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阎罗王
1、简介
(1)、外文名
梵语Yama-raja。
(2)、别名
阎王、阎罗、阎王爷、阎魔王、阎罗大王。
(3)、统治区
幽冥间的鬼世界,阴间十八层地狱。
(4)、身份
地府第五殿殿主。
(5)、手下
黑白无常、牛头马面。
(6)、府邸
阎王殿。
(7)、职务
掌管世人与动物的生死轮回。
2、概述
阎王”又称鬼界之王,简称鬼王(冥界之王),我国民间道教信仰的鬼神,为阴曹地府的最高统治帝王,统领阴间十八层地狱,主要工作是管理生灵的阳寿和阴寿,拥有掌管着三界万物生死存亡的至高权力,既是鬼,又是神。万物众生的阴阳之命由其生死簿管,不归阎王管的只有永不超生的孤魂野鬼,其次是其他国度的鬼,以及上仙正神。
3、下属
身边下属有:鬼判官;黑白无常、牛头马面、钟馗、孟婆、地公、游星、城隍,无数阴兵鬼将等。
二、黑无常
1、简介
(1)、别名
范无救、八爷。
(2)、神话体系
道教。
(3)、所属
阴间。
(4)、司掌
人死时勾摄生魂的使者。
(5)、特征
黑衣,黑帽、恐怖恶煞。
(6)、搭档
白无常。
(7)、同事
牛头马面。
(8)、上司
阎罗王。
(9)、索命工具
勾魂锁。
2、天下太平
黑白无常,又称无常二爷,因其在城隍麾下地位仅次于文武判官,牛头马面,枷爷,锁爷,故又得名“七爷八爷”。
3、词义解说
在中国神话中,阴间的黑白无常是来接引人死后的鬼魂的。人们对黑白无常有的只是一种恐惧,没有人会去问他们到底代表什么。天地易人认为:所谓的“鬼神”只不过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状态。黑白无常也是一种存在状态。
三、白无常
1、简介
(1)、别名
谢必安、仇白头、活无常、七爷。
(2)、神话体系
道教。
(3)、居所
阴间。
(4)、司掌
勾摄生魂、拘提亡魂、打击恶人,负责接引阳间死去之人的阴差。
(5)、象征
阳性体。
(6)、登场作品
《无常道》。
(7)、特征
白衣、白帽、笑脸。
2、概述
白无常是指从阴间派来的,来接引阳间死去之人的使者。黑、白无常并不是因为肤色或衣着颜色的不同,而称之为白无常、黑无常的。黑白无常只是一种阴阳属性的表示,“黑”与“白”代表的是一阴一阳,也就是说,黑无常代表的是阴性体,白无常代表的是阳性体。、
3、职能
白无常和黑无常人们并称无常二爷,是专门捉拿恶鬼的神。黑白无常列入十大阴帅之列。黑无常一脸凶相,面似狰狞,长帽上有“天下太平”四字;白无常则笑颜常开,面容偏善,头戴一顶长帽,上有“一见生财”四字。
四、牛头马面
1、简介
(1)、外文名
ox-headed and horse-faced demons in Hades。
(2)、日文
牛头(ごず)と马头(めず)。
(3)、出处
《景德传灯录》、《法华经》。
(4)、汉语拼音
niú tóu mǎ miàn。
(5)、近义词
牛鬼蛇神、妖魔鬼怪。
(6)、职业
鬼卒。
2、详细释义
迷信传说中的两个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头像马。比喻各种丑恶的人。
3、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一:“释迦是牛头狱卒,祖师是马面阿婆。”
五、夜叉
1、简介
(1)、中文名
夜叉。
(2)、外文名
Yakşa(梵文),Yasha(英文)。
(3)、拼音
yè chà。
(4)、分类
印度文化。
2、概述
(1)、释义
夜叉是梵文“Yakşa”的译音,民间传说意思是“捷疾鬼”、“能咬鬼”、“轻捷”、“勇健”。若从音译上来看,他又被译成“药叉”、“阅叉”、“夜乞叉”等。中国佛教、阴间、民间传说中的夜叉,也不尽相同。
(2)、名字
夜叉是鬼的名字,译为捷快,形容男的行动敏捷又迅速,又译苦活,形容他的生活是很痛苦的,同时十分丑陋,女的行动也十分敏捷又迅速,力量强大,不过很美。种类很多,有空行夜叉、地行夜叉等等。
3、印度神话
