林与及灌木丛间。它们主要分布于印尼(如斯考滕群岛等地)、巴布亚新几内亚与及澳大利亚(包括昆士兰东岸附近的约克角半岛)一带。其标本产地为印尼的阿鲁群岛。

    (2)、生态竞争
    另外,绿树蟒与地毯莫瑞蟒是分布在相同区域的两个同科蛇种,彼此间经常出现生态上的竞争。

    六、致危因素与保护
    1、致危因素
    (1)、栖息地受到破坏
    对于绿树蟒而言最大的生态威胁是其主要栖息地逐渐受到破坏,在西新几内亚一带情况尤为严重。现在的西新几内亚正受印尼占领,区内的树木正面临印尼政府的砍伐工程。

    (2)、巴布亚土著会吃蛇
    另一方面,绿树蟒所栖息的古旧森林里亦同时居住有一些有食蛇习俗的巴布亚土著,这对于绿树蟒而言又是一个强烈的威胁。

    2、保护级别
    绿树蟒,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中保护物种,禁止进出境。

    蛇类之最,世界上最毒的蛇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上最毒的蛇?

    一、世界上最毒的蛇

    细鳞太攀蛇。

    二、简介
    1、中文学名
    细鳞太攀蛇。

    2、拉丁学名
    Oxyuranus microlepidotus。

    3、别称
    内陆太攀蛇、内陆盾尖吻蛇、沙漠猛蛇、凶猛太攀蛇、大斑蛇。

    4、亚科
    眼镜蛇亚科。

    5、门
    脊索动物门。

    6、纲
    爬行纲。

    7、目
    有鳞目。

    8、亚目
    蛇亚目。

    9、科
    眼镜蛇科。

    10、界
    动物界。

    11、属
    太攀蛇属。

    12、分布区域
    澳大利亚中部干旱的平原与草地。

    三、外形特征

    1、形体
    细鳞太攀蛇的形体比普通太攀蛇要小,成蛇也仅为2米左右(合6.5英尺),细鳞太攀蛇的头部扁平,略尖,眼睛相对较大。

    2、鳞片
    细鳞太攀蛇有灰色到黄褐色的鳞片,这些鳞片有时会镶有细黑边。躯干部为褐色或橄榄绿色,腹部为黄白色,而头部则为黑色或有黑色斑纹。

    3、毒牙
    毒牙长7.0~13.0毫米,具有强烈毒性。

    四、生活习性
    1、食性
    细鳞太攀蛇又被称作凶猛太攀蛇,它是地球上毒性最大的蛇之一。被它咬一口产生的毒液,足以杀死一百个成年人。尽管如此,内陆太攀蛇的性格比较温柔,如果你不捕捉它们,它们是不会轻易被激怒。这种蛇主要吃老鼠等一些小型哺乳动物。

    2、攻击
    细鳞太攀蛇蛇在捕食或受到惊扰时会将前半身成S形挺立起来,攻击速度极快,几乎快到人眼无法看得见,是世界上攻击速度最快的毒蛇,

    3、防御
    往往猎物还没来得及反应,已被它的毒牙连续咬了二三下。当它采取防御姿势时,身体会抬离地面。

    五、生长繁殖
    1、繁殖方式
    细鳞太攀蛇为卵生蛇类,每次产约12歼~20枚卵。

    2、栖息环境
    细鳞太攀蛇栖息于人迹罕至的干燥平原、草原、荒漠及干枯河床等地。它们常栖身于鼠穴(洞穴原来的主人经常会被它们吃掉)、较深的地表裂缝或凹洞,有时也寄居于石缝和墙洞中,内陆太攀蛇以蛙、蟾蜍、小哺乳动物为食。内陆太攀蛇经常在河滩地上干硬的泥巴裂缝中猎食啮齿类及小型有袋动物。

    3、分布范围
    细鳞太攀蛇栖息于澳大利亚中部干旱的平原与草地,潜伏于草丛中捕获猎物。

    六、毒性毒理

    1、最毒的蛇
    细鳞太攀蛇是陆地上最毒的蛇。细鳞太攀蛇的毒液的半数致死量(LD50)只有0.0021mg/kg,但排毒量达125mg~400mg,比响尾蛇毒性强300倍,约相当于眼镜王蛇的20倍,但是眼镜王蛇的注射量弥补了这点。

    2、致死量
    细鳞太攀蛇与钩鼻海蛇(Enhydrinaschistosa)的致死情况不相上下,在动物毒素学上足以排到前十位。其一次排出的毒液能在24小时内毒死20吨的猎物,这相当于25万只小白鼠、100个成年人或两头非洲大象的重量。杀死两名成年人仅仅需要1毫克的毒液量。

