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1000网

目录

上海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22-05-10 / 作者:问答网整理 / 阅读:132次

中国十大,上海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哪些?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一、上海龙华庙会

1、简介
(1)、中文名
上海龙华庙会。

(2)、遗产类别
民俗。

(3)、申报单位
徐汇区。

(4)、所属地区
上海 · 徐汇区。

(5)、申报日期
2006。

(6)、遗产级别
市。 

2、概述
龙华庙会以龙华寺为中心,主要分布于上海市区北起龙华路茂公桥(华容路口),南至中山路(今龙华西路)和天钥桥路相交处的长达千米的狭长地带中。

3、相关信息
(1)、属性
上海龙华庙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华东地区历史悠久并沿袭至今的传统庙会之一,它是商品集市、民间信仰和民间娱乐三者相结合的综合性庙会,是独特的海派庙会。它不仅对上海地区,而且对长三角地区曾经发生过深远的影响。

(2)、区域
龙华庙会现所在区域为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街道。徐汇区是上海市区经济文化发展速度最快的中心区域之一。

二、滑稽戏

1、简介
(1)、中文名
上海滑稽戏。

(2)、地 区
上海。

(3)、流行地区
江浙沪。

(4)、分 类
戏曲。

(5)、起 源
抗战时期。

2、概述
著名滑稽演员 王无能,一人成档,专事滑稽曲艺的演出。当时人们把这样由一人演出的滑稽曲艺称作“独角戏”。著名的独脚戏演员,除王无能外还有江笑笑与刘春山。

3、相关信息
(1)、剧种
上海滑稽戏是一种新兴的汉族戏曲剧种。在抗日战争中期,由上海的曲艺独角戏接受了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它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的许多地区,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2)、1942年
江、刘二人与王无能鼎足而立,各有所长。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一些独角戏艺人和文明戏演员纷纷组织滑稽剧团,逐步取代渐趋没落的文明戏,从此,滑稽戏便开始成了颇有影响的戏曲剧种。

三、中式服装制作技艺

1、简介
(1)、批准文号
国发〔2011〕14号。

(2)、批准时间
2011年5月23日。

(3)、申报地区
上海市静安区、黄浦区、杭州市。

(4)、遗产级别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遗产编号
Ⅷ-193。

(6)、中文名
中式服装制作技艺。

2、概述
中式服装(龙凤旗袍)制作技艺其源于历史可追溯到清乾隆末年,是海派旗袍传承者。亨生西服则采用奉帮裁缝技艺,它起源于乾隆59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3、相关信息
(1)、至上世纪30年代
奉帮裁缝已确立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具有鲜明中华民族服饰 风格的独特技艺。她以高档织锦缎和丝绸为面料,裁剪缝制出旗袍、长衫马褂、男女中式套装、丝棉袄等系列产品,是中国服饰文化的代表,在海峡两岸及东南亚地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2011年5月23日
中式服装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毛笔制作技艺

1、简介
(1)、中文名
毛笔制作技艺。

(2)、批准时间
2011年。

(3)、遗产类型
传统技艺。

(4)、遗产编号
Ⅷ-200。

(5)、非遗级别
国家级。

2、概述
毛笔制作技艺是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技艺。

五、浦东说书

1、简介
(1)、中文名
浦东说书.

(2)、代表人物
石耀亮、张桂汀、陆文仙、施春年.

(3)、流行地区
上海市郊全境、浙江省平湖市等地.

(4)、遗产类别
曲艺.

(5)、遗产编号
Ⅴ-59.

(6)、始兴年代
清代.

(7)、别名
钹子书、沪书、农民书等.

(8)、经典剧目
《施公案》、《包公》等.

2、概述
浦东说书,又称钹子书、沪书、农民书等。浦东说书说唱并重,注重情节,节奏较快。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施公案》《包公》等。

3、相关信息
(1)、发源
浦东说书发源于上海浦东,流布于上海市郊全境及浙江省平湖市等地。2008年6月14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申报的“浦东说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59。

(2)、“小书”
浦东说书是钹子书的一支,有“小书”和“大书”之分。又说又唱、用钹子敲打的浦东说书,一般称为“小书”;只说不唱的浦东说书谓“大书”,又称沪书、上海评话。

六、越剧

1、简介
(1)、中文名
越剧.

