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钱学森
1、简介
(1)、中文名
钱学森。
(2)、外文名
Tsien Hsue-shen(韦氏拼音)。
(3)、逝世日期
2009年(己丑年)10月31日。
(4)、性别
男。
(5)、代表作品
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
(6)、毕业院校
国立交通大学、加州理工学院。
(7)、身份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
(8)、出生日期
1911年(辛亥年)12月11日。
(9)、出生地
上海。
(10)、民族
汉族。
(11)、主要成就
中国绿色贡献终身成就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2、概述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交通大学,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钱学森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3、相关信息
(1)、1955年
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回到中国,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等重要职务。
(2)、人物逝世
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二、李四光
1、简介
(1)、中文名
李四光。
(2)、出生地
湖北省黄州府黄冈县(今黄冈市团风县)。
(3)、代表作品
《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地质力学概论》。
(4)、主要成就
为中国石油的勘探和开发贡献重大、创立地质力学理论、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作出重大贡献、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5)、别名
字仲拱,原名李仲揆。
(6)、毕业院校
英国伯明翰大学。
(7)、出生日期
1889年10月26日。
(8)、逝世日期
1971年4月29日。
(9)、民族
蒙古族。
(10)、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2、概述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湖北黄冈人,毕业于伯明翰大学,地质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
3、人物成就
(1)、当选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曾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科研综述
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大致可分两个阶段,1949年前由于旧中国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侧重地质基础学科的研究;1949年后,在继续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根据国家需要集中精力,积极开拓应用研究领域。
(3)、创立地质力学
20世纪20年代中叶,有关大陆运动起源的讨论正值高潮之际,李四光发表了《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一文,提出了“大陆车阀”自动控制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作用的假说。地质学中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地质力学就从这里萌芽产生了。
三、袁隆平
1、简介
(1)、中文名
袁隆平。
(2)、出生地
北京。
(3)、逝世地
长沙。
(4)、职业
杂交水稻专家。
(5)、民族
汉族。
(6)、代表作品
《袁隆平论文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论文集》、《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
(7)、出生日期
1930年9月7日。
(8)、逝世日期
2021年5月22日。
(9)、性别
男。
(10)、毕业院校
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
(11)、主要成就
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
2、概述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1]-2021年5月22日),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
3、相关信息
(1)、人物逝世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5月24日,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
(2)、新华网评
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3)、新浪网评
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四、竺可桢
1、简介
(1)、中文名
竺可桢。
(2)、出生地
浙江绍兴县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
(3)、逝世日期
1974年2月7日。
(4)、代表作品
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5)、性别
男。
(6)、毕业院校
哈佛大学。
(7)、出生日期
1890年3月7日。
(8)、字号
字藕舫。
(9)、身份
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10)、民族
汉族。
2、概述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毕业于哈佛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3、相关信息
(1)、人物逝世
他是历史气候学的创建人,曾在中国建立了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测量站的中国气象观测网。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去世,享年84岁。
(2)、现代气象科学的贡献
作为中国现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先生始终关注并“尽毕生之力”开展气候变化研究,他关于气候变化的一系列奠基性研究,对于人们今天认识这一全球重大问题,具有基础的科学意义。
(3)、在历史地震学上的贡献
竺可桢在历史地震学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和李四光共同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所组织编制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及有关研究工作。
五、邓稼先
1、简介
(1)、中文名
邓稼先。
(2)、出生地
安徽怀宁县。
(3)、性别
男。
(4)、毕业院校
西南联合大学、美国普渡大学。
(5)、称号
“两弹”元勋。
(6)、所属党派
九三学社、中国共产党。
(7)、出生日期
1924年6月25日。
(8)、逝世日期
1986年7月29日。
(9)、职业
科学家、物理学家。
(10)、民族
汉族。
(11)、主要成就
中国核武器研制开拓者、奠基者。
2、概述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出生于安徽怀宁,毕业于普渡大学,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研制开拓者和奠基者。他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其因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后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3、相关信息
(1)、科研综述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2)、科研成果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4项。
六、钱伟长
1、简介
(1)、中文名
钱伟长。
(2)、出生地
江苏无锡。
(3)、性别
男。
(4)、研究领域
力学。
(5)、职业
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6)、出生日期
1912年10月9日。
(7)、逝世日期
2010年7月30日。
(8)、逝世地
上海。
(9)、民族
汉族。
(10)、教育背景
多伦多大学。
