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1000网

目录

世界十大淡水凶鱼?

发布时间:2021-07-02 / 作者:问答网整理 / 阅读:160次

世界十大凶,世界十大淡水凶鱼是哪些?相关内容有哪些?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一、亚马逊鲇鱼

1、简介
(1)、界 
动物界。

(2)、门 
脊索动物门。

(3)、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4)、纲 
硬骨鱼纲。

(5)、分布区域 
赤道为中心的热带地区。

2、概述
最凶猛十大淡水鱼,亚马逊鲇鱼名列榜首。亚马逊鲇鱼靠吃水中的朽木为生,是自然循环的好帮手。

3、钓鱼迷
(1)、一位名叫透德·史密斯的钓鱼能手1989年在《钓鱼迷》杂志的文章中这样写着。这是他第一次试钓亚马逊巨鲇,钓点在玻利维亚境内的上亚马逊河的支流 拜尼河上。

(2)、当地的印第安人对透德的大块身材和力气表示钦佩,但却瞧不起他的通常用来钓北美狗鱼的钓具和50磅的钓线,他们说,“这只能逗巨鲇。”尽管透德也钓上过重达80磅的大鱼,但以前从未见过的巨鲇还是一再断线而去。透德还告诉我们一些传说,说巨鲇能拖着独木舟任意遨游,甚至将人从船上拖下水、咬掉人的手指等。

(3)、有两次,他用鲨鱼钩挂10磅重的鱼作钓饵,然后拴400磅拉力的线并把线系在树上——而第二天,树和钓线全不见了……科学家米切尔·戈尔丁教授从1976年开始研究亚马逊诸支流的鱼类和渔业资源,他说他曾见到过250磅、7.5英尺长的巨鲇,国际钓鱼联合会的纪录是256磅9盎司,由基尔伯特·福南迪斯于1981年在巴西的索利莫斯河钓取。

二、白鲟

1、简介
(1)、别称 
象鱼、象鼻鱼、箭鱼、柱鲟鳇、琵琶鱼,古时称鲔。

(2)、界 
动物界 。

(3)、门
脊索动物门 。

(4)、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5)、纲
硬骨鱼纲 。

(6)、亚纲
 软骨硬鳞鱼亚纲 。

(7)、目
鲟形目。

2、概述
(1)、特征
白鲟体长为2~3米,体重200~300千克,最大的体长可达7.5米。又称作中华匙吻鲟,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鲟同属匙吻鲟科的物种。另名为中国剑鱼,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类。因为其吻部长状如象鼻,又俗称为象鱼。

(2)、繁殖
中国古代白鲟被称为鲔。春季溯江产卵。主产于中国长江自宜宾至长江口的干支流中,钱塘江和黄河下游也有发现。是中国特产稀有珍贵动物,属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3)、灭绝
2020年1月2日消息,长江白鲟没能进入2020年,被宣布于2019年12月23日灭绝。

3、物种起源
(1)、最早出现于
匙吻鲟科鱼类最早出现于白垩纪。现今存活的匙吻鲟科鱼类仅有两属的两种,分别分布于亚洲的长江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

(2)、主要原因
是在古地质上由于第四纪冰期产生的环境剧烈变化,使原来比较广泛分布的匙吻鲟科鱼类在很多地方消失了,只有两个种在上述两条尚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河流中遗存下来。

(3)、现生白鲟
又称象鱼,是一种古老的鲟鱼类,属鲟形目、匙吻鲟科,为仅存的两种匙吻鲟科鱼类之一,生活于中国长江流域中上游,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4、形态特征
(1)、特征一
白鲟体长为2~3米,体重200~300千克,最大的体长可达7.5米。它是体形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因体色较浅而得名。又名琴鱼、朝剑鱼,古名鲔。

(2)、特征二
体长梭形,上下颌均具尖细的齿;吻长剑状,其长为眼后头长的1.5~1.8倍,吻部由前到后逐渐变宽,前端钝尖,狭而平扁,基部肥厚。体无骨板状大硬鳞;仅在尾鳍上缘有一列棘状鳞,背部浅紫灰色、腹部及各鳍略呈白粉色。

