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山流水》
1、简介
(1)、中文名
高山流水。
(2)、外文名
High mountains and Running water 。
(3)、意义
中国古琴曲 。
(4)、性质
属于中国十大古曲 。
(5)、比喻
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
(6)、曲调起伏程度
平缓。
2、概述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3、《高山流水》
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鈥�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二、《梅花三弄》
1、简介
(1)、中文名
梅花三弄 。
(2)、外文名
The plum blossom melody play three times 。
(3)、别名
《梅花引》、《玉妃引》、《梅花曲》 。
(3)、出处
《神奇秘谱》、《太音补遗》 。
(4)、性质
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 。
(5)、颂词
《梅花三弄》/扬眉。
2、概述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琴曲的乐谱最早见于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谱》。
3、内容
《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采用循环再现手法,后四段为第二部分,描写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乐曲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借物抒怀,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一首琴曲《梅花三弄》觉别具风情。
三、《夕阳箫鼓》
1、简介
(1)、作品名称
夕阳萧鼓 。
(2)、创作年代
1875年 。
(3)、作品出处
上海大同乐社 文学体裁 琵琶古曲。
2、概述
《夕阳萧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在曲式上,用扩展、收缩、局部增减和高低音区的变换等手法展开全曲。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3、评价
乐谱最早于1875年的抄本。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它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远与近、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四、《汉宫秋月》
1、简介
(1)、中文名
汉宫秋月 。
(2)、外文名
The autumn moon in the Han Palace 。
(3)、分类
十大古曲之一 。
(4)、原为
崇明派琵琶曲 。
(5)、属于
中国名曲。
2、概述
《汉宫秋月》是中国名曲。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筝曲、江南丝竹等。
3、曲目意旨
《汉宫秋月》是著名的十大古曲之一,但乐曲的历史并不长。原为崇明派琵琶曲,乐曲要表达的主题不是很具体。不少相关文章对此曲解题时都模糊地称,此曲旨在唤起人们对受压迫宫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具有很深的艺术感染力。有的文章称,此曲细致地刻画了宫女面对秋夜明月,内心无限惆怅,流露出对爱情的强烈渴望。
五、《阳春白雪》
1、简介
(1)、中文名
阳春白雪 。
(2)、寓意
高深的、不通俗的艺术 。
(3)、时代
春秋时期 。
(4)、类型
古琴曲 。
(5)、作者
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 。
(6)、反义词
下里巴人。
2、概述
《阳春白雪》是古典名曲,为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
3、结构
《阳春白雪》:由中国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八板头”变体的循环再现,各个《八板》变体组合在一起形成变奏的关系,后又插入了《百鸟朝凤》的新材料,因此它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结构。
4、不同版本
《阳春白雪》流传有两种不同版板,“大阳春”和“小阳春”,《大阳春》指李芳园、沈浩初整理的十段、十二段乐谱。《小阳春》是汪昱庭所传,又名《快板阳春》,流传很广。这里介绍的是《小阳春》。
5、文艺评论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毛泽东试图将高雅艺术和通俗文化统一起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曾说,“就算你的是‘阳春白雪’吧,这暂时既然是少数人享用的东西,群众还是在那里唱‘下里巴人’,那么,你不去提高它,只顾骂人,那就怎样骂也是空的。
六、《渔樵问答》
1、简介
(1)、中文名称
渔樵问答 。
(2)、外文名称
渔樵问答 。
(3)、谱曲
周东岗,杨表正。
(4)、地区
中国 。
(5)、乐器
古琴 。
(6)、年代
明代 。
(7)、整理
琴之界。
2、概述
《渔樵问答》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现存谱初见于明代肖鸾编纂《杏庄太音续谱》。谱本有多种。
3、评价
《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几句“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做古曲《渔樵问答》的妙解。
七、《胡笳十八拍》
1、简介
(1)、作品名称
胡笳十八拍 。
(2)、作者
蔡文姬 。
(3)、创作年代
东汉末年 。
(4)、作品出处
《乐府诗集》 。
(5)、作品体裁
骚体诗 。
(6)、别名
胡笳吟。
2、概述
《胡笳十八拍》相传是东汉女诗人蔡文姬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是一篇长达一千二百九十七字的叙事诗,载于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九及朱熹《楚辞后语》卷三。此诗叙述蔡文姬在战乱中被掳、胡地思乡、忍痛别子归汉的悲惨遭遇,反映了主人公深陷匈奴的苦难经历和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3、赏析
此诗的形式,兼有骚体(句中用“兮”字)与柏梁体(用七字句且每句押韵)的特征,但并不纯粹,或可称之为准骚体与准柏梁体。全篇的结构可大别为开头、中腹、结尾三部分。第一拍为开头,总说时代动乱与个人所受的屈辱;中腹起自被掳西去的第二拍,止于放还东归的第十七拍,历时十二年,分为思乡与念儿前后两个时期;最后一拍为结尾,呼应篇首,结出怨情。
4、后世影响
《胡笳十八拍》是由十八拍合成的长诗,也是一首七言和骚体结合的叙事诗,其自创新格的新颖形式历来倍受瞩目,影响很大。一个题目,分成十小节,组成一篇一千二百多字的长诗,骚体与七言结合而参有杂言,向式长短参差,在东汉诗中未曾有过这样的体式。应是蔡文姬在当时各种诗体的启示下,结合胡笳的声调和音乐的形式,创造出适应抒发悲痛感情的新体裁。
八、《广陵散》
1、简介
(1)、中文名
《广陵散》 。
(2)、别名
《广陵止息》 。
(3)、名史
十大古曲之一 。
(4)、典故
《聂政刺韩王曲》 。
(5)、最早版本
《神奇秘谱》 。
(6)、表达
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
2、概述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它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3、作品赏析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的古琴曲。根据刘东升的《中国音乐史略》,《广陵散》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据说,《广陵散》这一旷世名曲,因聂政刺韩相而缘起,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绝世。因而古曲《广陵散》的背后,实际上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
九、《平沙落雁》
1、简介
(1)、作品名称
平沙落雁 。
(2)、作品别名
雁落平沙 。
(3)、作者
暂无考证 。
(4)、作品出处
《古音正宗》 。
(5)、文学体裁
琴曲。
2、概述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
3、内容
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子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十、《十面埋伏》
1、简介
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2、概述
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
3、赏析
在传统琵琶曲中,文曲一般旋律抒情优美,节奏轻缓,武曲则结构精致绵密,旋律层次分明,情绪激烈雄壮,节奏复杂多变,因而,琵琶曲《十面埋伏》气势雄伟激昂,风格旖旎壮美,是古典音乐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