    3、毒素种类
    细鳞太攀蛇的毒素种类为神经毒素和心脏毒素揾。它的毒液分子是从一个名叫尿钠排泄缩氨酸的蛋白质家族进化而来,在脊椎动物中,这些缩氨酸乡的作用是使心脏周围的肌肉松弛的。

    4、神经毒素
    (1)、作用于神经与肌肉
    神经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和肌肉接合点,抑制和麻痹神经末梢,阻断肌肉与神经的联系。如果肌肉与神经失去联系,则会无法正常行动。患者一开始会头疼、恶心、呕吐,继之以腹痛、晕眩和视力模糊,严重者还会痉挛和昏迷,并最终导致呼㳘吸系统瘫痪。

    (2)、造成大出血
    它还会造成受害者大出血、严重的肌肉损伤及肾衰竭,它的毒素中还含有能破坏肌肉组织及加速血液凝固的毒蛋白。如果血液凝固,就无法将氧气等有机物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会使心脏停止跳动。

    5、快速致死
    细鳞太攀蛇不仅是陆地上毒性最强的蛇,而且咬对手时注入的毒液数量也较多,一次所注入的毒液最多可达几百毫克,毒性之强烈,常常是它对猎物发起袭击后尚未松口,猎物已丧命,或猎物尚未察觉自己遭受伤害,就因毒性发作失去知觉;其毒性相当于50条印度眼镜蛇,属神经型毒素,被咬后人体会麻痹,最终在15分钟到30分钟内因为呼吸衰竭而死。

    6、世界纪录
    世界上陆地毒性最强的蛇:细鳞太攀蛇 是全世界最强毒性的陆栖蛇种,一次毒液就可杀死20万只老鼠,半数致死量0.025mg/kg。(吉尼斯世界纪录)

     


    蛇类之最,世界上最大的蛇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上最大的蛇?

    一、世界上最大的蛇

    亚马逊森蚺(最长长度:10米以上;体重:250公斤以上)。

    二、简介
    1、中文学名
    绿水蚺。

    2、亚目
    蛇亚目。

    3、科
    蚺科。

    4、界
    动物界。

    5、属
    水蚺属。

    6、种
    森蚺。

    7、拉丁文名称
    Eunectes murinus。

    8、繁殖方式
    卵胎生。

    9、目
    有鳞目。

    10、别称
    森蚺、亚马逊森蚺。

    11、二名法
    Eunectes barbouri。

    12、门
    脊索动物门。

    13、纲
    爬虫纲。

    14、分布区域
    南美洲。

    15、命名时间
    Linnaeus, 1758年。

    三、外貌特征

    1、卵胎生
    幼蚺是卵胎生的,有时一胎达七十条左右。许多幼蚺被凯门鳄(Caiman)吃掉。

    2、最大的蛇
    他们被认为是世界最大的蛇,喜欢生活在沼泽、浅溪和静止的河川中,是亲水性最大的巨蛇。森蚺大部分在夜间活动,但也常在大白天看到它在晒太阳。

    3、摄食特征
    森蚺的嘴巴上下可张到180度左右,4排牙齿可以独立活动,没有下巴,上腭中间的2排牙齿可以上下游动,有利于吞噬猎物,它的蛇皮可以拉伸,因此可以吞下比自己体型还大的猎物。

    4、生物感应
    森蚺的舌头是化学物探测器,鳞片可以感知猎物是否有动,眼睛是热能感应器,它们的气管在喉咙处,在吞噬猎物时,它们的气管是在外面的,所以不必担心气管堵塞。

    四、繁殖饲养

    1、卵胎生动物
    森蚺属于卵胎生动物,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体内发育的一种生殖形式。受精卵虽在母体内发育成新个体,但胚体与母体在结构及生理功能的关系并不密切。

    2、胚胎发育
    胚胎发育所需营养主要靠吸收卵自身的卵黄,胚体也可与母体输卵管进行一些物质交换。这是动物对不良环境的长期适应形成的繁殖方式,实际母体对胚胎主要起保护和孵化作用。

    3、分布范围
    仅生活于南美洲,喜水。

    五、世界纪录
    1、世界上最大的蛇
    亚马逊森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蛇,栖息于南美洲。

    2、身长体重
    最长可达10米以上,重达二百二十五公斤以上,粗如成年男子的躯干;但一般森蚺长度在5米左右。

    蛇类之最,世界上最重的蛇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上最重的蛇?体重最大的蛇!