5、生活习性
白鲟为大型凶猛性鱼类,成鱼和幼鱼均以鱼类为主食,亦食少量的虾、蟹等动物。白鲟同时还是一种大型的鱼类。据著名动物学家秉志教授的记载,在南京曾捕获一尾7米长重一吨的个体,四川渔民也有“千斤腊子。

6、分布范围
白鲟为半溯河洄游性鱼类。栖息于长江干流的中下游,也可在河口咸淡水水域成活,偶亦进入沿江大型湖泊中,大的个体多栖息于干流的深水河槽,善于游泳,常游弋于长江各江段广阔的水层中;幼鱼则常到支流、港道、甚至长江口的半咸水区觅食。

7、繁殖方式
初次性成熟年龄为7~8龄,个体长度一般在2米左右,重量在25千克以上。生殖季节约在3~4月,产卵场所在长江上游重庆以上,水流较急流速约0.49米/秒、水深10米以内、底质多为岩石或鹅卵石的河段。

8、种群现状
由于生态环境恶化,白鲟分布区逐渐缩小,数量逐年减少,个体越来越小。2019年12月23日,长江白鲟(白鲟属仅含1种)被正式宣布灭绝。

9、保护级别
白鲟这一劫后余生的孑遗动物,在科学研究上显得极为珍贵,加之现存的种群数量极少。为此,中国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于1983年和1987年两次发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将其列为一类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动物。

10、纪念邮票
中国于1994年3月18日发行的《鲟》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白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达氏鲟(又名长江鲟)、中华鲟(又名王鲔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鳇。

三、大头鱼

1、简介
(1)、别称 
胖头鱼、黑鲢、黄鲢、松鱼、鰫鱼、大头鱼、鳙头鲢。

(2)、界 
动物界。

(3)、门 
脊索动物门 。

(4)、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5)、纲 
辐鳍鱼纲 。

(6)、亚纲 
新鳍鱼亚纲 。

(7)、目
鲤形目。

2、概述
(1)、以头大而得名
以头油、肉嫩、质鲜、味美,驰名省内外。天然繁殖,易捕捞。省内外许多水库进行引种,效果良好。星云湖因历史上盛产大头鱼著名,鱼获物中大头鱼约占50%。

(2)、特产鱼类
大头鱼,中名叫胖头鱼,因头大而得名,以肉肥、味美而称著。为江川星云湖、通海杞麓湖的重要经济鱼类,也是我省特产鱼类之一。

(3)、特征
大头鱼的外形与鲤鱼差不多,但以头大、无触须、鳃帮密而与鲤鱼相区别。它以浮游动物中的枝角类和桡足类为主食,还兼食少量的虾子和植物残渣。一条一市斤重的雌鱼怀卵十三万粒,产出的卵为粘性,附在水草上。

3、地域分布
分布水域很广,从南方到北方几乎全中国淡水流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鳙鱼属于滤食性鱼类,对于水质有清洁作用,一般鱼池、水库多于其它鱼类一起混养所以有人送它雅名“水中清道夫”。

4、生活习性
鳙鱼性温驯,不爱跳跃,行动较迟缓。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具有河湖洄游习性,平时多生活在有一定流速的江湖中。滤食性,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和原生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和人工饲料。

5、形态特征
(1)、体型
鳙鱼体侧扁,头极肥大。口大,端位,下颌稍向上倾斜。鳃耙细密呈页状,但不联合。

(2)、口咽腔
上部有螺形的鳃上器官,眼小,位置偏低,无须,下咽齿勺形,齿面平滑。鳞小,腹面仅腹鳍甚至肛门具皮质腹棱。

(3)、鱼身
胸鳍长,末端远超过腹鳍基部。体侧上半部灰黑色,腹部灰白,两侧杂有许多浅黄色及黑色的不规则小斑点。体长最大可达146厘米。

6、生长速度
在天然河流和湖泊等水体中,通常可见到10公斤以上的个体,最大者可达50公斤。适于在肥水池塘养殖。在饲料充足的条件下,1龄鱼可重达0.8-1公斤。性成熟年龄与草鱼相同或稍早。