“夜叉”文字最早来源于古印度神话,在古印度神话中,夜叉是半神,有关其来源,说法不一。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夜叉与罗刹同时由梵天脚掌生出,但双方通常相互敌对。夜叉与害人的罗刹不同,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称为“真诚者”。夜叉形象多变,有时被描述为迅速、怖人的武士,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
六、钟馗
1、简介
(1)、外文名
ZhongKui。
(2)、别名
钟正南,钟进士,钟天师,赐福镇宅圣君。
(3)、神话体系
道教、民间。
(4)、所属
华夏族。
(5)、居所
终南山。
(6)、司掌
冥界。
(7)、象征
刚正不阿、避鬼驱邪。
2、鬼神定位
钟馗是中国著名的民间神之一,后来被道教纳入神仙体系,他的主要职能是捉鬼。
3、艺术作品
在中国泱泱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以某种艺术为载体,寄托和表达人民大众的情思和祈愿,乃中国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或曰中国民间艺术的主脉络。传承了1000多年的灵璧钟馗文化,就是中国民间艺术长河中的一脉。
七、狐妖
1、简介
(1)、中文名
妖狐。
(2)、别名
狐妖,狐仙或狐狸精。
(3)、身份
精怪。
(4)、地区
中国。
(5)、成因
由狐狸修练演变成的妖精。
(6)、出处
《封神演义》。
2、相关记载
相传妖狐的尾巴是储存灵气的地方,当妖狐吸收了足够的灵气,尾巴就会一分为二,到最终裂变成为九条尾巴。当妖狐拥有九条尾巴之后,就会有不死之身。
3、见解差异
(1)、中日两国
对妖狐的侧重不同,由于受中国影响,日本的妖狐传说也很普及,甚至将它们视为稻荷神的使者。不过与中国稍微不同的是,在中国传说里很少见的狸猫,在日本民间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其他妖狐。
(2)、朝鲜
妖狐故事由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后,在韩国被称为九尾狐狸。
(3)、埃及
要注意的是,虽然人们都叫他们妖狐,但传说里他们当中有部分其实不是从狐狸变化而成的妖怪。他们原先有些是山神,只不过后来因为长时间与许多动物产生合体,而变成野兽的姿态而已。
八、孟婆
1、简介
(1)、中文名
孟婆。
(2)、职业
泰媪。
(3)、信仰
道教。
(4)、主要成就
提供孟婆汤,消除鬼魂的记忆。
(5)、性别
女。
2、孟婆汤
《吴下谚联》(王有光,清)中记载:人死去第一处是孟婆庄,诸役卒押从墙外经过赴内案完结。生前功过,注入轮回册内,转世投胎,仍从此庄行过。有老妪留进,升阶入室,皆朱栏石砌,画栋雕梁,珠帘半卷,玉案中陈。妪呼女孩,屏内步出三姝:孟姜、孟庸、孟戈,皆红裙翠袖,妙常筓,金缕衣,低唤郎君,拂席令之坐。
3、古籍记载
关于孟婆的记载颇多,例如:《历代词话》(王弈清,清)《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朱鼎臣,明)《谐铎》(沈起凤,清)等。
九、画皮鬼
1、简介
(1)、中文名
画皮鬼。
(2)、出处
人鬼小说《聊斋志异》。
(3)、类型
穿人皮的恶鬼。
(4)、故事
画皮。
2、鬼怪简介
画皮鬼,最初出现于清代著名小说《聊斋志异》故事的画皮记载,是一种喜食人心的狰狞恶鬼,这种穿着一副人皮的狞鬼,会专门会装扮成美丽女子,利用引诱欺骗的手段残害年轻男子,最终将受害者的心脏掏出来吃掉。
十、罗刹鬼
1、简介
(1)、中文名
罗刹鬼。
(2)、别名
罗刹娑。
(3)、职业
鬼怪。
2、概述
恶鬼之名。又作罗刹娑(罗刹婆为误写)、罗叉娑、罗乞察娑、阿落刹娑。意译为可畏、速疾鬼、护者。女则称罗刹女、罗叉私(梵 Rākşasī ,又作罗刹斯)。乃印度神话中之恶魔,最早见于《梨俱吠陀》。相传原为印度土著民族之名称,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后,遂成为恶人之代名词,演变为恶鬼之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