(2)、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3)、非遗级别
国家级.

(4)、遗产编号
Ⅳ-53.

(5)、起源
落地唱书.

(6)、外文名
Yue Opera.

(7)、申报地区
浙江省嵊州市、上海市.

(8)、批准时间
2006年.

(9)、又称
女子科班、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

(10)、流派
袁雪芬派、范瑞娟派、尹桂芳派等.

2、概述
越剧(Yue Opera)是20世纪由浙江嵊县的多种民间音乐形式发展而成的剧种,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和“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之称,国外将其称为“中国歌剧”。

3、相关信息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越剧在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顾绣

1、简介
(1)、中文名
顾绣。

(2)、地区
上海市。

(3)、批准时间
2006年。

(4)、遗产编号
Ⅶ-17。

(5)、遗产类别
传统美术。

(6)、申报地区
上海市松江区。

2、概述
顾绣是上海市的传统美术。顾绣是民间绣艺与文人画结合的产物,从业人员须具备传统的书画修养。正因如此,它很难普及,且制作费时耗工。20世纪50年代以后,上海曾办过不少顾绣厂,现基本都已关闭。

3、相关信息
(1)、现状
受现代工业的影响,大量顾绣仿制品涌入市场,形成对顾绣的冲击,顾绣之名虽盛而真得“画绣”真谛者在上海几乎不复可寻,因此必须要采取措施对这一传统绣艺进行抢救、保护、整理、挖掘。

(2)、2006年
顾绣遗产在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18年11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上海师范大学为顾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八、上海绒绣

1、简介
(1)、中文名称
上海绒绣。

(2)、非遗级别
国家级。

(3)、遗产类型
传统美术。

(4)、批准时间
2011年5月23日。

(5)、遗产编号
Ⅶ-103。

(6)、申报地区
上海市浦东新区。

2、概述
绒绣又称绒线绣,是上海市新兴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之一,即用彩色羊毛绒线,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绣制出的一种工艺美术结晶。产品色彩丰富、配色和谐,绣工精良、层次清晰、造型生动、形象逼真。

3、相关信息
2011年5月23日,上海绒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锣鼓书

1、简介
(1)、中文名称
锣鼓书。

(2)、流行地区
上海郊东、西乡以及浙江嘉兴平湖。

(3)、遗产类别
曲艺。

(4)、始兴年代
清代。

(5)、申报地区
上海市南汇区。

(6)、代表剧目
《网船过渡》《九更天》《高桥八美图》《双珠球》。

(7)、遗产编号
Ⅴ-22。

2、概述
锣鼓书旧称“太保书”,是在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艺之一,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与地方特点。

3、相关信息
(1)、说唱形式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神娱民。代表剧目有《网船过渡》《九更天》《高桥八美图》《双珠球》等。

(2)、流行区域
锣鼓书主要流行于上海郊东、西乡以及浙江嘉兴平湖一带。2006年5月20日,上海市南汇区申报的“锣鼓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22。

十、沪剧

1、简介
(1)、书名
沪剧。

(2)、编号
Ⅳ-54。

(3)、申报地区
上海市。

(4)、地区
上海市。

(5)、批准时间
2006年。

(6)、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7)、所属性质
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概述
沪剧是上海市的传统戏剧。沪剧,汉族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上海和江、浙部分地区。渊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东乡调,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其间受苏州滩簧的影响。后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申曲”。

3、相关信息
(1)、1927年
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主要有长腔长板、三角板、赋子板等。曲调优美,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擅长表现现代生活。优秀剧目:《罗汉钱》、《芦荡火种》、《一个明星的遭遇》等。

(2)、2006年
沪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问答
其他相关文章
热点问答
1斗罗大陆十大凶兽是哪些?
斗罗大陆十大凶兽是哪些?
最新内容
大家关心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