四、尼罗河鲈鱼

1、简介
(1)、界 
动物界 。

(2)、门
脊索动物门。

(3)、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4)、纲
硬骨鱼纲。

(5)、亚纲
辐鳍亚纲 。

(6)、目
鲈形目 。

(7)、亚目
鲈亚目。

2、概述
尼罗河鲈鱼,尖嘴鲈科尖嘴鲈属的一个物种。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100种入侵物种中的一种,这种食肉性鱼吃食很凶猛,上钩后,它会不停跳出水面,试图脱钩。

3、形态特征
(1)、地理区分布
尼罗河鲈是鲈形目的尖嘴鲈科中淡水的一个物种。它们在埃塞俄比亚界生物地理区分布很广,会出现于查德湖、刚果河、尼罗河、塞内加尔河、图尔卡纳湖及其他河川流域,亦曾在埃及马雷奥蒂斯湖带微咸的水中被发现。其俗名包括African snook以及大量在非洲不同语言中的名字。

(2)、颜色
尼罗河鲈呈银色,带淡蓝色。它们有特别黑的眼,外圈呈鲜黄色。它们是最大淡水鱼之一,最长可达近2米,重达200公斤。

(3)、成鱼捕食
可栖息于湖中有充足含氧量的环境,幼鱼则被限制在沿岸或有屏障之处。尼罗河鲈是凶猛的掠食者,以鱼类、甲壳类和昆虫为食;幼鱼则以浮游动物为食。

4、带来威胁
自从20世纪50年代把它引入到东非维多利亚湖以来,它已经给这里的环境造成致命影响。世界上的一些地方规定,出售或者喂养这种鱼属于违法行为。据悉,尼罗河鲈鱼已经导致维多利亚湖里的数百种鱼类惨遭“灭门”。

5、生存危机
(1)、危机初现
由于过度捕捞,非洲最大淡水鱼产区——维多利亚湖内的尼罗河鲈鱼种群数量锐减,东非3国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决定联手设立保护基金,发起“拯救尼罗河鲈鱼行动”。

(2)、采取措施
鉴于上述情况,肯尼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发表联合声明表示,3国决定分别出资60万美元,为“拯救尼罗河鲈鱼行动”提供紧急行动资金,以期尽快杜绝湖区内的非法捕捞,恢复尼罗河鲈鱼种群数目。

五、新几内亚鲈鱼

1、简介
(1)、中文名
 新几内亚鲈鱼 。

(2)、种类 
黑鲈、花斑尾鲈 。

(3)、最大重量 
70磅 。

(4)、平均重量
 18~30磅。

2、概述
新几内亚鲈鱼有两种,一种叫黑鲈,主要生在急流中;另一种叫花斑尾鲈,生活在河流上游。

3、评价
鲈鱼都长著德国猎犬似的利齿,力如蛮牛。据说曾见过70磅的大鲈,但大多数用钩、线钓上来的鱼是18~30磅。一盘48磅鲈鱼是曾钓出水的最大的鱼。

六、哲罗鲑

1、简介
(1)、别名 
者罗鱼、哲罗鲑、哲绿鱼(东北)、大红鱼(新疆)。

(2)、界 
动物界 。

(3)、门
脊索动物门 。

(4)、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5)、纲
辐鳍鱼纲 。

(6)、目
骨鳔总目;鲑形目。

2、概述
是鲑科、哲罗鱼属冷水性的淡水食肉鱼类,体延长,略侧扁,头部平扁,口端位,口裂大,具齿且锐。鳞细小,侧线完全。体背为青褐色,体侧和腹部银白色,头部背侧布有许名黑色斑点繁殖期有婚姻装出现,鱼体腹部腹鳍和尾鳍下叶都呈橘黄色的胭脂色彩。

3、主要分布
主要分布在亚洲北部地区,西至伏尔加河流域、东至伯朝拉河流域、南至黑龙江流域、北至勒拿河流域均有发现,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上游、嫩江上游、牡丹江、乌苏里江、松花江、镜泊湖、额尔齐斯河。