    一、世界上最重的蛇

    印度蟒。

    二、简介
    1、中文名
    印度蟒。

    2、科属
    蟒科。

    3、别称
    黑尾蟒。

    4、亚科
    蟒亚科。

    三、生活习性

    1、无毒
    亚科的蟒蛇无毒,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水边,有的属树栖性动物,用缠绕窒息的办法来措杀猎物。最大的可以吞下一只小羊、小猪或者小鹿。不过。它们一般食小得多的猎物,栖息在都市里的蟒蛇还是灭鼠的能手。

    2、繁殖
    它们一窝可产下15—100个蛋,数量的多少由其体型的大小而定。孵化的时间大约在60—80天之间。蟒亚科蟒蛇行动缓慢,容易驯服。为了获取它们的肉和皮,它们经常遭到人类的捕杀。

    四、形态特征
    1、网纹蟒蛇
    网纹蟒蛇亦属蟒亚科。这们看起来似乎比较温柔苗条,但一般认为是现代蛇中最长的一种,一般都有8米长,有人曾记录过9.6米的最高纪录。斑点网纹蟒蛇分布在东南亚的缅甸、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一带。

    2、活动范围
    它们常在城市里出没,特别是在河岸边。据说在马来马西亚的萨里巴布岛上,曾经吃过一个14岁的男孩。印度尼西亚也曾发生过这种事情。

    3、非洲蟒
    非洲属于蟒亚科的蟒蛇有岩蟒,也叫非洲蟒,体长可达7米。此外还有球蟒,又叫王蟒,它们常缩成球状,把头藏在里面。主要分布在非洲西部的赤道附近。

    4、印度蟒
    印度蟒在亚洲的南部曾经常见,它的身体厚实,体长一般不到4米,但也有长达8米的。它们是盛宴上很受欢迎的野叶。由此可知,它们经常遭到人类的措杀,数量逐年递减,已处于濒危状态。

    五、保育状态

    1、低危级别
    印度蟒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低危”级别。意指此蛇物种数量被判断暂未有即时危险,但已 属于开始受到威胁的类别。许多印度蟒遭猎杀的原因,是其优秀亮丽的表皮受到皮革商人的觊觎,因而逐渐成为濒危物种。

    2、地理分布
    印度蟒主要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南部、孟加拉国、缅甸、中国华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东至福建,南至海南岛)、中国香港、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半岛,与及印尼一些岛屿。其标准产地为“印度(Indiis)”。

    六、栖息与习性
    1、栖息环境
    一条身处于印度盖奥拉迪欧国家公园的印度蟒,正在地洞前方晒太阳印度蟒能在广泛类别的地形活动,包括草原、湿原、灌木林、岩山、树林与及河谷。它们的生活亦需要接近水源。有时候印度蟒也会栖息于其它哺乳动物的洞穴、中空树干、水苇丛与及红树林中。

    2、生活习性
    印度蟒动作迟缓,平常性格颇显怯懦,即使遇到危难也不擅长逃逸。行动路径多以直线形式为主,移动时身体多呈直线状。它们是相当优秀的游泳者,也会以水中为活动根据地,必要时更能于水中潜伏一段时间。不过虽然印度蟒有在水中短时间逗留的能力,但它们的主要活动地带始终仅限于浅水或河边位置而已。

    蛇类之最,世界上最凶猛的蛇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上最凶猛的蛇?

    一、世界上最凶猛的蛇

    黑曼巴蛇。

    二、简介
    1、界
    动物界。

    2、纲
    爬行纲。

    3、亚目
    蛇亚目。

    4、属
    曼巴属。

    5、分布区域
    非洲东部和南部、西非有间断分布。

    6、体长
    230.0cm。

    7、拉丁学名
    Dendroaspis polylepis。

    8、门
    脊索动物门。

    9、目
    有鳞目。

    10、科
    眼镜蛇科。

    11、种
    黑曼巴蛇。

    12、命名者及时间
    Günther,1864年。

    13、中文学名
    黑曼巴。

    14、别称
    黑树眼镜蛇。

    三、形态特征

    1、命名来源
    黑曼巴蛇的名字主要是源于其乌黑的口腔,相比之下,其危险性较低的近亲绿曼巴蛇,则保存了像其名字一样的绿色身体。一般来说,虽然黑曼巴蛇行动迅速、十分危险,但黑曼巴蛇和其他大型毒蛇相同,会尽量避免和人类接触。

    2、体型修长
    黑曼巴蛇体型修长,成蛇一般2.3米,最长记录可达4.45米。头部为棺材状长方型,体色为灰褐色,由背脊至腹部逐渐变浅,黑曼巴蛇的天敌除人类外,獴及蛇鹫等动物。

    3、身体颜色
    事实上,黑曼巴蛇一般并不是黑色的,它们的体色有多种变化,主要有灰色、墨绿色、棕色、褐色、土黄色等;而幼体则主要为鲜艳的灰色或墨绿色。 黑曼巴蛇的腹部为白色,有的为米黄色;除此之外,有些个体的身上还长有浅色的条纹。