(11)、代表作品
弹性柱体的扭转理论、奇异摄动理论、弹性力学。
(12)、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多伦多大学。
2、概述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2010年7月30日),出生于江苏无锡,毕业于多伦多大学,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上海大学校长,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等职。
3、相关信息
(1)、主要成就
参与创建中国第一个力学系和力学专业参与创建中国第一个力学研究所主持创建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主持组建新上海大学终身担任上大校长1956年获国家科学奖二等奖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7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银牌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06年获多伦多大学杰出校友奖。
(2)、人物逝世
他兼长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2010年7月30日,钱伟长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8岁。
七、侯德榜
1、简介
(1)、中文名
侯德榜。
(2)、出生地
福建省候官县(今福州市台江区)。
(3)、逝世日期
1974年8月26日。
(4)、性别
男。
(5)、代表作品
纯碱制造、制碱工学。
(6)、毕业院校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7)、出生日期
1890年8月9日。
(8)、别名
致本、启荣。
(9)、民族
汉族。
(10)、职业
化学家。
(11)、主要荣誉
1927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了金质奖章并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1930年瑞士举办的国际商品展览会上红三角再获金奖。
2、概述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出生于福建省候官县,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化学家。侯德榜是民建成员,“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1974年,侯德榜因病去世,终年84岁。
3、相关信息
(1)、人物荣誉
侯德榜为世界化学工业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受到各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英国皇家学会聘他为名誉会员(当时其国外会员仅12人,亚洲仅中国、日本两国各一名),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也先后聘他为荣誉会员。
(2)、政治成就
1949年,他出席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被选为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后又历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时,他还历任中央财政委员会委员、重工业部化工局顾问、化工部技术委员会主任、化工部副部长等职务。1957年9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八、钱三强
1、简介
(1)、中文名
钱三强。
(2)、外文名
Qian Sanqiang。
(3)、逝世日期
1992.06.28。
(4)、主要成就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原子弹之父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
(5)、民族
汉族。
(6)、信仰
共产主义、无宗教信仰。
(7)、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8)、出生日期
1913.10.16。
(9)、出生地
浙江绍兴。
(10)、性别
男。
(11)、曾任职务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校长。
(12)、职业
核物理学家。
2、概述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原名钱秉穹,原籍浙江湖州,出生于浙江绍兴,毕业于清华大学,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3、人物评价
(1)、腾讯网评
钱三强不仅为原子弹的研制做出了贡献,也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为培养中国原子能科技队伍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2)、新浪网评
就是这样的清华走出来的优秀“老兵”,抱着“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报国梦,生动诠释了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精神。
(3)、人民网评
钱三强的一生,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有人生的理想和规范。77岁的高龄,历经风风雨雨,仍然巍然挺立,不为世俗所扰。
九、周培源
1、简介
(1)、中文名
周培源。
(2)、出生地
江苏宜兴。
(3)、民族
汉族。
(4)、学历
博士。
(5)、职业
理论物理学家。
(6)、出生日期
1902(壬寅年)年8月28日。
(7)、逝世日期
1993(癸酉年)年11月24日。
(8)、性别
男。
(9)、教育背景
加州理工学院。
(10)、代表作品
经典力学、周培源文集、理论力学。
(11)、主要荣誉
198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具有卓越贡献的校友奖、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奖、1980年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院名誉法学博士。
2、概述
周培源(1902年8月28日-1993年11月24日),出生于江苏宜兴,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3、相关信息
(1)、成就
他是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学术成就主要为引力论和湍流理论的研究,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奖,被赞之为“杰出的民间外交家”,代表作品有《理论力学》等。
(2)、1919年
考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前身)中等科。学习期间,发表数学论文《三等分角法二则》,受到当时数学教授郑之蕃的赞许。
(3)、1924年
由清华学校高等科毕业。
十、茅以升
1、简介
(1)、中文名
茅以升。
(2)、外文名
Yisheng Mao。
(3)、逝世日期
1989年11月12日。
(4)、性别
男。
(6)、毕业院校
西南交通大学、康乃尔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
(7)、主要成就
主持修建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中国土力学学科的创始人和倡导者/工科教育家。
(8)、出生日期
1896年1月9日。
(9)、出生地
江苏丹徒。
(10)、别名
唐臣。
(11)、职业
桥梁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美国科学院院士。
(12)、民族
汉族。
(13)、代表作品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
(14)、信仰
科学、真理。
2、概述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毕业于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现为卡耐基梅隆大学),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相关信息
(1)、成就
其曾主持修建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新中国成立后,他参与设计武汉长江大桥。1989年11月12日,其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2)、曾任职务
九三学社第五至七届中央副主席、第八届中央名誉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