4.形态特征
(1)、体形大
一般个体在3千克以上,大者可达50千克,身长在1米以上,但曾经有发现长达4米,重达90千克的个体。体长形,略侧扁,呈圆筒形。

(2)、鱼身
头部略扁平,吻尖,口端位,口裂大;上颌骨明显、游离,其末端延伸达眼后缘之后;上、下颌骨、犁骨、腭骨和舌上均有向内倾斜的锐齿;具脂鳍,较发达;鳞极细小,椭圆形,鳞上环片排列极为清晰,无辐射沟,侧线完全。

(3)、鱼尾巴
正尾型,尾鳍分叉较浅;鳃弓外侧鳃耙粗壮;胃较明显而大,中间有一弯曲,形成“V”字形,分前后两部分,消化管一般等于体长;具有幽门盲囊;头部、体侧和鳃盖有分散排列的暗黑色小“十”字形斑点。

5、栖息环境
哲罗鱼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溪水中,冬季在较深的水体如大江干流、湖泊中越冬,春季向溪流洄游产卵。哲罗鱼为纯淡水冷水性鱼类,绝大部分时间栖息在低温(20℃以下)。

6、生活习性
哲罗鱼非常贪食,是淡水鱼中最凶猛的鱼种之一,游动速度较快,善于追捕猎食鱼类。一年四季均摄食,冬季食欲仍很强,仅在夏季水温升高时或在繁殖期摄食强度变弱,甚至停食,生殖期停止摄食。

7、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主要分布在亚洲北部地区,西至伏尔加河流域、东至伯朝拉河流域、南至黑龙江流域、北至勒拿河流域均有发现,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上游、嫩江上游、牡丹江、乌苏里江、松花江、镜泊湖、额尔齐斯河。

8、繁殖方式
哲罗鱼性成熟需5龄,体长达40-50厘米,一年可多次繁殖。雄性个体成熟年龄为4年左右。生殖期于5月中旬开始,水温在5-10℃,亲鱼集群于水流湍急、底质为石砾、沙砾的小河里产卵;怀卵量1-3.4万粒,平均22万粒,成熟卵呈浅黄色,圆形,无黏性,卵径3.5-4.5 毫米。

9、主要价值
哲罗鱼为珍贵鱼类。肉味鲜美、细嫩,为营养丰富的鱼类,也是中国高寒地区山溪河流的名贵特产鱼类之一,在产区内为珍贵的食品。哲罗鱼属于大型经济鱼类,从养殖及生长情况看,该鱼生长速度较快,并以相等的速度发展,并且易驯化。

七、王鲑

1、简介
(1)、别名 
北鳟鱼、大马哈鱼、罗锅鱼、马哈鱼、麻糕鱼 。

(2)、界 
动物界 。

(3)、门
脊索动物门 。

(4)、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5)、纲
辐鳍鱼纲 。

(6)、亚纲
新鳍亚纲。

(7)、分布区域 
亚洲、欧洲、美洲北部地区及太平洋北部 。

(8)、特征 
鱼体侧扁,背部隆起。

2、概述
三文鱼,又名大马哈鱼、鲑鱼、撒蒙鱼,属硬骨鱼纲、鲑形目、鲑属,主要分布在大西洋与太平洋、北冰洋交界的水域,属于冷水性的高度洄游鱼类,被国际美食界誉为“冰海之皇”。研究表明,金枪鱼和三文鱼均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并且富含EPA和DHA等生物活性物质。

3、形态特征
背鳍基短,鳍条少于16根;鳞细小,侧线鳞多于110枚;两颌、犁骨、腭骨及舌上都有牙,牙发达。有上前鳃盖骨。

4、生活习性
三文鱼为冷水性鱼类。栖息于淡水、海水中,是溯河洄游性鱼类。大马哈鱼为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原栖息于太平洋北部,在海洋里生活了3~5年后才在夏季或秋季成群结队作生殖洄游。

5、分布范围
主要生产国有日本、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

6、营养成分
养殖三文鱼和挪威三文鱼含有对人体各种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钙、磷、铁、锰、锌、镁、铜等。

7、综合评价
二者均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挪威三文鱼的粗蛋白含量高于养殖三文鱼,养殖三文鱼的脂肪含量高于挪威三文鱼。