    4、识别特征
    黑曼巴蛇最易辨认的特征是它那乌黑的嘴巴,当遇到威胁时,这便是其最好的警告信息;它的眼睛主要是棕色或黑色。

    5、体型庞大
    黑曼巴蛇的体型庞大,成体的平均体长为2.5米,而最大则可达4.45米;其一般体重为1.6公斤。它是世界第二长的毒蛇,仅次于亚洲的眼镜王蛇。此蛇的平均寿命为11年。

    四、分布与栖息
    1、分布范围
    (1)、非洲
    曼巴蛇分布于非洲各地,已发现过它的地方有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博茨瓦纳、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伟、安哥拉、纳米比亚、马拉威、莫桑比克、南非共和国及刚果。

    (2)、海拔
    黑曼巴蛇绝少生活于海拔1000米(3280.8 呎)或以上的地方。它们的分布地也包含中非共和国,马里共和国,乍得与尼日利亚的边界。这可导致一些对毒蛇分布地不太了解的医护人员,错认毒蛇物种而给予伤者无效的血清。

    2、栖息环境
    (1)、分布广泛
    黑曼巴蛇分布广泛,从热带干湿季气候地区,疏林地,石地,到密林等地均有它们的行踪。

    (2)、主要栖息地
    其中,灌木林则为它们主要的栖息地。

    (3)、人类受到袭击
    在黑曼巴蛇主要出没的地方,有75%的人从事农业;在中午时分,黑曼巴蛇通常会爬上较高的地方(像树顶)晒太阳或等候猎物;而这也是人类受到袭击的主要原因,因为很多果园工人都徒手摘取树上的农作物,这便引发了蛇去攻击以自保。

    五、生活习性

    1、冷血动物
    大部分时候黑曼巴蛇喜欢呆在地表的洞穴中,或者岩石和树木的缝隙中。像所有的爬行动物一样,黑曼巴蛇也是冷血动物,所以需要外界热量来保持其自身的温度,这样黑曼巴蛇每天都要舒舒服服地躺在岩石上在太阳下面晒几个小时,而到了夏天地表温度过高的时候,它们也会钻到地下的洞穴中避暑。

    2、捕食技巧
    黑曼巴蛇在捕食的时候可以以及快的速度在地面爬行,在攻击的一瞬间它们的头可以窜到大约一米的高度,而即使在爬行的过程中它们的头也可以保持高于地面五十厘米的高度。这种夸张的攻击姿态在蛇的世界中是比较少见的。

    3、视线极好
    它们拥有极好的视线,这也使他们在攻击上拥有很大的优势。当然,有毒蛇真正的武器还是剧毒的毒液,这使黑曼巴蛇的主要狩猎对象比如蝙蝠蜥蜴都没有任何存活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受到真正威胁的时候黑曼巴蛇也会迅速逃回栖息的洞穴,同时攻击途中所有阻拦自己的生物。

    4、捕猎能力
    黑曼巴蛇的毒液藏在口中的两颗中空的大牙里,每当咬到猎物的时候黑曼巴蛇嘴里可移动的嘴骨就会把两颗毒牙往前顶,把毒液注入目标体内。毒液可以使目标迅速麻痹这样方便黑曼巴蛇一口把猎物吞下去,其体内的生化酶可以让消化工作在猎物到达胃部之前就开始,这样即使是最难消化的食物也会在几个小时内消失。

    5、毒液毒性
    (1)、毒素分类
    黑曼巴蛇的毒液里主要含有神经毒素及心脏毒素。

    (2)、毒性数据
    其毒液的LD50毒性数据为0.32 mg/kg(皮下注射)、0.25 mg/kg(静脉注射)及0.941 mg/kg(腹腔注射)。

    (3)、毒液分泌量
    其平均毒液分泌量为50—120毫克,而最大纪录则为400毫克。在有效血清面世之前,由黑曼巴蛇造成的死亡率接近100%,因为此蛇几乎在每次攻击都会注入足以致命的毒液分量。临床报告显示被咬者可在30-60分钟内死亡。死亡率与死亡时间受很多因素影响。

    六、繁殖方式
    1、生殖方式
    黑曼巴蛇生殖方式为卵生,在春夏两季产卵,每次产6-17枚卵。

    2、交配
    雄性蛇会长途跋涉以寻找理想的配偶,在交配过后雄蛇和雌蛇都会回到各自的巢穴。雌蛇一次大约产10到25个卵,一般都生在腐烂的植物丛中——植物在腐烂过程中会散发热量,这有助于蛇卵的孵化。

    3、孵化
    蛇卵的外壳也允许氧气和水分到达晶胚内部。初生的黑曼巴蛇就有半米长,颜色一般都是绿色,它们在出生之后不久就会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并开始捕食小老鼠一类生物,几年之后它们会长到成年的长度两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