8、专家建议
2020年6月12日晚,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接受采访时表示,相关部门抽检时从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6月13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原首席研究员曾光接受人民日报客户端谈北京疫情防控时表示,建议大家暂时不要生吃三文鱼。 

八、六须鲇

1、简介
(1)、别称 
怀头鱼、怀子、六须鲇、苏氏六须鲇、东北大口鲇 。

(2)、界 
动物界 。

(3)、门
脊索动物门 。

(4)、纲
硬骨鱼纲 。

(5)、目 
鲇形目。

(6)、 科 
鲇科 。

(7)、属 
鲇属 。

(8)、种 
怀头鲇。

(9)、分布区域 
黑龙江、辽河水系。

2、概述
怀头鲇属鲇形目鲇科鲇属,俗称六须鲇,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辽河水系,兴凯湖亦有分布,还见于海河。是一种大型经济鱼类,曾是产区重要的捕捞对象,但近年来,由于水文状况改变,水体污染严重,以及在其产卵期和越冬期过度捕捞亲鱼,导致其资源急剧减少。

3、外形特征
(1)、头
体延长,前部纵扁,后部侧扁。头宽。吻长,圆钝。口大,亚上位,口裂后端达眼后缘垂直下方。上、下颌及犁骨均具尖细齿,形成弧形宽齿带,两端尖细。

(2)、五官
眼小,侧上位。前鼻孔呈短管状,后鼻孔圆形。颌须长,尖端具颗粒状的皮褶块,后伸可超过臀鳍起点,外侧颌须长于内侧。

(3)、体型
背鳍小,无硬刺。臀鳍长,后端与尾鳍相连。胸鳍硬刺较弱,前后缘光滑,鳍条后伸不达腹鳍起点。腹鳍起点位于背鳍基后端垂直下方之后,鳍条后伸超过臀鳍起点。

(4)、肛门
具臀鳍较距腹鳍近。尾鳍内凹,上叶略长。体呈褐灰色,侧面色浅,腹部灰白色,体侧有不规则暗纹。各鳍色暗。

4、生存习性
怀头鲇属温水性鱼类,生存适宜的温度范围为0-32摄氏度,最适生长水位为18-26摄氏度。喜欢清水和高溶氧,正常生长是要求水中荣氧含量为3.5毫克/升以上。适宜的pH范围为6.5-9.0,最适pH范围为7.0-8.0。

5、食性
怀头鲇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主要捕食鱼类,被捕鱼类体长可达捕食者体长的15%~35%,也吃水生昆虫、蛙、鼠等活动物及其尸体。养在室内水族箱中的怀头鲇,只吃动物性饲料,但不吃人工配合饲料。在池塘中能否用配合饲料驯化成功,尚待进一步研究。 

6、生长速度
怀头鲇生长速度非常快,当年鱼苗在鲫鱼成鱼池中套养3个月,平均体重可达1.0公斤左右,最大可达2.0公斤以上。2冬龄的体长可达560-580毫米左右,3冬龄可达675-685毫米。据记载最大个体体长达4米,体重40公斤。

7、繁殖习性
(1)、成熟
怀头鲇在自然水域中的性成熟年龄为4-5龄,性成熟体长40厘米左右。成熟个体每年6月初即开始沿江河游到上游有水草的江岔中产卵,7月中旬结束。人工繁殖8月中旬还可催产一批。

(2)、鱼卵
成熟雌性的相对怀卵量为每公斤体重18728-20011粒。卵径1.5~3.0毫米,卵遇水即具有粘性,但不如鲤、鲫鱼卵的粘性强。水温21-24摄氏度,受精卵需经过36小时至52小时孵化出鱼苗。

8、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水系黑河市以下到抚远县江段,松花江、嫩江及乌苏里江等,辽河下游也产;俄罗斯共青团城以下渐少。

9、营养价值
怀头鲇的含肉率低于南方大口鲇和鲇,但怀头鲇肌肉氨基酸总量、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以及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南方大口鲇和鲇。

九、巨骨舌鱼

1、简介
(1)、别名
海象鱼、象鱼、大头巨骨舌鱼,军舰龙,巨龙。 

(2)、界 
动物界 。

(3)、门
脊索动物门 。

(4)、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2、概述
(1)、海象鱼
巨骨舌鱼是巨骨舌鱼属的物种,亦称海象鱼。

(2)、成鱼体长
可达2-6米,重可达100千克。体形巨大,长形,稍侧扁。头部骨骼由游离的板状骨组成。口大,无须。无下颌骨,舌上有坚固发达的牙齿。鳔四周富有血管,内表呈蜂窝状,常有特殊的鳃上器。

(3)、体征
鳞片大且硬,呈嵌镶状。背鳍和臀鳍位于体的后部,互为相对。胸鳍位低。腹鳍位腹部之后。尾鳍圆形。体灰绿色,背部颜色深,腹部较淡,尾鳍及体后部红色。

3、物种学史
巨骨舌鱼属于残存的古生淡水鱼类,据推测最早出现于一亿年前,由于舌中有长出硬骨牙齿,此类的鱼被称为骨舌鱼。巨骨舌鱼主要发生在亚马逊河流域的河滩,但其确切分布的年代,特别是在盆地的下部,不得而知。

4、栖息环境
主要生活在南美洲的河流中。栖息在天然的澙湖和亚马逊河流水流缓慢的河段里,是南美大陆最大的淡水鱼。  

5、生活习性
巨骨舌鱼生活在世界上最原始的热带丛林水域中,主要以小鱼为食,但偶尔也捕食蛇、龟、青蛙和昆虫、甚至也会捕食小鳄鱼。由于天气酷热,流速缓慢的河水含氧量降低,巨骨舌鱼需要不时浮上水面吞咽空气来呼吸。

6、生活习性
巨骨舌鱼生活在世界上最原始的热带丛林水域中,主要以小鱼为食,但偶尔也捕食蛇、龟、青蛙和昆虫、甚至也会捕食小鳄鱼。

7、分布范围
仅分布于南美的亚马逊河流域,主要在巴西、圭亚那和秘鲁。

8、种群现状
野外渔获量已大幅度下降,巴西和哥伦比亚的亚马逊河流域,这种鱼类驯养正逐步发展,以缓解这一点。

十、鳄雀鳝

1、简介
(1)、别名
幽灵火箭、福鳄、大雀鳝、锤骨雀鳝、鳄鱼火箭 。

(2)、界
动物界 。

(3)、门
脊索动物门 。

(4)、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5)、纲
辐鳍鱼纲 。

(6)、目
雀鳝目。

2、概述
(1)、鳄雀鳝是雀鳝目、雀鳝科、大雀鳝属动物。是北美7种雀鳝鱼中最大的一种,能长到3米。体延长,上下颌亦长。口裂深,具锐齿。背、臀鳍相对并位于体后部;无脂鳍;腹鳍腹位。

(2)、各鳍无硬刺。侧线完全。鳔有鳔管与食道背部相联,鳔多分室,形如肺,鳔壁密布微血管,可营气体代谢。体被菱形硬鳞,具后凹椎体及近歪形尾,系低等硬骨鱼。

3、物种学史
鳄雀鳝是北美洲南部特产淡水巨型食肉鱼,属史前鱼类,在地球上已生存1亿多年。它的名字来源于吻部的外形,全身长硬鳞质的超硬珐琅质鱼鳞。

4、栖息环境
鳄雀鳝栖息于热带及亚热带的河流、湖泊、沼泽等淡水环境中,偶尔进入河口或海滨等咸水区活动,单独生活,日行性,白天通常浮在水面上晒太阳,隆冬季节潜入深水区休眠。

5、生活习性
鳄雀鳝是肉食鱼类,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如若放到天然水域,会对当地的水体生态系统带来灭顶之灾,“只要是水里的活物,它几乎通吃”。而且,它的卵有剧毒。如果人去惹它,或者它受惊了,会出现攻击人类的情况。

6、分布范围
鳄雀鳝分布于墨西哥到美国的墨西哥湾沿岸,密苏里河和俄亥俄河,尼加拉瓜。 








相关问答
其他相关文章
热点问答
1斗罗大陆十大凶兽是哪些?
斗罗大陆十大凶兽是哪些?
最新内容
大家关心
热点文章